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节”市场供销两旺 “Z世代”拉动新消费热潮
中新网南京10月7日电 (记者 杨颜慈)随着味蕾游、夜经济等新潮玩法持续走红,“双节”期间南京拉动千万人次客流。中新网记者6日从南京市商务局获悉,该市重点监测的135家商贸企业8天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46.9亿元,同比增长7.6%;到店客流量达1649.3万人次,同比增长10.5%。
“双节”期间,南京举办主题系列活动满足市民假日消费需求。“2023南京国际消费节·宁动金秋”系列活动发布400余场活动,推出首批“南京新潮流打卡地”,展示“消费方式变迁沉浸展”等主题场景,江北新区现场启动“数字人民币消费体验月”活动,发放总计36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券。
国际咖啡文化节、“邺游会”、龙袍蟹黄汤包美食文化旅游节、露营节、特色打卡体验……各地推陈出新游玩方式,催生新消费市场。南京市重点监测的37家百货企业8天累计实现销售额16.3亿元,同比增长9.2%,到店客流同比增长15.5%。
在citywalk、特种兵打卡等新兴旅游方式下,互联网平台联动撬动假日消费增长。南京市商务局分别围绕大宗消费、购物外卖、直播团购等发放消费券、出游礼包、优惠红包等促消费补贴,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消费增长。
据南京市商务局消息,美团本地生活平台消费券的发放,拉动南京市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4.3%。抖音本地生活消费券发放直接带动本地生活业务消费2.7亿元,间接拉动相关消费近4.4亿元。支付宝发放100万份“南京国际消费节出游礼包”,带动市民和游客357万人次出行。
“双节”效应显著,“舌尖上的消费”持续火热。“南京到底有多好吃?”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刷屏。假期期间,科巷、新街口、老门东、茶南等美食“聚集区”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填满”,梅花糕、桂花汤圆、鸡蛋汉堡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品尝。
除了特色小吃,南京老字号、新口味的餐馆门店迎来消费热潮。热门餐饮店前大排长龙、一桌难求。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假期前3天,南京重点监测的135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18.4%;商超、餐饮类企业到店客流量达3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小手拖到无人驾驶 山东农业机械生产迈向高端化
- 上海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
- “薅”失业保险“羊毛”把自己“薅进去”了!
- 3000元包出国打工赚高薪?多名农民工被骗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铁拳”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 先婚后爱、演员“N搭” 甜宠题材剧的爆款制造法
- 金融生鲜季丨“小仙草”为村民撑起“致富伞”
- 长春打造文商旅融合街区驱动新消费
- 打通回收“最后一公里”,给过期药找对“归宿”
- 数字技术加持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全容量发电
- 日本多地有机氟化物含量超标 大量民众血检异常
- 两部门: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
- “土味玩具”为何走俏?
- 量增质优!前三季度我国外贸成绩如何取得?
- 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 安徽首场“村晚”大戏开演 共制文化年味觅乡愁
- 乌克兰总统解除乌国民警卫队副司令职务
- 三部门: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
- 山东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 促科技资源高效利用
- 热门推荐
-
- 皇岗海关查获一件船形铁制文物 属国家限制出境的一般文物
- 济南2023年新增学位4万余个 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 农业农村部:截止到10月24日 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
- 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守住民歌的根与魂
- 北京亦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集群
- 长三角铁路春运12天已累计发送旅客逾3000万人次
- 警方通报“中秋节公公收礼”事件:系男子为博眼球编造
- 广州番禺区将建狮子洋未来产业科技园
- 防御台风“摩羯” 广西紧急转移避险5.35万人
- 走进“中国视谷” 看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外贸出口增长态势?
- 寒潮降温影响进入尾声 浙江未来一周仍持续湿冷
- 机票扩大免费退改范围:航司越“卷”消费者越得利
- 核酸过期 航空公司无权“变通”
- 琼州海峡开展客滚船应急搜救综合训练 保障春运水路安全畅通
- 书写人性深处的温暖与光亮
- 北京青少年用影像记录中轴线之美 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 浙江公安建强全员人才队伍 谋定人才强警“未来篇”
- 购买6手电动车充电时被炸身亡,7名被告连带担责!
- 中国财政部: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作用凸显
- 财经观察:农货“进城”与消费“下乡”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