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筑牢数字底座 算力质效指数位居西北第一
中新网银川8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2日从宁夏工信厅获悉,落户宁夏中卫市的中国首个算力和互联网交换“双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目前,“双中心”建成和在建数据中心27个,标准机架数量已从2022年初的3.1万架增长到目前的9.62万架,比2021年增长2.1倍,实现智算服务供不应求。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算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要素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模式。
宁夏是国家认定的最适宜建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2020年12月,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获批,2021年,中卫再获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中卫市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双中心”城市,也是西部唯一一个“双中心”城市。近年来,中卫市先后建成亚马逊、中国电信等10余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全面升级,宁夏将“双中心”城市中卫提升为骨干传输核心节点,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6个重要城市的直连网络,出口总带宽达18T,与全国90%以上地区光纤直连传输时延控制在8—20毫秒以内,“多链路”保障更加高效,可满足全国95%以上算力需求。
如今,宁夏已成为全国唯一四大运营商同时布局大型数据中心的地区,算力质效指数位居西北第一。
同时,聚焦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宁夏今年启动数字产业化量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七大数据中心,力争新增标准机架6万架以上,更好发挥宁夏“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作用,努力把“交换中心”“算力中心”变成“投资中心”“效益中心”。
在进行“双千兆”布局建设方面,宁夏推进5G和千兆光纤建设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5G专网建设,实现全区乡镇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渗透率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宁夏建成5G基站1.7万个,光纤接入端口占比达到99.2%,排名全国第一,银川市、固原市成功入选全国“双千兆城市”。
据宁夏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目前正加速建设服务器制造、“万卡+”智算、智能产业、软件服务“四大基地”,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形成人工智能新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执政党党首就金建希提三项建议 尹锡悦:将酌情处理
- 舒适安全、费用合理的托育机构如何办?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居中国首位
- 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富硒红薯开启乡村“甜蜜”新事业
- 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领导层决定集体辞职
- 巴西男子持斧袭击幼儿园致四死五伤
- 美国声称俄罗斯试图干涉美总统大选 俄方:荒谬
- (两会速递)中国央行行长:后续仍有降准空间
- 大连大窑湾海关退运528.4吨“洋垃圾”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 (新春走基层)“客家祖地”走古事闹元宵:延续先辈敢闯敢拼的精神
- 俄乌局势进展:美称乌军将在欧洲接受F-16战机训练 俄称和平进程无先决条件
- 中国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热播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揭露职场骚扰反被诉 该如何应对
- 上海玉佛禅寺为西藏地震灾区捐赠善款
- 【世界说】美国无家可归者数量年飙18.1% 美智库:这完全是“政策选择”的结果
- “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亮相故宫博物院
- 湖南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鹰嘴界寥溪泥甲
- 美联储加息影响外溢 危机或将继续蔓延
- 日本首批20人获聘为绍兴酒侍酒师 助黄酒飘香世界
- 热门推荐
-
- 延安苹果产业焕新生 成老区人民致富“金苹果”
- 山西晋城康养产业生态成势:从“写意”进化到“工笔”
- 投洽会观察:RCEP成果丰硕 成员有望增加
- 巴以冲突已致超9800人遇难 被哈马斯扣为人质的女孩已逝
- “能源大动脉”的一场“体检”:青藏联网工程年检现场见闻
- 2024年终经济观察丨迈上新台阶 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 广西以优质涉外司法服务护航“一带一路”建设
- 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
- 探索“警+校”共建新模式 天津首所少警示范校命名挂牌
- 新能源车企加大投入 2025年有望再次“跑”出销量新高
- 多个岗位争1名毕业生,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为何这么抢手?
- 2023年青海西宁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6.52%
- 北京本次PM2.5污染过程受区域传输影响达八成
-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 美国发现一种新药可增强癌症化疗效果
- 山西忻州文旅走进天津 4条线路开启特色“忻”春之旅
- 第5号台风“杜苏芮”来袭 福建海事局启动防台Ⅳ级响应
- 加码爱心助农 容声冰箱公益再添新温度
- 江西玉山回应“提灯定损”事件:房东已退还“赔偿金” 涉事房屋存在违建情形
- 中国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推动国际衔接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