国家发改委:持续共同拓展中非共建合作新领域
中新网8月29日电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的总体情况,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成效。
徐建平称,11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为加快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支撑。非洲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和目标的高度共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陆续与多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全面深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找准重点合作领域和重点合作内容,推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徐建平就《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有关“三大成就”“三大展望”做简要介绍时表示,在“三大成就”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在铁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亚吉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等一批项目,助力非洲初步形成了铁路骨干网。在公路方面,建设了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即“国门道”)、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有效提升了非洲公路通达水平。在港口方面,建设了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科特迪瓦阿比让港等一批项目,有效增强了非洲国家海运和贸易发展动能。在电力方面,建设了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马里古伊那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等一批项目,有效改善了非洲电力供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为非洲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规则标准“软联通”迈上新台阶。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经贸规则“软联通”的支撑和保障下,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在标准互认方面,中国已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摩洛哥、尼日尔、贝宁等5个非洲国家及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了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实现了农业、能源、矿产、交通、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融合发展。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国已与9个非洲国家知识产权主管机构和2个非洲知识产权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累计签署25份双边合作文件,中非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是中非人民“心联通”迈上新台阶。在减贫惠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向非洲53个国家提供援助资金,实施粮食、供水、妇幼、教育等一批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过1000万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非共同实施“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设立了多个奖学金专项,成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实施“头雁计划”,目前已在非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卫生健康方面,中国在非洲援建了130多家医院和诊所,向45个非洲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与46家非洲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在科技和人文方面,中非深入推进“中非科技伙伴计划”,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已有62家非洲媒体加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50家非洲媒体加入“非洲伙伴”媒体朋友圈合作机制;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双边旅游合作文件,与非洲建立166对友好城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在非洲积极开展人道救援、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的合作,中非合作的纽带日益牢固。
徐建平表示,在“三大展望”方面,一是持续共同夯实中非务实合作基础。中非将不断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理念对接,共同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非将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对接,不断提升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水平,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持续共同拓展中非共建合作新领域。中非将持续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支持非洲提高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能力与公共卫生水平。中非将共同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践行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中非将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中非将持续建设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三是持续共同提升民生福祉。中非将共同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搭建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中非将在菌草技术、沼气推广、温室种植等授人以渔、易见实效、有利脱贫的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进一步提高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非洲人民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与“京侨暖巢”相遇 这些老人多了一群“儿女”
- 商务部:增发2023年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300万吨
- 贵州757个村寨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河南投洽会签超2000亿元“大单” 清洁能源受德国业界关注
- 安徽发布水稻、小麦两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
- 以“花”为节 江西广丰“小绣球”开出“大产业”
- 农业银行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举办“投资未来 链接世界”2024 农银投行中金资本投资并购对话活动
- 菲律宾热钱外流压力有所缓解
- 多地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措施,如何吸引大学生?
- 拼多多百亿补贴“攒局” 58家国货品牌直播间“集体团建”
- 因地制宜促消费
- 巡诊、取暖炉、供水……保障工作就位 地震灾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 (经济观察)就业持续改善 中国精准发力“护航”求职路
- “勇闯”低评分餐厅,消费者为何舍高就低?
- 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千万亩 “广西香米”年销粤港等地100万吨
- 乡约福建:“摄影+文创”呈现安溪茶韵之美
- 第十二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郴州开幕
-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图片联展在皖开展
- 重庆小山村如何实现“空壳村”变“实心村”?
- 北京:今天下午至晚间易拥堵 建议错峰出行
- 热门推荐
-
- “核酸检测自动录入机器人”上线,速度是人工的三倍
- “北部湾66”客轮北海—海口航线复航
- 【侨一瞧】瑞士驻华大使:瑞士后海小木屋开启中瑞文化交流新篇章 祝贺春节申遗成功
-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沈阳
- 鱼肥虾美蟹满黄 新疆沙漠“海鲜”上新了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5月16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10+3青年科学家”南宁共话国际卫生健康合作
- 北京白塔“妙”会开市 推出丰富文化活动
- 杭州西湖第11窝小鸳鸯25只 刷新近七年单窝出生量最多纪录
- 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协议: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
-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启程访问法国
- 骑行500公里送了173单 记者送外卖体验长假五味
- 柬埔寨寺庙里的中文学堂迎来中国文化体验课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浙江宁波试点设立“人大观察站”
- 日本羽田机场一客机爆胎 多个航班被延误
- 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严复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 漫评|中欧班列:助力“中国味儿”走向世界
- 全力打好这场决战(今豫言)
- 海南自贸港迎来首单越南进境飞机维修业务
- 广西新农人返乡创业 “桑田造梦”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