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打造农业中关村 开建117个博士农场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徐婧)作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区,北京市平谷区正依托首都农业大区资源优势,把农业中关村建设成为农业领域的研发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转化高地。该区集成示范了一批科技农业应用场景,开建117个博士农场,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当“农场主”。
北京市平谷区有关负责人在1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该区持续在农业高科技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建设。平谷区集聚了一批农业科技资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简称“国农港”)项目完成地上物拆迁,项目总占地约867亩、规划师生规模1万人、总投资约68亿元,轨道交通22号线增设了国农港站;创建了一批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化基地,建设正大研究院、北大荒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重点实验室。
平谷区集成示范了一批科技农业应用场景。开工建设占地815亩、华北地区在建面积最大的高效智能温室集群,峪口禽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红”“京粉”蛋鸡品种,中国人每消费2枚鸡蛋就有1枚源自峪口禽业培养的京系列蛋鸡品种;吸引了一批创新主体创业平谷,已开建117个博士农场,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当“农场主”,新设现代农业企业34家;搭建了一个国内外农业合作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永久性会址落地平谷。
在农业中关村建设中,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派生出了现代食品营养谷,平谷区正建设由院士领衔的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集聚区。农业中关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平谷农业总产值39.4亿元,同比增长13.6%,产值跃居全市第一。
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平谷区将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农港项目,推动项目全面转入实体建设阶段,加快轨道交通22号线国农港站建设进度,全力以赴把国农港打造成为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
该区将筹备好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同步做好大会成果转化,发布重要成果、做好招商引资、落地一批项目,打造国际化常态化高规格全球农业领域盛会;建设农业中关村学院,打造立足平谷、服务首都、带动京津冀的实训基地、专业智库、国际交流平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涉外法治建设如何为“一带一路”护航?
- 国内戏剧名家齐聚长沙倾情开唱
- 湖南蓝山玫瑰茄种植加工助农增收
- 26家企业签约成为第八届进博会首批参展商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从未提出任何相关自律管理要求
- 中经评论:增量政策举措放大“两新”成效
- 安徽目前有基层法律服务所458家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762名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海口-维也纳-伯恩茅斯”货运航线开通
- 1000万元 安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
- 加装车篷、改装座位 北京:这些电动车禁止销售!
- 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4893.9万人次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看水利“超级工程”治水:守护碧水河湖 一江清水北流
- 济州西归浦市当选韩国首个“年度文化城市”
- 加藤胜信宣布参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候选人增至8人
- 突发!俄称两架无人机试图袭击克里姆林宫,普京未受伤
- 375家绿色低碳发展先进企业在穗倡议:企业加快低碳转型
- 贵州茅台拟斥资30亿元至60亿元回购股份
- 中国团队在球状星团中发现长周期脉冲星
-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 同比增14.5%
- 热门推荐
-
- “不负古人告后人——张大千民国时期绘画特展”在江西南昌开展
- 寓教于乐,人文社推出双语启智玩具书《啊!物理》《啊!艺术》
- 12岁少女被20厘米肿瘤压迫心脏 粤专家成功“拆弹”
- 10月1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下降0.53个点
- 广西不动产登记区块链接入国家主节点 累计上链数据5100多万条
- 工信部: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941亿元 同比增长3%
- 跨省追回电诈赃款56万元 刑警秦扬帆:这个假期过得值
- 以色列北部黎以边界地区多地连续响起防空警报
- 台农台商:两岸农博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青海首届枸杞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孔大山回母校完成“十年之约”
- 春运首日武铁预计发送旅客50多万人次
- 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发生持刀行凶事件 致四人受伤
- 北京消防:规范机动车停放 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
- 2024年以来杭州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400万人次
- 网络微短剧如何发展?
- 中国贸促会:2月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各类证书同比增长23.46%
- 500元上10节课!夜校突然爆火,搜索量暴增980%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构建算力产业生态
- (新春走基层)探访盐城盐都台创园:乡村“花经济”玩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