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饮料越来越贵?监测显示:3元以下仅占比10%左右
超市里的饮料 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监测显示:3元以下仅占比10%左右;4-5元最多,占比29%
过去一年,消费者对于“涨价”二字,或许已经感到稀松平常。
比如:去年10月31日,贵州茅台宣布上调53%vol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20%;去年12月27日,麦当劳中国回应媒体称已调整部分产品价格,平均涨幅约3%;去年11月1日一则关于康师傅饮料涨价的消息还登上微博热搜。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事情发酵后,有不少网友表示,现在超市里卖的饮料越来越贵了,除了小瓶易拉罐汽水外,基本已经见不到3元以下的饮料产品了。
这不禁让人好奇,超市里的饮料真实价格如何?饮料行业迎来了何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3元以下饮料越来越少?
去年,宣布涨价的饮料品牌确实不少。
引发全网关注的康师傅涨价事件,相关热搜内容显示,康师傅茶、果汁系列产品中包装零售价由3元/瓶调整为3.5元/瓶,1L装零售价由4元/瓶调整为5元/瓶。对此,康师傅客服回应称,确实有涨价通知。
此外,去年1月,养乐多本社自当月起提高了在中国全境销售的乳酸菌饮料“养乐多”和“养乐多低糖”2款商品的售价;去年3月,“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的出厂价调整,上调幅度为3%-6%不等;去年5月,全国多地多个终端的可口可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至于涨价的理由,企业给出的回复大体一致,主要由于原材料、用工成本等上涨所致。
回到消费者层面,如今终端市场上,真的见不到3元以下的饮料了吗?
近期,红星资本局走访了位于成都市春熙路附近的多家便利店,发现饮料柜台中三元以下的饮品产品确实屈指可数。
不过,城市不同,渠道商不同,饮料的价格往往也有所差异,比如大型卖场的饮料价格一般会比便利店更低。
马上赢曾发布一组线下零售监测数据,数据统计了2023年整年。数据显示,在Top100中,3元以下产品仅有10款,占比为10%左右;3-4元价格带的产品占比24%,4-5元价格带产品最多,占比29%;5-6元占比也达到了28%。
可见,3元及以下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饮料种类确实不多。
不过,从用户偏好来看,选择购买5元以上饮料的消费者,其实并非大多数。
根据南方周末发布的一则问卷,在3504名受访者中,表示自己常喝5元以上饮料的用户为397人,占比11.32%;相比之下,更多消费者选择了1-3元以及3-5元的价格区间。
总的来说,近年来饮料厂商宣布涨价已十分常见,目前市面上3元以下的饮料占比也越来越少,但5元以下价格的饮料仍是消费者的主要需求。
什么影响着饮料的价格?
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饮料的销售价格?
从成本端考虑,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测算数据,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中,制造与人工、PET、纸箱、白砂糖、果汁、其他原材料分别占比20%、20%、20%、15%、10%、15%。
去年多家饮料厂商宣布涨价背后,或许与白砂糖价格上涨有关。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去年9月全球食糖价格创近13年来新高。粮农组织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产糖国印度和泰国产量下降。数据显示,去年9月6日白糖报价7390元/吨,相比2022年9月末5440元/吨的价格涨幅超30%。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这些饮料产品,都十分依赖糖。
比如,根据可口可乐公司的数据,每100毫升的可乐中含有10.6克的糖。这意味着一瓶可口可乐含有约26克的糖,超过了一个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糖分摄入量。
除了糖外,还有一项成本比较关键,那就是塑料瓶子,也就是PET。
根据东鹏特饮的财报,企业核心原料为PET和白糖,合计占成本比重超60%。PET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2018年,石油价格上涨导致PET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东鹏特饮同年毛利率大幅下滑;2019年,石油价格下跌导致PET价格下降,东鹏特饮毛利率也有所回升;2022年PET价格再次走高,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
受PET价格影响较大的还有农夫山泉。招股书显示,2019年农夫山泉PET成本为33.82亿元,占销售成本总额的31.6%,占收入的14.1%。 近年来PET的价格走势与农夫山泉的毛利率也是显著负相关,可以十分直观地看出PET价格变动对农夫山泉“赚钱”能力的影响。难怪会有网友调侃:农夫山泉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只是塑料瓶的搬运工。
除了这些喝了多年的饮料品牌外,近年来国内软饮行业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玩家,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贵——价格通常在5元以上。
为什么这些软饮新品,就像“饮料刺客”一样,卖得这么贵呢?
