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预警助力气象防灾减灾
中国气象局近日召开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强发,人民幸福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气象的敏感性越来越高。立足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更好适应气候变化,持续提升早期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影响,已刻不容缓。
适应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从长期来看,必须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判和应对,抓实抓细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完善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落实落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作,要强化精准预报龙头作用,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狠抓数值预报“芯片”建设,全球同化预报系统4.0版业务运行以来,模式水平分辨率提升至12.5公里;智能网格预报向三维、全球拓展,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4.6%。台风24小时平均路径预报误差达到历史最佳的62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43分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有力助推了决策管理科学化、基层治理精细化、风险防范智能化,提升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既要解难题,也要建机制。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必须健全递进式气象服务流程,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目前,我国已构建精细化预警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对14种主要气象灾害实现递进式预警,建立分灾种、分行业、分地域、分时段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拥有贯通国省市县、对接22个行业部门、152类预警信息一键式快速发布的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预警信息最短可在3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
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在“极端”和“异常”更频繁到来时有效应对。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完善短临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强化预警与应用服务有效衔接,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不断提高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准确研判区域性极端高温、暴雨、台风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各类重大天气过程,积蓄坚实力量。
郭静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智库:欧洲2022年军费开支达到冷战以来最高水平
- 在发展中治理完善人工智能大模型
- 青海政策集成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未完成的攀登
- 外媒:美国歌手贾斯汀·汀布莱克被捕
- “中国与俄罗斯:通向现代化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
- 2023中国移动东南亚区域合作会议在雅加达召开
- 秋季赶海如何知海?掌握潮汐规律可有效避险
- 台风“珊珊”登陆日本鹿儿岛 多地出现人员伤亡
- 外媒关注习近平G20峰会重要讲话:为世界共同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 国家统计局:1月70城房价环比降幅收窄 同比整体延续降势
- 上海黄浦江上首艘零碳排放游览船交付
- 福建开展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
- 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全域正式通过验收
- 告别“无脑打新”,网上中签率连续三个季度走高
- (乡村行·看振兴)山东名特优新农产品走俏市场 振兴乡村产业
- 上半年上海市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 找到了!经历坠机事故,哥伦比亚4名儿童雨林中历险40天后获救
- 重重危机笼罩欧洲三大国,法媒:英法德等将再迎一个艰难的春天
- 国际识局:美媒最新测算显示特朗普横扫七大摇摆州,美国一片“红”
- 热门推荐
-
- 广西老兵吹出好“笙”音 走进校园奏响民族团结曲
- 无处不在的书单:谁决定我们读什么书
- 中国油画名家采风走进新疆木垒传统村落
- 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电力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
- 俄媒:俄黑海舰队司令部遭导弹袭击
- 【我们这些年俗】山歌开花
- 国家博物馆启动近年最大规模全面改陈 基本陈列展集中更新
- 围绕韩国局势,美日俄等国发声:密切关注相关情况
- 黄磊:人到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痕迹,我挺接受
- 南宁机场新增加密至东盟国际客运航线航班
- “卖饼大妈都在聊跨境电商”,中国汽车后市场出口大卖
- “520” 上海中外民众用无偿献血为患者送去“生命礼物”
- 第十届沈阳卧龙湖冬捕季启幕 六大板块燃爆今冬
- 江西多地文旅融合活力足 消费市场“热辣滚烫”
- 演员赵涛获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贡献奖”
- 专家齐聚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 探讨城市地标经济与美学消费场景
- 第七届丝博会在陕西西安开幕
- 百岁老军医苏锦文在南昌辞世 捐赠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自传《我的故事,我的时代》中文版面世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称“月球-25”号探测器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