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福建:红柿“丰”景促振兴
中新网福建永定9月27日电 (熊川 黄秋萍)又是一年丰收季,好“柿”成双满枝头。26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第七届柿子丰收节火热开启。
活动现场,欢快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精彩的旗袍走秀……文艺演出高潮跌起,观众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此外,柿王争霸赛、“柿情画意”的美食体验、趣味采摘活动、柿子品鉴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众多游客、摄影爱好者、美术写生爱好者前来参加,共享丰收的喜悦。
“‘柿柿’如意、喜‘柿’连连、心想‘柿’成,这里的柿子不仅好看好吃,还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寓意。”游客赖春莲说,“每年我都会来这里采摘打卡,每次来这里,我们都能感受到这里村民的热情及丰收的喜悦,真的很不错。”
在永定区高头镇,村村有柿树,家家晒柿饼。金秋时节,黄橙橙、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呈现出一幅幅“柿柿如意”的丰收景象。为抓住金秋美景,高头镇借“柿”借力,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高头镇农文旅产品独有的记忆亮点。
“今年我们村的柿子大丰收啊,产量大概有1200万斤,今年柿子的收购价也不错,是个丰收年。”龙岩市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党支部书记江庆容说。
高头镇大岭下村距湖坑镇“土楼王子”振成楼、高头镇“土楼王”承启楼均为两公里,村里的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别具特色,全年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拥有全镇最大的红柿产业——永定红柿种植基地,并盛产桃、李、杨梅等,素有“生态果业长廊”之称。
近年来,高头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美丽乡村风景线,将柿子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柿子产业节节攀升,柿子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欣欣向荣。
目前,永定全区红柿种植面积约6万亩,产量5.8万吨,总产值1.2亿元。其中,高头镇种植面积1万亩,产值超过2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高阶换种,引进优良品种,对我们原来的晚熟柿、传统红柿进行引进优质品种,不断提升红柿的经济效益,助农增收致富。”高头镇党委书记卢治文说,接下来,将大力发展农家民宿馆、柿子主题观光园、农耕研学基地、文学艺术创作基地等,变田园为公园、变农村为景点、变农家为客房,打造城乡居民休闲慢生活、记住乡愁的理想去所,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永定,品柿作福游土楼,感受永定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传统的农业插上了旅游的翅膀。(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乌国家能源公司称乌克兰电力系统已连续25天未出现电力短缺
- 演员社会公众监督热线公布 哪些情况可以反映?
- 拼多多继续推动“百亿减免”计划,先用后付订单服务费全部降至6折
- 中国对斯洛伐克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 成都等城市成入境游第一站新选择
- 广西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 解锁10大场景 浙江传统景区焕新出圈
- 瞿佳:以信息化手段织好近视防控一张“网”
- 土耳其拟向美国讨账索要F-35战机购买款
- 江西万年:非遗赣剧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2023年《米其林指南》法国版面世 推动餐饮业加快复苏
- “嘉澜书院”落成福州三坊七巷 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 安徽霍山:昔日落后村的“变身记”
- 如何理解疫苗保护率?病毒变异影响多大?
- 雨后白蘑菇,先后放倒5人
- 以客户为中心!新华保险27周年司庆五大客户关爱回馈特别活动火热进行中
- 浙江杭州发布国内首张七码合一疫苗身份证 数据可追溯
- “七彩云南·相约台湾”主题歌曲《云台谣》发布
- 时间线梳理:从被弹劾到被逮捕,尹锡悦经历了什么?
- 新漫评:“递刀子”“送枪炮”,对台军援暴露美国真面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不将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 热门推荐
-
- 海内外粤剧名家新秀受邀齐聚梧州 将展开粤曲(折子戏)比赛
- 菲律宾交通团体再次举行罢工 抗议公交车辆现代化计划
- 中新网评:指尖跃动正能量,凝聚澎湃的奋进力量
- 文化特派员邂逅访学团:浙江乡村古道上奏起国际交响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 天津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首套房不低于20%
- 打破次元壁 动漫成为杭州与港澳台地区交流“新语言”
- 外籍专家: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方案、注入动力
- 汽车产业重塑竞争新格局
- “桂中粮仓”早稻开镰 机械化作业助丰收
- 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叠加 广西大宗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 叶铭汉院士庆“百岁华诞” 捐赠300万元奖励青年科研人员
- 做“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
- 普及历史知识 来看老郭的长城直播
- 山西制定出台煤矿复产复建验收管理办法 保障安全生产
- 联合国人权专家敦促英国新政府优先审查并彻底废除不定期刑罚
- 红海危机撬动海洋安全三大变局
- “杀父凶手出狱摆宴席”,最新回应
- 中新真探:中风患者不能通过扎针放血来急救
- 读懂老年人“埋”在短视频里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