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盗用你的脸?
电商售卖“高仿”硅胶面具引发社会担忧
律师:购买定制面具或构成肖像权侵权,售卖人脸面具涉多种法律风险
早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影视、戏剧中的“人皮面具”,正在悄然走进现实,也让“换脸”成为暗藏于大众生活中的风险隐患。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嫌疑人头戴硅胶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要获得这些硅胶面具并不困难。电商平台上,不少卖家以“高度还原面部特征”“可通过打卡机”为噱头,其中不乏可根据3D数据或照片定制的“相似度90%”面具,价格也从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事实上,这些涌现于网络的硅胶面具除存在安全隐患之外,未经允许使用他人照片制作面具,甚至以此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还涉嫌违法。
“客户未经许可非法制作他人肖像,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而商家如果在明知他人从事非法活动仍提供硅胶面具,则涉嫌共同犯罪,将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说。
调查1
打造“明星特款” 商家标榜硅胶面具“逼真”
“这个硅胶面具戴上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如果在灯光较暗的场所出现,不凑近很难看清是假的。”一位商家在网上介绍着其销售的硅胶面具。
近日,上海闵行警方发布消息称,一男子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盗取10多万元财产。为了盗取财物时更好地伪装自己,该男子特地从某网站购买老年硅胶面具进行“换脸”。
这并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类似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特殊的面具通常由硅胶材料制成,能够逼真地模仿人类脸部特征,最早出现于影视、戏剧等领域中。
随着“硅胶人脸面具”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对类似作案手段表示担忧。仅在微博上,“硅胶面具”相关话题总阅读量已达到数千万次。新京报记者登录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商家销售“面具成人全脸硅胶头套”“易容真人换脸人皮面具”“老年硅胶面具人脸全脸”等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硅胶面具除了标榜“变装”“逼真”之外,款式种类也颇为繁多。不但有常规“老人头”款式,还有号称能高度还原明星艺人面部特征的“明星特款”。价格按照材质、仿真度、复杂度等因素,从数十元到一两万元不等。
一家店铺评论区里,不少买家表示戴着硅胶面具除了进行恶作剧外,还能够通过上班的人脸检测打卡。
记者咨询了多家售卖此类面具的商家,他们对客户购买目的和用途并不在意,也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一家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很少主动说明来意,通常看中哪款就直接下单。
就记者所询问“能否通过打卡机”问题,一位商家坦言,如果只是购买普通的硅胶面具可能仅适用于娱乐场所,没有“扫脸通过打卡机”的效果。该商家表示,“如果要做到和真人达到90%的相似度,进而通过部分人脸识别系统的话,则需要下单定制。”
调查2
2万元可定制“高仿”面具 “只需要发来照片”
“只需要发来照片,你想要的硅胶面具就能做出来。”记者以购买“定制面具”为由联系上一位商家,对方表示,要得到此类面具并非难事,“只要买家能提供定制面具所需的人物3D扫描图,或者360度人脸照片即可。”
商家表示,由于定制面具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等因素和普通面具有所区别,加上材质和制作周期也不同,价格通常在2万元以上。定制时间根据精密度和材质,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定制面具的制作过程确实复杂。需要先建立电子模,再建临模,之后倒入硅胶,最后烘干。”在电影行业工作多年的何川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称,硅胶产品本身不贵,但是制作技术门槛较高,所以导致价格上涨。
高价格并没有降低网友的购买热情。记者搜索发现,不少定制面具店铺销量不低,至于购买原因也是五花八门,除了用于通过打卡机,还有网友定制明星偶像的面容用于珍藏。
在另一家定制硅胶面具的店铺里,记者经过咨询得知其价格也在2万元上下,同样需要提供人脸数据。
在与记者沟通过程中,商家并没有询问购买定制面具所提供的数据是否为本人,甚至当记者要求提供朋友照片定制面具时,商家也未过多询问。
这意味着,顾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及相关参数,商家就能根据这些数据,在客户指定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制作出一张高相似度的人脸面具。
这无疑加剧了人们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焦虑。“虽然觉得概率很小,但想起别人能随便使用你的脸,就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如果再出现违法的事情,那更是百口莫辩。”一位消费者如是说。
说法
