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健品排毒治便秘真的靠谱吗?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不少人把保健品当成了“续命”、养生、调理身体的“救命稻草”。特别是号称可以排毒、减肥、治疗便秘的保健品,更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然而,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保健食品真的就安全吗?医生提醒,保健品吃不对,不仅给身体的各个器官带来负担,还有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健康问题。
“排毒”是个医学“伪概念”
首先,在医学中并没有“排毒”这一概念,用保健品来排毒减肥通便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谓的“毒”,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吸收后的残渣或人体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以及环境中各种污染在体内的沉积。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肝、肾、肺等器官都是天然的排毒系统,通过流汗、流泪、咳痰、大小便等方式将体内的毒素排出,额外服用保健品来排毒或减肥都是在给身体增加负担。
正规保健食品认清“蓝帽子”
想要认清保健品谣言其实不难,年轻人可以上官网进行查询,老年人切记不要病急乱投医。一般来说,承诺无需去医院正规治疗就能根治某些疾病的大都是不靠谱的。建议还是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遵医嘱,以免耽误病情。保健品吃出肝、肾损伤,甚至致命的新闻比比皆是,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正规保健食品包装盒上应标出“蓝帽子”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标注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是“卫(进)食健字”。同时,保健食品的包装上必须注明:名称、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作用、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藏方法、执行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卫生许可证号,缺一不可。
长期吃保健品导泻
或致内分泌紊乱
很多治疗便秘或者用于减肥的保健品都是有副作用的,有一些保健品打着“纯天然”“纯植物”“无化学添加”的旗号,实际上成分中可能混合着抑制食欲的药物、降血糖的药物、泻药等等,刚使用的时候觉得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后会对身体造成巨大危害。即使是真正不含化学成分的保健品,长期对机体产生导泻作用,也会导致内分泌系统以及肠道菌群的紊乱,并且加重代谢器官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便秘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时,建议医院就诊,开具治疗便秘的药物;轻微的便秘可先不用药物治疗,也不要盲目应用保健品,需注意以下几点:
多饮水,加速新陈代谢。
适当加强运动,尤其是避免久坐。
进行肠道按摩:用掌心或者握拳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的顺序按揉腹部,每个方向100次,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饮食上注意:吃点全谷类的食物,如燕麦、玉米、糙米、全麦面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红薯、豆芽、竹笋等。适当补充益生菌,如酸奶、益生菌饮料等,改善肠道环境,达到修复肠道环境与肠黏膜、增强肠道蠕动功能并促进排便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很多时候,便秘是因为压力和紧张造成的。
文/王子惠(北京朝阳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一轮冷空气即将抵达新疆 云南地区雨势较强
- 出行注意 新疆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将停运
- “兵姐姐”李小丽:“需要我的时候都将挺身而出”
- 汇集众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 第十届上交会开幕
- 网易有道携手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有道牛津话英语综合素养产品》
- 受台风“格美”影响 黄山风景区临时关闭部分景点
- 从塞尔维亚的“幸福路”,看中欧“双向奔赴”
- “辽字号”文化精品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精神食粮”
- 两枚闪光弹落入内塔尼亚胡家中,以总统:正在调查
- 日本强震已致13人受伤 鹿儿岛县一处山体发生崩塌
- “醉驾处罚新规”开始实施:15种情形从重处理 10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 联合国机构警示:厄尔尼诺现象临近,全球脆弱国家或受冲击
- 广西南宁机场口岸首次进口冷冻带壳榴莲
- 假日消费旺 经济活力足
- 一位“最美志愿者”的30年公益路:以小平台汇聚巾帼大能量
- 中国原奶产业现状调查:供大于求致价格持续走低 企业增收不增利
- 中外机构将联合推出中国开放数据白皮书 11月对外发布
- 中亚五国青年甘肃探国际农业农村发展:呼吁关注“她力量”
- 二十国集团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召开
- 宁夏沙湖:夏日湿地 绿意盎然
- 热门推荐
-
- 以文化人赓续传承 电影《金色少年》全国首映
- 本轮加沙冲突已致超3.6万人死亡 超100万平民逃离拉法
- 山东发布千余个乡村振兴合伙人需求项目 面向海内外纳贤才
- 公共卫生间标识“不清不楚” 别让方便不方便
- 壮族画家韦俊平当选新一任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 2024年中秋节当日票房破亿
- 北美票房:《速度与激情10》首映夺魁
- 新疆首票中欧直达快运跨里海TIR运输货物发车
- 华中首个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在武汉揭牌
- 国家应急救援中心组织国家专业队赴桂林排涝救灾
- 《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报告(1997-2023)》发布
- 数字化赋能 专家学者山西太原共话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中国专家探索高效低毒新方案为 “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 多地储户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各家银行如何回应?
- 大同“佛小伴”出圈背后:“云州巧婆娘”钩织“指尖经济”
- 鲁迅笔下水乡社戏“十一”再现 年轻人文豪故里寻童趣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 世界读书日:宁夏银川市民体验传统拓印技艺
- 英媒:清洁的饮用水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已成为奢侈品
- 旅澳画家张鸿俊《山水与熊猫》系列版画首次亮相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