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0岁青年突击队靠“硬科技”转型
打造建筑机器人系列,用超过50个机器人组成产品方阵,服务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这一“硬核”的科技目标,来自一家传统的行业龙头企业——上海建工。
很多人想象不到,一家建筑企业的转型决心能有多大。2024年开年,这家企业就专门召开“建筑机器人业务座谈会”;最近一次由该集团团委面向青年举办的“青春智造”青年知识分享活动的主题也是“建筑机器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1953年上海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就是在上海建工负责承建的上海展览中心工地上成立的。如今,这支已经70岁“高龄”的青年突击队,依旧活力满满要转型。
“我们要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率,建工青年始终是奋斗的一代人。”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介绍,目前上海建工5万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6.3岁,他们身在传统行业,但事业发展却一点也“不传统”。
淋水机器人破题建筑渗水痛点
上海建工的年轻人专挑难题、痛点来给自己“添堵”。
如何彻底解决新交付房屋的渗水问题,是建筑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上海台风天、下雨天多,新交付的楼盘又多是精装修房,房子一旦渗水、漏水,就是一件麻烦事儿。”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机施工程公司总工程师裴如俊最近用上了该集团青年突击队研制的新产品——国内首款智能高压淋水机器人,用来检测新交付房屋是否渗水。
这款机器人可以对建筑表面施加0.2-0.55兆帕压强、最大宽度11米的“大雨”,以帮助施工团队检测自己建的房子会不会渗水、哪里会渗水,并及时进行修补。
“最早是用一根橡胶水管,对着墙面浇水;后来用一根根PVC管子,上面戳一些小洞,往里头灌水,模拟下雨的样子。但这些都没有定量、定时长、定强度,只能说是‘努力测过了’。”裴如俊告诉记者,主观“努力测过”与客观“测试通过”之间隔了一道“鸿沟”。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屋面防水材料接缝不透水性应满足在0.2兆帕压力下30分钟不透水的要求。
但在实际检测中,30分钟的时长可以控制,水压强度大于等于0.2兆帕却不易控制。这也成为不少建筑在业主入住使用后,经历一次台风暴雨天气就会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就难在检测,只要能查出来,对我们来说维修都不难。”裴如俊介绍,造房人想着住房人,去年二建集团的5个工地都使用了淋水机器人来进行检测,实现了在1小时内100%墙面淋过“0.55兆帕压力大雨”且100%检测出渗水点。
建筑机器人背后站着一群年轻人
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地下空间土方抓挖一体机、焊接机器人、测量机器人……这些拥有奇奇怪怪“土名字”的,都是近年来上海建工年轻人研发的新型机器人,专门用来应对不同施工场景下的“痛点”问题。
比如,上海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拥有43栋历史保护建筑的百年张园,近日宣布将要打造5.2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并新增百余个地下车位。在历史建筑群下面“挖坑”的活儿,就是上海建工的机器人在做。
上海建工的工程师研发的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专门负责把原本无法打下的桩打入地下。
就连挖土后多出来的渣土,这群年轻人也没有放过。他们根据老建筑的结构,设计了多曲线取土运输路线,用轨道吊加皮带运输机直接运送渣土和物资,而施工空间仅需一条上海小弄堂的宽度。
记者注意到,上海建工年轻人的科技创新远不止在这些重大、高难度“网红”工程中,他们的日常施工都“科技感满满”。依托两级工程研究院体系的强大科研力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在2021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智能装备研发室,这个工作室就是一支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弹药”的新型青年突击队。
30岁的孙成涛是四建集团智能装备研发室的一名研究员,他来自机械工程专业,“之前我们公司招土木专业的毕业生多,现在开始招机械装备专业、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人”。这是上海建工朝着科技创新方向改革的结果。
孙成涛入职后就在各个工程公司轮岗锻炼,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施工单位的痛点问题、重大需求。
“脚手架出租回收后,清洗起来实在太费时费力了。”孙成涛说,每次都要工人一点一点刮干净,效率很低。为此,孙成涛和同事一起研发了盘扣式脚手架自动清理装备,每50秒能清洗两根管子。“我们正在改进工艺,看看能否再把时间缩短。”孙成涛说,第一台设备已经投入使用,下一步要研究的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清洗效率。
