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艺院团入驻直播平台,如何实现有人搭台、有人观演?
中新网延吉12月6日电 新世纪以来,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大幕拉开,开启市场化转型。文艺院团性质的变化,引发了演员人才流失、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地方文艺院团如何找到新的“舞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艺院团参与直播新潮
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传承者,地方文艺院团在市场化进程中面临人才流失、演出市场萎缩、剧团生存艰难等问题。在这种困境下,线上直播正在成为地方文艺院团发展的新尝试。
“互联网媒介的发展,正在促使地方文艺院团日益融入直播新潮。”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梁建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12月1日举办的“直播助力地方文艺院团创新性发展研讨会”上如是指出。
梁建明介绍,“北京京剧院建了一个大棚专门做直播,收入达到了23万元”。在梁建明看来,直播不仅提高了院团演员的个人收入,还增加了院团尤其是小型院团的知名度。
除了北京京剧院,这样的创新实践也在其他地区开展。
例如,2022年9月,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开通抖音账号@长沙花鼓戏,并开启了每2天一场、每场3小时的线上演播。@长沙花鼓戏的线上演播,总是在开播几分钟内,实时在线观众攀升至5000多人并持续稳定,而长沙最大的剧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也不超过2000人。
从全国来看,2023年4月,在文旅部市场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抖音共同发起“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协助院团打造线上“第二舞台”。截至2023年11月初,已有84家国有文艺院团、1052名演员入驻抖音直播,尝试线上演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江怡认为,地方文艺院团所在的地区都有很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例如延边歌舞团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拥有鲜明的朝鲜族特色。“通过直播展演,地方文艺院团成为了彰显地方文旅特色的一张名片。随着观众将地方文旅消费与地方文艺院团的艺术消费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文艺院团线上、线下创收渠道的融合,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江怡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金锐亦表示,直播前景广阔,势头强劲,地方剧团的文艺资源雄厚,表演功底扎实,网络直播与地方剧团的结合将成为一片大有可为的文化热土。
饺子皮有了,如何调馅?
直播平台为文艺院团提供了更广阔“舞台”,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有人搭台、有人看戏”?
北京戏曲评论协会创会会长靳飞通过制作饺子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当前文艺界的状态:直播等新媒介已经铺开了新的舞台(“饺子皮”),而文化内容(“馅料”)仍在丰富和完善中。他呼吁观众和艺术工作者共同期待和见证这一过程的发展。
“文艺院团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趣味,抓住市场因素是抓住机遇的关键所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认为,文艺院团要抓住社会最具活力、最具普遍性、大家都接受的渠道和方式来从事艺术创作,从事文化的发掘。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看来,传统艺术也应根据直播等传播形式进行量身改造,演出者与观众的互动至关重要。“在传播中要针对观众特点进行及时改造,直播艺术也要做出及时的总结。”
在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刘祯看来,直播成为了继舞台和剧场以外,歌舞艺术、舞台演出的新传播平台。而且,直播为演员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使传统剧团焕发生机。“剧团培养的演员非常多,但上台的机会往往只能给到少数演员,但是直播给了普通演员机会直接面对观众、市场,让从而使得提升艺术水准变成了演员自觉的行为”,刘祯说。
“这与文艺切磋的传统相契合”刘祯认为,演艺水平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艺术家通过竞争、打擂台的方式,不断精进技艺。在刘祯看来,今天的直播PK,可以视为传统“打擂台”的延伸。
实践中,有文艺院团正在摸索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以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为例,2022年6月,在声乐团团长余迩发起、声乐团副团长莫娟娟带队下,湖南省歌舞剧院歌剧团开始以团体声乐多重奏的形式,在声乐团的抖音账号@湖南省歌/歌剧团芳华弦歌每周直播演出三场。
一开始,歌剧团在直播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如设备不熟悉、网络跟不上、直播效果不好。副团长莫娟娟下决心,花了半个月调整优化,组成了民歌女团,像对待舞台演出一样对待直播展演。民歌女团也在直播间里唱响了代表曲目湖南民歌《辣椒歌》,演唱手法有浓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一开始,他们担心这首民族唱法的歌曲可能和寡,但网友们反应热烈,几乎每场必点。这给了他们信心,通过直播展演,小众艺术在变成大众爱好。直播一年多以来,@湖南省歌/歌剧团芳华弦歌直播已超过100场,收获破亿点赞。越来越多湖南当地的文艺院团也受到鼓励,纷纷来“取经”。
