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文旅消费“热辣滚烫”
文旅市场超预期 热门商圈消费火 庙会重启人如潮
春节假期文旅消费“热辣滚烫”
今天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北京各大商圈、公园景区、文博场馆都迎来大客流。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等游园庙会重启,成为春节假期“顶流”;地安门外、隆福寺等商圈场景焕新,为假日消费注入了新动能;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景区在旅游淡季罕见出现约满的情况……
旅游 1749.5万人次
景区庙会逛得欢
本报讯(记者李洋 朱松梅 代丽丽)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春节假期,北京旅游市场超预期高涨,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据北京旅游大数据综合监测,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7.4%,比2019年同期增长25.7%;旅游收入286.5亿元,同比增长40.6%,比2019年同期增长27.4%。
今年春节整体热度已超过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其中,王府井、前门大街、南锣鼓巷游客接待量分别达到252万人、132.2万人和121.6万人。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八大处新春游园会等游园庙会活动成为春节假期“顶流”,为在京过年的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具北京年味的春节体验。大年初一龙潭庙会开门第一天,客流量突破14万人次,初二地坛庙会开放首日客流量突破22万人次,春节期间各大庙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516.4万人次。新晋热门打卡地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共接待游客25.9万人次。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也颇受欢迎,798艺术区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25%。
春节假期,北京全市公园总共接待了1092.76万人次市民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7.85%。各家公园纷纷亮出“绝活儿”,围绕文化游览、自然科普、花卉展览、民俗体验、新春游园会等主题,举办了各类特色文化活动109项。其中,天坛、北海、中山公园等组织了游园送“福”活动;莲花池公园的投壶、做灯笼、迎财神、猜谜语等传统民俗圈粉不少;玉渊潭公园的“冬鸟迎春”生态科普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
龙潭中湖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等地也举办了集民俗活动、新春市集、美食游乐于一体的新春游园会,让市民游客在“逛、吃、玩、购”中感受浓浓年味儿。
消费 77.4亿元
商圈餐饮花得嗨
本报讯(记者马婧 杨天悦)春节期间,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77.4亿元,同比增长36.8%,较2019年增长64.1%。据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外来游客消费金额、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1%和26.9%。
今年春节,商圈场景焕新为假日消费注入了新动能。春节期间,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到3144.2万人次。其中,地安门外商圈、隆福寺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69.7%、62.3%,朝阳合生汇、荟聚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3.1%、12.9%。
运河商务区上演灯光秀、温榆千灯会展出千组彩灯……春节期间,CBD商圈、亚奥商圈、王府井商圈夜间客流量分别达105.5万人次、60.1万人次、41.9万人次。
龙年春节,餐饮消费火热升温。春节假期,华天旗下的同和居、鼓楼马凯餐厅、惠丰酒家营业额同比增长均超40%。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全聚德、东来顺、便宜坊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52.6%、35%、33.1%。
假日期间,全市微度假目的地、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文商旅融合集聚区联合推出了130余项节日活动,260余家酒店开展了近400项特色年味儿体验活动。银联商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文化娱乐类消费同比增长30.7%,旅游售票类消费人次、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5%、11.2%。
演出 1513场
听曲看戏玩得好
本报讯(记者李洋)春节期间,全市97个剧场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248台1513场,吸引观众约31万人次,票房收入4927.5万元。按可比口径,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24.8%、25.3%、28.2%;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45.7%、41.5%、31.7%。
小型演出场所绽放活力,共举办超1000场演出,占北京演出总场次的80%以上。演艺新空间积极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音乐会等艺术门类。
“会馆有戏”打造古韵新声,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北京湖广会馆分别上演吉祥昆曲《天官赐福》、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老门神”》和评书专场,展现会馆文化活力新场景。
文博 258万人次
探展寻龙瞧得细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今年春节文博游再度升温,逛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过年打卡的新时尚。据市文物局统计,假期8天,北京地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58万人次。各大博物馆里,龙文化主题展览成为爆款。
今天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北京各大商圈、公园景区、文博场馆都迎来大客流。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等游园庙会重启,成为春节假期“顶流”;地安门外、隆福寺等商圈场景焕新,为假日消费注入了新动能;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景区在旅游淡季罕见出现约满的情况……
国博“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展厅里,张灯结彩,一派喜庆。“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领衔,200余件(套)龙元素文物集中亮相,其中九成都是首次和公众见面。龙年“话”龙,首博一东一西两馆里,“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等展览亮点频现。铜坐龙、红山文化玉猪龙等明星文物亮相,吸引大批观众到展厅里“寻龙”。
此外,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国家典籍博物馆的“龙吟书香——甲辰新春贺岁展”、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华夏龙图——龙生肖文物展”等,从不同视角呈现龙的形象、历史和文化。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纷纷走进展厅,在浓浓文化味中迎接龙年新春。
春节期间,市文物局还推出“一轴两馆多点”系列文创活动,以博物馆文创市集、文创促销、文创进庙会等形式,为市民和游客呈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新春消费盛宴。故宫博物院《甲辰龙腾》藏书票、中国考古博物馆考古寻龙记集邮盖戳本等入选北京地区十大龙年新春博物馆文创产品。(北京晚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四川乐山:纪念大佛开凿1310年文旅活动启幕
- 演唱会买到“柱子票”,能退票吗?
- 9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转涨 结束“四连跌”
- 2024年法国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正式开始
- 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的源起”在京开展 一站式探秘十三大文化遗址
- 挂绿荔枝热卖有何启示
- 美国枪支泛滥祸乱周边国家
- 2023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召开
- 西藏佛学院迎毕业季 9位少年活佛初中毕业
- 根根翠竹铺就特色致富路
- 外媒:波兰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新总理
- 宁夏遭遇大风沙尘天气 行人“风中凌乱”
- 青海:2024年近10万名低收入群体圆“安居梦”
- 上海新规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 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今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 “德黑兰在哭泣”:莱希下葬,伊朗政局将迎下一个关键节点?
- (八闽千姿)昔日贡品八宝印泥:历久弥新不褪色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王蕴:中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并未改变
- 珠江流域3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 热门推荐
-
- 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 传递开放合作的信心决心
- 平价店长红,品质是关键
- 《成都自然笔记》悄然走红 寻踪参百年的神奇动植物
- 云南推进旅游非遗深度融合 非遗研学受追捧
- 菲律宾莱特岛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
- 24小时连续发电!“清洁+储能+调峰” 超万面定日镜“绽放”戈壁滩
- 斥资2200万元 内蒙古为三北工程提供种苗供给
- “国舞争锋-舞蹈演艺计划”活动收官 抖音中国舞直播半年超22万场
- 法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当代艺术展在广州举办
- 大连一渔船发生翻沉事故 致2人死亡3人失踪
- 当提到圆明园研究与保护时,中外学者在关注什么?
- 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北看见中华文化传承之美
- 泽连斯基“突访”立陶宛 系2024年首次出国访问
- 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入选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 青海: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千名省级医院骨干青南、环湖支医
- 黑龙江:“大寒”首日大部地区低温小雪 赏冰乐雪别忘防寒
- 到2025年,成都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不低于6万个
- 千年古县持续上新:从西瓜、大蒜到皮卡、SUV!
- 热带低压“格美”进一步减弱 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 美前情报官员:数百名官员接触军机 五角大楼或进行测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