一方面,从产品原材料出发,这些进入市场的新品,一般切入点都在0糖气泡水、无糖茶饮、植物基饮品等赛道,原材料成本相对更高。比如代糖所用的赤藓糖醇价格比普通的白砂糖高出不少,而那些号称自己真材实料,采用真茶制作的产品,原材料成本也会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是渠道费用过高。设想一下,为什么渠道商愿意卖这些新品,甚至把产品放在更为显眼的位置?这是因为渠道商在其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下来新品才有了和消费者见面的机会。以元气森林气泡水为例,根据公开资料,它留给终端及渠道商的利润达到46%。
其实从近年来饮料赛道这些新品趋势,也能看到行业趋势的一些转变。
前面提到的新品,大多都是通过锁定“健康”“0脂”“无糖”等关键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与推崇。益普索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84%的受访者比过去更加关注健康,相比2018年上升13个百分点;同时,表示愿意购买无糖产品的受访者在总受访者中高达78%。与此同时,全球范围来看,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无糖饮料行业相对较为成熟;相比之下我国无糖饮料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渗透率比较低,行业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
正因为嗅到了行业的这种变化,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软饮赛道,想通过强调“健康”找寻一些新的机会。
目前来看,0糖气泡水、无糖茶饮等细分品类正在迅速崛起,并有可能颠覆传统的细分品类。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的软饮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多元化发展、竞争激烈的特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 提级调查影响恶劣燃气安全事故
- 甘肃积石山:“抗震前线110”点亮希望之光
- 提振制造业仍须深挖需求潜力
- 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开行
- 德国 “莱比锡新绘画” VIP贵宾预展北京举行
- 从沉浸式“唐潮”到“早市打卡”:“参与感”令游客不再“远观”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北:今年计划再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000亿元以上
- 一季度广东对香港进出口逾2520亿元 同比增长14.1%
- “让人不认识”的故乡可能才是最真实的家乡
- “涉海术语研究基地”在大连海事大学成立
- 陕西前三季度消费市场呈恢复态势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
- 全国专家学者山西汾阳论“美酒精神”:用文化滋养品牌
- 柬埔寨旅游升温 期待中国游客回归
-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发生2.4级地震
- 首位“AI软件工程师”亮相引爆科技圈
- 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生态 上海浦东打造股权投资机构集聚高地
- 北京门头沟、房山失联村落均复联 多措降低传染病等传播风险
- 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发车活动举行
- 国际识局:又一国申请加入!多国为何看好金砖合作?
- “天府粮仓”四川农业省级公用品牌发布 100个品牌入选精品(培育)品牌名单
- 热门推荐
-
- 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言精益化运营管理
- 天津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 尼泊尔西部发生地震已致128人死亡
- 湖南东安传统手工月饼“走俏”
- “中俄商务对话”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 1.35亿、797.3亿,同比增长!假期旅游迎来“开门红”
- 南铁2024年春运圆满收官 累计发送旅客3223万人次刷新纪录
- 上海专家创新以新型微创治疗技术成功救治难治性癫痫患儿
- 中国“露营热”火到新西兰 新业内人士:已准备好房车
- 《九龙城寨之围城》电影展启动礼在香港举行
- 世界屋脊古海巨龙现身 中国科学家再次发现2亿年前“喜马拉雅鱼龙”
- 湖南高校“科研先锋队”助力洞庭湖决堤抢险
- 跨国民间达人讲述中轴情缘 助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 氟泽雷塞片获批上市 专家希冀推动肺癌精准治疗发展
- 福州黄岐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恢复每日四个航班
- 王重民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 最想念的味道!航天员回地球第一餐是家乡味道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成京津冀新地标
-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遭袭逾百人死伤 泽连斯基发声
-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