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疆粮食丰产密码
新疆是农业大区,水土光热资源优势明显。近些年,围绕“把新疆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定位,新疆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向“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转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量2119.2万吨,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同比增加305.7万吨,总产增量全国排名第一;播种面积4237.2万亩,同比增加586.3万亩,增长16.1%,播种面积增量全国排名第一。新疆粮食丰产的密码何在?
夯实高标准农田根基
粮食增产离不开良田这一根基。2023年新疆财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435万亩,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5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7.6%。并科学引导粮食生产向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塔额盆地、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优势产区集中,9个地州粮食生产面积超百万亩,产量占全区的95%。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8年的0.55提高到2022年的0.573,大部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田灌溉水保证率达到85%以上,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玉米单产提高20%以上,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
2010年以来,新疆奇台县全面实施以田间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建成高效节水农田163万亩、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得益于“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该县每年粮食稳产在70万吨以上。
“用高标准农田种小麦,不光种地轻松了,亩产还很高。”近日,奇台县吉布库镇达板河村村民王树忠的170亩耕地播种了冬小麦。过去受制于地块小,在传统耕作模式下,王树忠的粮食产量不高。近些年,随着新疆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王树忠种起了大条田,用上了滴灌浇水,还积极应用了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智能物联网装备等技术措施,小麦单产和总产不断攀升。“高标准农田种小麦亩均产量比过去增加100公斤左右,亩产最高达到620公斤。”王树忠说。
构建科研转化体系
日前,新疆制定印发《自治区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全区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量实现新突破,构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耿洪伟说。2023年,自治区和兵团本级财政共同筹集100亿元设立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启动实施具有整体拉动作用的“2+5”重点人才计划。通过遴选现代体系专家队伍,构建起了由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基层试验站科研人才组成的人才体系,推动更多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服务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增产遇到问题有渠道、有能力解决的良好局面。
2023年,新疆农业科学院相继启动小麦、玉米、大豆、蔬菜4个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形成集成创新中心、技术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3个层级,首批由6名首席科学家、5名副首席科学家、62名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领衔指导。按全产业链配置科技力量,建立新型农业科研组织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现在种小麦不但有高产品种,还有农技专家下地指导。只要认真种出好粮,收益差不了。”新疆额敏县郊区乡九家户村种植户郭坚峰说。近年来,额敏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积极与新疆农科院额敏小麦育种家基地科研人员合作,选育适合本地成长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采取科学种植管理方法,为农民种高产粮提供了“试验田”。2023年,额敏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亩产超800公斤。
“近些年,新疆加快推动具备高产潜力的小麦、玉米等重大新品种应用,也是推动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耿洪伟说。2023年,新疆一批优选粮食作物品种创出多项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冬小麦千亩连片实收单产782.9公斤,刷新全国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百亩实收单产880.3公斤,创新疆单产最高纪录;玉米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方单产分别创出1545.94公斤、1427.66公斤、1300.67公斤、1117.4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
多举措助粮增产
“有政府农机补贴,换台大马力拖拉机种地更有劲。”在喀什农机农资博览会上,新疆伽师县种粮大户阿力木·图尔荪为种好1000亩地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具。
为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新疆落实了13.7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优先保障粮食生产机具补贴,涵盖粮食种子加工、播种、田管、收获、烘干等生产全过程。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全部用来补贴小麦生产,将小麦种植补贴额度提高到230元/亩,保障农民种麦收益。同时,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资金2.4亿元,重点向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倾斜。
此外,新疆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不断完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提升科学储粮水平。2023年筹集各类资金12.6亿元,新建仓容66.5万吨。新增10万吨自治区级玉米储备,粮食仓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提升。
2023年,新疆阜康市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02万亩,粮食产量达14.54万吨,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增长41.9%。在此过程中,当地坚持“减灾就是增收”理念,因地因时制定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分作物、分灾种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加快建立灾前防御、灾中抗灾、灾后恢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粮食增产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各级农业专家通过技术引导、水肥调整等措施减少了异常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保障了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耿洪伟认为,今后需要重视气候对粮食作物的重要影响,增强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块粮食作物的综合技术支持能力。目前,科技赋能新疆粮食增产效果正在显现。今后多举措巩固提升增粮成果过程中,需要重视现代产业体系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能力建设,重视重大品种选育团队和平台构建,保障重大项目攻关的持续性,加快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
马呈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厦门成立“金融支农联盟” 政银企合作服务乡村振兴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举行 大批中外合作项目签约
-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启动“校园行”
- 实探北京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处于高位 议价空间变大
- 新一轮巴以冲突满一年之际 以色列军方公布行动报告
- 革命老区山西左权携“红”文化“绿”生态北上天津觅新机
- 报告称中国民众更注重体验式消费
- 浙大邵逸夫医院推出AI预问诊 数字赋能个性化服务
-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同意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故支付6亿美元和解金
- 北大光华与腾讯云共建AI通识课:加速大模型落地产业场景创新
-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跌落水塘 幸被民警救助
- 前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创新高
- 聋人大学生携优秀服装设计作品亮相2023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 国际识局:“绝命毒师”祸害全球!揭开美国生物实验室网络另一面
- 世卫组织官员称加沙地带现有供应只能维持24个小时
- 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发布主题活动举办
- “粤东要道”阳信高速建设取得新进展
- 喝酒能防新冠、阳了不能洗澡?这些疫情传言已有答案
- TikTok在印尼受挫
- 广西龙州一商铺倒塌 4名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并送医
- 热门推荐
-
- 韩国国会通过针对韩德洙的弹劾动议案
- 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后 俄一地进入紧急状态
- 云南香格里拉4.7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救援力量正赶赴震中
- (乡村行·看振兴)海南乐东求雨村:蜜瓜“种”出甜生活
- 韩国暴雨已致46人死亡 2200名灾民流离失所
- 俄乌局势进展:美媒爆料“北溪”天然气管道袭击者 俄乌交换被扣押人员
- 禁止学生带书包回家:“双减”不能搞形式主义
- 以珍贵书画为线索 它如何讲述苏东坡的艺术人生?
- 海南荔枝丰收供需旺:“果子销售在枝头就已完成”
- 深航深圳直飞巴塞罗那航线开航
- 接种HPV疫苗后是否就不会得宫颈癌了?专家释疑
-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去世 作品曾揭露侵华日军细菌部队罪行
- 第三届(2023)中国高校科交会已报名参展参会高校269所
- 人民币汇率破7.1关口,会有何影响?
- 闻香品雅趣 京城民众金秋赴“花”事
- 国家工作人员指定请托人购买第三人销售的产品,应如何认定?
- 首届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研讨会在河北承德举行
- 美国科罗拉多州油罐车发生车祸1人死 现场大量有毒浓烟
- 出入境多了 县域游火了 这个“五一”消费热力十足
- 宁夏缔结62对国际友城关系 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宁夏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