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打造农业中关村 开建117个博士农场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徐婧)作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区,北京市平谷区正依托首都农业大区资源优势,把农业中关村建设成为农业领域的研发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转化高地。该区集成示范了一批科技农业应用场景,开建117个博士农场,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当“农场主”。
北京市平谷区有关负责人在1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该区持续在农业高科技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建设。平谷区集聚了一批农业科技资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简称“国农港”)项目完成地上物拆迁,项目总占地约867亩、规划师生规模1万人、总投资约68亿元,轨道交通22号线增设了国农港站;创建了一批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化基地,建设正大研究院、北大荒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重点实验室。
平谷区集成示范了一批科技农业应用场景。开工建设占地815亩、华北地区在建面积最大的高效智能温室集群,峪口禽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红”“京粉”蛋鸡品种,中国人每消费2枚鸡蛋就有1枚源自峪口禽业培养的京系列蛋鸡品种;吸引了一批创新主体创业平谷,已开建117个博士农场,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当“农场主”,新设现代农业企业34家;搭建了一个国内外农业合作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永久性会址落地平谷。
在农业中关村建设中,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派生出了现代食品营养谷,平谷区正建设由院士领衔的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集聚区。农业中关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平谷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同比增长13.6%,产值跃居全市第一。
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平谷区将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农港项目,推动项目全面转入实体建设阶段,加快轨道交通22号线国农港站建设进度,全力以赴把国农港打造成为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
该区将筹备好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同步做好大会成果转化,发布重要成果、做好招商引资、落地一批项目,打造国际化常态化高规格全球农业领域盛会;建设农业中关村学院,打造立足平谷、服务首都、带动京津冀的实训基地、专业智库、国际交流平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金沙江下游云南侧清洁能源基地首批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探访中国传统优势食品“地图”:大江南北,美味再升级
- 北大教授:中国制造业既要“走出去”也要“走上去”
- 西南科大核医疗废液快速处理技术获中美两国专利授权
- 得物App获多项表彰,以高品质保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新真探:凉拌海蜇头中铝含量超标,不能吃?
- 库迪咖啡开启国际化战略 海外首店落地韩国首尔
- 用保健品排毒治便秘真的靠谱吗?
- 兰州中川机场暑运“成绩单”:旅客吞吐量超366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 致力学术传承 青年学者共论“当代儒学之思”
- 广东将打造规模超万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 地方文艺院团入驻直播平台,如何实现有人搭台、有人观演?
-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着力布局未来产业 作为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
- 可对地球进行“二氧化碳体检” 中国团队构建低成本“诊断”网络
- 比利时报告高致病性禽流感 20000余只家禽被扑杀
- 浙江省智慧高速数据运营联合会成立 打破数据壁垒
- 整治农村“山寨食品”须下狠手
- 闽剧再获曹禺剧本奖
- 故宫“数字文物库”再上新2万件数字文物影像 总数超10万件
- 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恢复
- 热门推荐
-
- 微短剧亟待突破情绪价值的自限性
- 8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0.7%
- 张江生物医药发展显韧性,创新指数同比增长4.81%
- 第十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
- 第六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渝举行
- 福建平潭口岸首批远洋渔船出境 开展远洋捕捞作业
- 生三孩奖13000元!江西多地出台生育“红包”
-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中国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遇
- 中央气象台:台风“珊珊”将向日本九州岛沿海靠近
- 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成果丰硕
- 两岸群星新唱《明天会更好》 温暖贺岁共迎新年
- 2024年绥芬河中俄跨境自驾游首发团启程
- 给苹果拍“CT”精准分选 山东威海数字农业打通苹果产业链
- 特朗普突然回归,推特沸腾!
- 高水平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 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主桥在安徽合龙
- 《翦伯赞》走进北大: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 低空“飞的”成现实:25分钟飞行85公里 票价高是门槛
- 中国气象局:多手段保证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站网提质增效
- 广东2024年汛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