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节”市场供销两旺 “Z世代”拉动新消费热潮
中新网南京10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随着味蕾游、夜经济等新潮玩法持续走红,“双节”期间南京拉动千万人次客流。中新网记者6日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该市重点监测的135家商贸企业8天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46.9亿元,同比增长7.6%;到店客流量达16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双节”期间,南京举办主题系列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消费需求。“2023南京国际消费节·宁动金秋”系列活动发布400余场活动,推出首批“南京新潮流打卡地”,展示“消费方式变迁沉浸展”等主题场景,江北新区现场启动“数字人民币消费体验月”活动,发放总计36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券。
国际咖啡文化节、“邺游会”、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露营节、特色打卡体验……各地推陈出新游玩方式,催生新消费市场。南京市重点监测的37家百货企业8天累计实现销售额16.3亿元,同比增长9.2%,到店客流同比增长15.5%。
在citywalk、特种兵打卡等新兴旅游方式下,互联网平台联动撬动假日消费增长。南京市商务局分别围绕大宗消费、购物外卖、直播团购等发放消费券、出游礼包、优惠红包等促消费补贴,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消费增长。
据南京市商务局消息,美团本地生活平台消费券的发放,拉动南京市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4.3%。抖音本地生活消费券发放直接带动本地生活业务消费2.7亿元,间接拉动相关消费近4.4亿元。支付宝发放100万份“南京国际消费节出游礼包”,带动市民和游客357万人次出行。
“双节”效应显著,“舌尖上的消费”持续火热。“南京到底有多好吃?”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刷屏。假期期间,科巷、新街口、老门东、茶南等美食“聚集区”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梅花糕、桂花汤圆、鸡蛋汉堡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品尝。
除了特色小吃,南京老字号、新口味的餐馆门店迎来消费热潮。热门餐饮店前大排长龙、一桌难求。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假期前3天,南京重点监测的135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18.4%;商超、餐饮类企业到店客流量达3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发改委内设民营经济发展局 作为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门机构
- 南沙沥心沙大桥受损跨梁今日开拆 便桥预计7—10日建成
- 湖北611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 彩云科技发布基于DCFormer架构通用大模型云锦天章
- 海南自贸港迎来首单越南进境飞机维修业务
- “教唆巴以冲突”?哈佛校友怒怼佩洛西:无耻!
- 青海塔拉滩:从荒滩到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园区
- 专家称“双碳”将带动前沿性、颠覆性、系统性技术创新
- 福建龙岩:进山入林实战实训,锤炼精兵提升灭火“硬实力”
- 刚果(金)现不明疾病 已致79人死亡
- 键盘是她们手中的千军万马
- 广州南站:“超级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 游泳、“撸铁”如何做好防护?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特色产业结“幸福果” 手机成新农具
- 第四届陕西黄河壶口冰瀑节开幕 展示黄河壶口瀑布冬季魅力
- 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生成 预计24日进入南海
- “揭榜挂帅”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
- 受寒潮大风影响 福建沿海42条客渡运航线停航
- 外汇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中国与巴西经贸合作“多点开花”
- 实干支书刘峰:“洗脚出田”土地托管 助村民“腰包鼓”“生活美”
- “秋老虎”反扑 长三角“烧烤天”持续
- 1500余年历史的甘蔗进入韩国市场 浙江实现甘蔗出口
- 深海“焊工”
- 山东加快布局清洁能源产业 让经济底色更“绿”
- 全球旅游业稳步复苏 中国免签政策备受好评
- 保障用电迎峰度夏 上半年上海累计进口煤及褐煤同比增长12.5%
- 凉爽吉林花式“整活”引客消夏
- (新春走基层)祁连山林海“她力量”:忙碌身影不在厨房,而在深山老林
- 全国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名单揭晓 24个省区市的52家公司入选
- 中央财政紧急下达6600万元支持汛期水毁公路应急抢通
- 3000元拿货卖20000元!起底假冒奢侈品产业链
- 胡塞武装称向以色列海法一发电站发射一枚高超音速导弹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大宁: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依
- 拉动市场复苏回暖 汽车之家超级补贴带来购车“新热潮”
- “术中未发现肿瘤仍切除器官”被判全额赔偿,港大深圳医院回应
- 中国专家创新研究:物联网赋能慢阻肺患者管理进入精准智慧医疗新阶段
- 人贩子余华英被控拐卖儿童人数增至17人
- 《2024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