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建成投产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马帅莎 郭超凯)记者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6月19日,中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中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
“和气一号”项目作为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项目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中驱动汽轮机系统做功发电的二回路蒸汽为热源,采用核电厂一回路、二回路与蒸汽回路多重隔离设计,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制备工业蒸汽,再通过多级换热将蒸汽通过工业用气管网输送到石化产业基地,替代传统煤炭消耗解决石化企业热源和动力源问题。
项目建成后,每年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将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这不仅开辟了核能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的新途径,也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黄平表示,近年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大力推动核能综合利用,以及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支持核能供汽等一批项目落地。面向未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培育和孵化一批核能综合利用以及核技术应用新项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据了解,核能除在供热、供暖、供汽等领域应用外,还可在同位素生产、制氢、海水淡化等诸多领域广泛利用。目前,中国核能综合利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局面。此外,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安保等领域,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工程首个项目投用
- 外媒:瑞士遭虐待儿童数量已连续第五年上升
- 回顾性研究证明:加强针接种可显著降低新冠重症率
- 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4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已出土30余件文物
- 美联邦调查局担心美国本土遭恐袭 冀国会增加预算
- 盐池湾人物群像:自制白唇鹿成长相册,想让更多人了解它
- 专家指导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注意规避风险
- 乌镇十年,互联网科技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碰”
- 财经观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快 维保市场迎新机
- 山东向创新要“生产力” 多措并举“激活”企业“科创细胞”
- 书香内蒙古三部曲:儿童阅读 多元经营 邀请名家
- 美国亚特兰大发生枪击事件 致3死1伤
- 收藏门类更多样 北京今年首批11家类博物馆获授牌
- 商务印书馆发布4月十大好书 《周制与秦制》上市即火爆重印
- “链”出新动能
- 东方美学展亮相匈牙利 在节气里遇见诗画浙江
- 敦促美纠正错误言行!商务部发报告揭美国“多边贸易体制破坏者”本质
- 《长相思 第二季》全球出海 将上线Netflix、Disney+播出
- 多维度感知发展活力 中国经济“新”的发展“质”的跃升有支撑
- 国内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投产运营 年发电量可超100亿千瓦时
- 热门推荐
-
- 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四届龙文化节
- (乡村行·看振兴)塞北小城山西天镇: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调查显示近八成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内地扩展业务
- 2024北京书市下周开幕 历时11天 各类图书超40万种
- 国际最新研发出一款机器学习模型 有望准确预测天气与气候
-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吉林白山,土地里长出“金果果”
- 暴瘦后人生就开挂?听听她怎么说
- 相学相伴20余年 文源讲坛“鲜活”山西人文历史
- 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闭幕 发布促产业发展“新宣言”
- 艺考改革落地实施第一年 哪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 火星、木星8月15日“同框” 上演“星星相吸”
- 民营企业获授信1049亿元 浙江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壮族支系以黑为美 民俗游迎八方客
- 土耳其当地中企积极参与地震救援
-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9千米
- 以色列将按停火换俘协议释放737人
- 湖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团招贤 供岗超3万个
- “阳”了后你还在“咳咳咳”吗?
- 中国首次向印度尼西亚出口通勤电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