店铺营业执照缺位 买卖面具面临法律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售卖硅胶面具的店铺并没有相关营业执照,仅是在相关资质介绍中挂出了个人店铺声明。
以其中一家店铺的声明为例,其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情形包括: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情形。”
“目前确实没有明确规定售卖硅胶面具需要一定的资质。毕竟硅胶面具一般用于影视等特殊行业,本身不具有违法性。”付建说,“但若明知他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而进行制作、售卖,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何川表示,当下市场里充斥着款式品质不一、用途混乱的硅胶面具,同样也造成业内担忧,“监管部门应该对相关商品生产和销售进行适度监管,明确界定合法与非法用途。尤其是需要标明强调合法合规的使用场景。以此来对买家和商户进行警示监管作用。”
目前,顾客在购买面具时往往隐藏真实目的,即使按照部分商家的要求出示同意书,其真实性也存疑。
“毕竟获得同意书的方式过于简单。网上随便搜搜就能找到,当事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一位消费者坦言。
付建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仅凭借类似不知真伪的“同意书”就制造硅胶面具的话,一旦引发法律纠纷,商家可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记者了解到,购买定制面具除了上述问题,还可能构成肖像权侵权,侵权人应该承担相关民事赔偿责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同样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市面上销售硅胶面具的店家,付建则表示,售卖人脸面具可能涉及多种法律风险,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商家的销售行为可能对违法犯罪活动构成帮助。如果未经他人许可非法制作他人肖像,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而如果明知他人从事非法活动却依旧提供硅胶面具,更是涉嫌共同犯罪,将会面临一定的刑事责任。”
新京报记者 覃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撞断 初步了解落水公交车上只有司机一人
- 韩国浦项制铁一家工厂再次发生火灾 暂无人员伤亡
-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专题片《薪火·见证》将在BRTV开播
- 东航C919机队规模将达10架 国产大飞机正转向规模化运营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恭城“丰”景如画 高铁助推“柿业”红火
- 广东梅州暴雨造成16万余人受灾 救援工作全力开展中
- 马来西亚总理视频会晤马斯克 双方将在多领域合作
- 2024年前4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5.6%
- 春节期间幼儿异物卡喉高发 这个急救方法要学会
- 2023屈原故里端午诗会在湖北秭归举办 “屈原杯”诗歌大赛落幕
- 处处飘扬“中国红” 祖国各地国庆节日氛围已拉满
- 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 震感明显
- 以旧换新,汽车回收产线有点忙
- “人造肉狮子头”来了 好吃吗?
- 政府投资基金“立规”
- 泽连斯基解除乌克兰驻白俄罗斯大使职务
- 2024浦江创新论坛:外国嘉宾谈“中国印象” 全球科创携手路在何方?
- 深山云端 得物为背篓篮球少年建起了极光蓝球场
- 一碗腊八粥开启“中国年”
- 操场变泳池 教娃防溺水
- 热门推荐
-
-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 华为比亚迪联想位列前三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有哪些亮点
- 中国A股9月平稳开局 主要股指互有涨跌
- 突发!以色列北部遭数十枚火箭弹袭击 响起警报
- 中注协针对商誉减值的审计发布问题解答
- 重庆三部门打击整治“网络水军” 查获作案手机500余部
- 第四届中日韩三国水资源部长会议在巴厘岛举行
-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61处受损城墙修缮完工
- 原创滑稽戏《蒸蒸日上》串联两大“非遗”讲述传统美食“前世今生”
- 每日两万步的坚守:铁路检车人与青春赛跑
- 黑龙江省松花江等6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
- 故宫首部儿童剧《甪端》巡演超百场惠及观众10万余人
- 美食何以解忧? 双汇系列新春贺岁片揭晓谜底
- 全国朗诵艺术第10届朗诵雅集在京举办
- 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知所从来,明所将往
- 上海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云南临沧:民警中缅边境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凹甲陆龟
- 破解老年人急难愁盼 福建宁德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 展出600余件创新产品
- 认知功能下降减慢35%,老年痴呆症治疗“拐点”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