每颗“螺丝钉”都有机会自我进化
近年来,建筑行业转型趋势越来越清晰。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从早期的盖楼公司,转变成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从投资到设计、建设、运维,其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建筑行业的青年也变了。他们从劳动型青年到管理型青年,再到如今的“管理+智造型”青年,上海建工的每颗“螺丝钉”都在寻找个人的自我进化之路。
00后新员工、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质量员沈骏杰毕业于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他自称是一个特别普通的“螺丝钉”。但建工“智造”的东风,也刮到了他身边。他每天要面对的,是一台“智能灌浆机”。这台机器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操作,实时调节灌浆的方量、时间和压力。压力小了,砂浆就灌不进预制PC板里;压力大了,就灌不饱满,板和板之间的粘性会大大降低。
一个项目做下来,沈骏杰找到了一套检测PC板连接效果的好办法,并在集团团委组织的活动中与同事分享经验。
上海建工集团团委书记杨祺帆告诉记者,集团团委日前围绕智能建造话题成立了多个专项青年突击队,还打造了“青春智造”青年知识分享平台,把优质的青年人才变成“青年讲师”推上讲台,让青年讲技术、讲奋斗。
上海建工的5万名员工,每人都下载了“建工e学”App,在上面“点播”集团全产业链的各类知识分享,赋能职业能力提升。“现在的建筑行业异型结构多,城市更新也越来越精致。我们的年轻人要升级知识储备、升级智能装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奋斗者。”杨祺帆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明日最高温将骤降至冰点以下
- 育种专家聂守军:扎根黑土30载 一心只为“稻花香”
- 安徽黟县:加速建设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
- 北京怀柔打造科学家的家园 鼓励更多科技联盟与论坛落户
- 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启动
- 2024年贺岁档电影票房破25亿
- 河南“五一”揽客超6168万人次 文博场馆人气旺
- 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3% 物流行业整体运行稳定
- 民营经济大市“云端”交易再生金属 冀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 江南东部和华南等地将有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单行本出版
- 新动能加速壮大 中国持续挖掘增长潜力
- 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 下半年如何持续发力?
- “良渚论坛”嘉宾悼伦福儒:他和良渚永远连接在一起
- 浙江大学发展“智能+”“机器人+” 促实验室成果转化
- 3月中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 宁夏迎来秋季学期开学季 “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同步展开
- 江西彭泽:“长江夜话”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 城市副中心两座交通主体结构封顶
- 第二届(安徽·芜湖)长江文化艺术交流周开幕
- 热门推荐
-
- 尹派经典越剧《红楼梦》赴尹桂芳故乡献演
- 韩国延坪岛一带发布居民紧急避难令
- 胡润首次发布中国能源民营企业100强 宁德时代市值万亿元登顶
- 韩媒:韩国公调处指示禁止总统尹锡悦出境
- 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遇难人数升至31人 仍有3人失联
- 中国“网红小城”柳州端午假期火热 接待游客119.1万人次
-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1月货邮吞吐量达3.45万吨
- 当福建遇见亚美尼亚:文物“对话” 美美与共
- 重视“肱骨前移”, 别让你的健身“事倍功半”
- 三部门向新疆乌什县地震灾区快速投送1000箱取暖炉
- 刚邂逅北极光又迎来“超级月亮” “找北”游客直呼太幸运
- 美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以色列 将与内塔尼亚胡见面
- 台商“登陆”话健康 看好两岸产业合作互补
- 明代卫所制“活化石”张家口万全右卫城迎“新生”
- 暴利惊人!几元一斤的散装酒“装”成高价“特供酒”
-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首艘新型大型LNG运输船交付
- 打出效能“组合拳” 广西无纸化审核地图3.6万幅
- “银杏”持续减弱穿过西沙群岛 “桃芝”12日移入南海
- 促就业关键在于精准发力
-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