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马怀德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立法层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马德林)“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法主要是表明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要用法治方式来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在谈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时如是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当前的施政重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中国在过去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报告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马怀德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法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层级,进一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他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自2019年中国国务院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来,中国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很多重要经验和做法。马怀德以自己在浙江的调研为例,指出当地很多经验和做法亟待以法律化形式加以固化。同时,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虽好,但局限于本地,立法有助于这些经验做法的全国推广。
第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政策制定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马怀德认为,政府制定政策、做出决策,都要有法律依据,要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政府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行为,这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此外,多年来中央出台很多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文件和政策,也急需法律化,以增强其制度刚性和约束力。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优化营商环境是包括各个国家机关在内的全社会责任。”马怀德指出,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行政机关有力推动。还需要司法机关提供保障,这就要求把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加以解决。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关于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问题,特别强调要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马怀德说,立法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和企业家,体现出国家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经济观察:共享两轮“样板城市”带来多少启示?
- 香港九龙城区议会外访团访沪 交流基层社区工作
- 外贸“新三样”持续火热 产业升级夯牢发展基石
- 西藏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完成传统边贸点勤务工作
- 专家谈中小学生沉迷“烟卡”:不能仅停留在谴责层面
- 中国插画家陈巽如凭《牛王节》荣获第29届BIB金苹果奖
- “舌尖美食”助力湖北与东盟贸易合作持续深入
- 韩国宣布出土20枚中国宋代钱币 或被指定为文物
- 国庆节忙着参加婚礼 “份子钱”成沉重负担
- “最美公路”广西旧州枢纽互通展工程师设计匠心
- 美国债务上限僵局持续 两党相互指责
- 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
- 文旅为“媒” 长江中游经济区“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架起发展连心桥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
- 今年第3号台风“古超”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强度逐渐增强
- 中国县域经济整体韧性明显 发展需多方参与
- 《黑神话:悟空》出圈,山西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 天津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量破5400亿元创历史新高
- 兰铁局开行高峰线动车组列车等措施满足端午期间旅客出行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桥头镇: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桥头堡”
- 热门推荐
-
- “黑暗攀登”兴起:社交平台促“夜爬族”欢聚山川
- 今年春运广铁预计发送旅客7450万人次
-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持续位居中国首位
- 前三季度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224.1亿美元 同比微增
- 大学生兼职送外卖途中捡到千余元现金归还失主
- 柬埔寨前7个月批准5个新经济特区建设
- 金价高位震荡,市场反响几何?
- 山西大同获授“中国黄花之都”称号
- 北京9月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青海海东:“黄河彩篮”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发布
- C919商业运营一周年:飞行超6000小时,承运近30万人次
- 发现“紧箍圈”调控蛋白 科研人员揭示植物如何巧用免疫系统
- 浙江义乌:第三届农商杯乡贤助乡兴创业创新大赛报名火热
- 一季度演出市场精彩纷呈 “舞剧热”彰显中华文化生命力
- RCEP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浙江宁波外贸企业“实打实”享惠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媒体人士走读浙江金华
- 中新健康丨华东首例胎儿镜气管封堵术成功 提升先天性膈疝存活率
- 国际观察:为深化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 多领域“新”欣向荣 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中缅边境打洛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旅客突破1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