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中新社宁波12月6日电 题:“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作者 王梦瑶 钱晨菲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肉质细嫩、鱼身金黄的大黄鱼是江浙人宴席上的重头菜。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村民手中,这一条条鲜活游动的大黄鱼也是实实在在的“黄金鱼”。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来到高泥村,这里是浙江省网箱养殖(黄鱼)第一村,又被称为“浙东黄金港湾”,全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有3000余亩,黄鱼年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下同),村民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0万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泥村第一批养鱼人去福建学习养殖闽粤东族大黄鱼,用铁丝、柴油桶自己拼凑出了第一个网箱,但闽粤东族大黄鱼抗低温能力较低,1999年的一场寒潮让养鱼户们损失惨重。
痛则思变。1997年,高泥村引进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在渔业部门牵头下,开始选育适合本地的传统鱼种——岱衢族大黄鱼。
“岱衢族鱼本来都要灭绝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根兴表示,由于过度捕捞,当初寻找种鱼时岱衢族大黄鱼已经很少见。而且野生大黄鱼野性极强,在水泥池子里会胡乱冲撞,损失率极高。
最后捕到的100多条鱼,只存活了4条。“如果这4条全是雄的或者全是雌的,就没办法了,还好有一条是雄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顺顺说,为了养活这4条“宝贝鱼”,当时还额外多花1000元找专人负责看护,负责给它们“开小灶”。
就这样,靠着这4条鱼,公司第一年育种一万多尾,随后慢慢变大,越来越多。2002年,第一批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在高泥村投放,随后在苗种的不断更新迭代下,高泥村建成了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打造了全市最大黄鱼养殖基地。
同时,通过对黄鱼养殖网箱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新型网箱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极大保证了海上养殖的安全性。在网箱改造升级过程中,养殖空间削减20%,鱼苗成活率提高了15%,网箱利润从200元/平方米提高至600元/平方米。
“鱼越养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外形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比起父亲那一辈,我的养鱼收入已经翻了十倍不止。”高泥村网箱养殖户乐海勇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沪指7连阳“逼空” 后市能否持续放量需要关注
- 最新放假通知!
- 乌克兰军方:已收到美国提供的集束炸弹
- 俄杜马理事会将开会讨论撤销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因美国一直未批准该条约
- 吴钊谈古琴文化传承:创新须以守正为前提
- 倒票、以旅游为名诈骗老人 北京警方严打严整涉旅乱象
- 中国已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115亿元
- 中国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小麦抢收 应对北方部分地区“烂场雨”
- 新疆和静百万头牲畜开启秋季转场 当地政府保障转场安全
- 湖南平江通报九峰水库大坝渗漏最新情况:渗出水体已逐渐变清
- 快讯!俄别尔哥罗德州进入联邦级紧急状态
- 丁进: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哪些人权理念?
- 原本退休想锻炼,结果年龄“过了线”?专家这样建议
- 延迟退房2小时被收半天房费,合不合理?
- 176艘保洁船守护“母亲河”:广州“绣花功夫”管理水域环境
- 突发!红海海域发生爆炸 有人看到无人机和导弹
- 工业生产回升向好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 《印象·妈祖》演艺项目开工仪式在福建湄洲岛举行
-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中外团队开发出高效灭蚊新方法
- 热门推荐
-
- “奏响春天 乐动营口”辽宁营口春季旅游全面启动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支持机构正式投入运作
- 4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9% 经济基本延续温和复苏
- 快递堆楼梯口,最后100米“堵点”怎么解
- 持续发力!广发银行加快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 江苏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中国可向更多国家开放签证以更多的开放促改革
- 辽宁省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组织达211家
-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6%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 “神秘高原 大美青海——青海文化艺术展”在东京举办
- 河北保定获授“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名城”称号
-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降水 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 仿膳饭庄庆祝99岁生日 仿膳茶社启幕迎宾
- 蓝色经济高端装备与极地科考展齐“秀”海博会
- 美媒:美国联邦检察官要求法官强制前副总统彭斯作证
- 疫情居家期间亲子关系遇到危机该怎么办
- 北京强降雨14名失联人员已取得联系
- 金价是否有继续冲高的可能?市场人士分析
- (经济观察)实探中国首个大模型社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 云南省发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