直播促进新艺术形式出现
中央民族乐团是首个全体入驻抖音直播的国家级院团。2022年8月,中央民族乐团与抖音直播共同发起“DOU有国乐”计划。乐团百名艺术家入驻抖音开启直播,开创了国家级艺术院团入驻直播平台的先河。
在团长赵聪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和表达形式。直播平台已经成了音乐演出的“第二舞台”,但艺术家还没形成气候,那“国家队”就要敢为人先,去做全新的尝试,“我们能改变的,是抖音的艺术生态”。
“线上直播消除了空间障碍,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文化生态。这种文化形态服务了公众不断更迭的文化消费习惯和观念。”在《电影艺术》主编谭政看来,线上直播在传承和保留地方的文艺生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让院团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文教项目主任薛静强调,文化业态最终是要成为消费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文化业态是以消费为主线索,以驱动场景为副线索。但是现在新兴的文化业态,变成了以驱动场景为主线索,消费为副线索。观众进入直播间后,先是看到一个院团的名字,再在线上了解它的情况,最后,在欣赏院团表演的前提下,再进行以打赏为形式的文化消费。”
薛静认为,在线上直播中,院团不再仅仅直接呈现演出,还会呈现后台场景,让人们了解一部杰出作品是如何“炼成”的。
在薛静看来,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够成为新的消费点。“既包括对地方文艺院团、演员、其他工作人员的打赏,也包括为院团所在地的特色文化带来的新关注,我认为这是地方文艺院团采用直播等线上展演方式后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直播平台与文艺院团相互赋能。二者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推进了地方文艺院团的发展。”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表示,直播是一种文化新形态,将对文化事业的推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进博故事)水田贤治:进博会为日本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 菲律宾2月份通胀率为8.6% 环比微降
- 父母离婚大战 随谁生活孩子有“发言权”
- 巴基斯坦一警察局发生爆炸 至少12人死亡
- 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 天津总装空客A321neo飞机首次向欧洲客户交付
- 广西篆刻名家致力推广骆越文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它
- 泰国烟花工厂爆炸已致23人死亡
- 中国首条高铁轨枕与构件共线智能生产线投产
- 广西冀与奥地利加强旅游合作 力促游客“双向奔赴”
- 浙江职业农民的育种故事:一粒小种子激活乡村振兴路
- 上海: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跑出“加速度”
-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暂停播出
- 甘肃庆阳传承千年指尖非遗 巧手技艺绣“香包经济”
- 商务部认定欧盟FSR调查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 胡歌等6人受聘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 中外嘉宾将云集山东旅发大会 共探文旅产业新机遇
- 安徽七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布共同倡议:不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
- 北京部分涉疫重点区域实行居家办公,生活必需品供应如何?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一件玉琮,看相隔千里的远古交往
- 热门推荐
-
- 瓷话春天 将乐窑宋瓷精品展福州开展
- 菲律宾7月国际储备达997亿美元
- 开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 漫画家金政基因病去世:坚持手绘 以速写闻名
- 未雨绸缪、对标实战!相关部门组织防汛防台风演习 下好防汛“先手棋”
- 研究报告称:2024年中国18家钢铁企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吉林非遗出海拓市场 创新传统手艺更具实用性
- 人民币汇率破7.1关口 未来走势如何?
- @技能人员:小心“山寨证书”,这些分辨方法快收藏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中国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男性
- 双子座流星雨本月中旬赴约
- 你点的外卖上有“食安封签”吗?
- 山东临清百年非遗“廖庄花鼓”薪火相传盼新生
-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取得关键进展
- 吉林延边成中俄游客互游火热前沿
- 中巴合作创新打造巴西微电网示范标杆项目
- 【世界说】美媒:枪支暴力将美国变成一个充满恐惧、人与人相互疏远的地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这类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为何至关重要?
- 福建:“青蓝接力”促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 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京闭幕 构建“创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