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动新质生产力,金融业出手了!
新质生产力——这个中国经济热词,在全国两会期间更热了。
不仅代表委员讨论得热火朝天,它更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位列全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有一点已形成共识——金融助力不可或缺。眼下,各大金融机构正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注入动能。
引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科创之花”,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小云直言,我国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初创型科技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题,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卡点堵点较多。
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提升“专精特新”等科创企业服务质效,不少金融机构踏上探索之路。
科创企业融资难,最难当属“首贷”。但“建行速度”让初创企业东莞宇瞳光学吃了一惊。
用时不到一周,这家专注光学产品的公司账户里就收到了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200万元“科技信用贷”资金。在此“贷动”下,东莞宇瞳产品品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得到的银行授信金额也一步步攀升至数亿元。源源不断的资金“加持”,让东莞宇瞳由一家民营小微科企迅速成长为著名上市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已近15亿元。
同样用一周时间解决“成长烦恼”的科创企业还有瀚强科技。不同的是,其烦恼出现在企业成长周期的另一阶段。
作为一家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取得技术突破的射频电源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几年瀚强科技发展迅速,净利润逐年上涨,已由小微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按传统授信管理办法,中型企业在申报流程、材料、管理要求等方面与大型企业无差别,服务效率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一场“及时雨”让瀚强科技不再苦恼。建设银行结合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大、融资时效要求高、知识产权丰富等特征,推出“科技易贷”,通过制定差别化准入机制,简化授信申报材料,为中型科技企业服务“加速”。有了它的助力,又是短短一周时间,瀚强科技在银行的授信营销和申报便宣告完成。
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正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科技创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金融活水汩汩浇灌下,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施金融“底肥”培育“绿色良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国有大行义不容辞。
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类型的多元化体系。
我国绿色金融已走在全球前列。截至2023年末,全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可观的资金资源向绿色低碳经济领域聚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践案例涌现出来。
在广东,乡村振兴被注入绿色力量。当地某电力公司建设运营“渔光互补”项目获得银行3.9亿元15年期的优惠利率贷款。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1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万吨、二氧化硫600吨、氮氧化物约300吨,具有明显生态效益。
在浙江,企业低碳发展底气更充足。一项名为“碳优贷”的创新业务,基于当地人民银行构建的企业碳账户指标体系,将客户碳账户指标情况与信贷业务相结合,并实现系统对接,有力支持当地企业低碳生产。截至2023年6月末,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已累计为179个客户发放“碳优贷”89.68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成本共计0.42亿元。
无论生态账本还是资金账本,绿色金融都让绿色投资得到合理回报。这也激励着更多企业开启绿色低碳转型。
但不少业内人士提醒,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绿色金融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不强。
各大金融机构正抓紧行动。持续提高绿色贷款占比,扩大绿色金融市场份额,助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住房租赁等重点战略协同推进……一系列有力措施被提上日程。
可以预计,绿色金融还将继续为推动绿色发展、塑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规模支持,以金融“底肥”育“绿色良田”。
插“数字翅膀”造发展新引擎
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观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切面。
顺应这一潮流,商业银行既推动自身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亦聚焦传统企业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发挥资金和科技实力,为服务对象插上“数字翅膀”。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定西市一家以淀粉加工为主业的重点龙头企业。这家成立20多年的老企业遇到了新问题。从上游农户、核心企业到下游经销商,再到政府监管,其面临产供销信息不对称、运营管理效率低、监管困难等难点。
解决新问题,要用新办法。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通过依托龙头企业搭建农业产业链平台,将马铃薯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与政府监管整合到一个平台,既帮助核心企业稳定原材料供应,也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提供稳定销售渠道,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产业监管数据。同时,银行将结算、信贷等金融服务嵌入交易各个环节,使传统马铃薯种植变成“订单”生产,普通种植户凭借订单就可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一些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出现变化,数字金融也能帮忙“对齐颗粒度”。
近年来,一汽大众对金融机构的核心诉求已经从满足自身财务管理需要逐步转向满足链条企业群体的融资需求上。针对一变化,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依托“建行e链”供应链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供应链场景,为一汽大众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有效盘活了上游供应商持有的订单和应收账款,实现了核心企业不兜底,链条上下游企业无需抵押、无需报表,仅凭核心企业订单实现融资的可能。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表示,数实融合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非常好的抓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的体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最新文章提到,要整合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工具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分析认为,随着金融业深耕数字金融场景,数实融合不仅为其自身打造自身发展的新引擎,也将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7月车市淡季不淡,高促销激发换购人群消费欲望
- 金融机构调查称:5月英国企业商业信心指数下降
- 官方通报广西一男生遭欺凌:2名涉事学生被刑拘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贺龙年新春 称赞华人贡献
- 上半年用电量增加 彰显经济复苏活力
- 国台办: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自觉与“台独”顽固分子划清界限
- 中国品牌出海:走向“创造需求”“从心智造”
- 广西“三月三”大数据报告发布 精准还原“桂味三月三”
- 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陆港基地企业入驻集中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
- 广州开展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英雄花开英雄城”
- 【发现最美铁路】百年梅集华丽转身 续写新时代铁路传奇
- 菲律宾美元储备8月底下滑至998亿美元
- 酒店“钟点房”变身“洗衣房”,年轻人新潮流:开房洗衣服
- “85后”非遗传承人复兴辽瓷技艺 获海外华媒“点赞”
- 浙江义乌城西街道:长桌“粽”宴庆“我们的节日”
- 文明的坐标丨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拍摄地飞虹塔
- 马修军谈视觉语言通用模型与具身智能
- 美国亚裔餐饮酒店业联盟成立大会在纽约举行
- 做书是一生一事
- 75岁陈老师教社区居民认植物、作标本
- 热门推荐
-
- 离家31年 内蒙古和四川两地警方助女子与亲人“云聚首”
- 多领域“蒸蒸日上”亮点纷呈 彰显中国发展蓬勃活力
- 集桓高速公路通车 吉林加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 2023中国—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圆桌会议在江苏连云港举办
- 看奥运、喝下午茶 能“逛”的电影院你解锁了吗?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拓海外市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麦当劳中国将“易主”?回应来了
- 两会大家谈|如何从“网红”变“长红”?代表委员支招微短剧
- 域外金融法律实务公益服务平台在北京发布
- 全球南方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天津大学举行
- 游乡村促消费 广东启动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活动
- 女性更年期的头号大敌是暴躁的情绪?错了!是骨质疏松
- 体重仅15斤宝宝在沪成功“换心” 今出院
- 2024年春运川渝黔累计发送铁路旅客5350万人次
- 安徽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入围门槛升至逾60亿元
- 南非正式担任G20轮值主席国 聚焦四大发展优先事项
- 国际热评:亚太不是地缘对抗的角斗场
- 贵南高铁将于8月31日全线贯通运营
- 好果施好肥 增产又增收
- 《自然》集中发表系列神经科学论文:小鼠完整大脑详细图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