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科学研究:农作物生长过程有效管理肥料 或可降低氨排放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国学者领衔完成的环境科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机器学习帮助下生成对水稻、小麦和玉米作物氨排放的详细评估,这一数据集使人们能对具体耕地评估减排潜力,表明在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有效管理肥料,能让大气中耕作带来的氨排放降低最多38%。
该论文介绍,大气中的氨是一种重要环境污染物,影响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大约有51%-60%的人为氨排放可追溯至作物栽种,其中一半与3种主要作物有关:水稻、小麦和玉米。但以高分辨率量化与具体耕地有关的氨排放的潜在减少很困难,且取决于如氮输入和本地排放等因素的细节情况。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郑一团队联合中国香港、美国等合作者,基于包括气候、土壤特征、作物类型、灌溉、耕作和施肥操作等变量,使用机器学习建模了全球水稻、小麦和玉米农业的氮输出。
为丰富模型信息,论文作者从对发表文献系统性回顾所得的2700项观察中开发出一个氨排放数据集。他们用这一模型估计全球氨排放在2018年达到43亿公斤。他们还计算出,根据模型指导在空间上优化肥料管理,可以让这三种作物的氨排放减少38%。其优化策略包括在生长季节采用常规的耕作法,将增效肥料施放在更深的土壤中。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在施肥管理场景下,水稻作物能带来47%的总体减排潜力,玉米和小麦分别是27%和26%。
此外,在没有任何管理策略的场景下,他们计算出到2100年氨排放将升高4.6%-15.8%,最终数字取决于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通讯:千锤百炼欧营铜器 一锤定音“响千年”
- 菲律宾贸工部长:RCEP将助菲实现包容性增长
- 北京门头沟区开通24小时灾后心理援助热线
- 抖音生活服务“五一”数据:上海、郑州、厦门消费居全国前三
- 汽车厂商倒闭 我买的车该怎么办
- “永远和党在一起——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大型图片展在沪展出
- 国际锐评丨当中国人不止于“买买买” 跨国企业能共享什么红利?
- 新疆喀什市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开启 160家企业供给6000多个岗位
- 西延高铁西铜段铜川境内首座连续梁顺利合龙
- 潘岳:把新疆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描述成“被同化”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
- “意林”官宣6套新书上市
- 台风“贝碧嘉”将至 上海海港口岸进入停工封港状态
- 飞鸟、云海、雪山……绝美景观“绘”诗意画卷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各地冰雪旅游热度攀升
-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 购物、聚餐、考驾照……“后高考经济”升温 推动多个行业消费热
- 事关股市、房贷、地方债!三部门负责人重要发声
- “过劳肥”大脑机制揭示
- 意大利两天内有4名老人因高温死亡
- “蘑菇头系列”表情包维权起风波:创始人称未收到一分钱
- 热门推荐
-
- 中国1-9月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 鲁奖得主李修文推出最新长篇《猛虎下山》 凝练“身经”记录时代
- 国家发改委:一年以来发展培育银发经济获四大进展
- 工业经济恢复向好
-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保护、传承与利用促“生命之泉”焕新生
- 雕塑家王忠民:用泥塑传递新疆记忆
- 中车零碳产业园落成 年产超20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心脏”
- 今年2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发布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
- 老年人失眠率高达21%!“疫情焦虑”是诱因之一
- 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停止使用美元和欧元交易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会说话的陶瓷、穿越的“路由器” 安徽非遗文创大“PK”
- 浙江永嘉“春日限定”热销 传统小吃化身致富“金钥匙”
- 国家审定一批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
-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 (财经天下)日韩股市罕见暴跌,对A股有何影响?
- 文化中国行丨联播一瞬带你看 非遗春节“龙”重登场
- 时尚与传统碰撞 民俗新玩法“圈粉”年轻人
- 开通!全国各地游客齐聚独库公路库车段开启品味大美新疆之旅(图)
- 文化中国行丨吐鲁番:149件出土文物讲述丝绸之路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