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鲜季丨一颗火龙果 奏响“山海协作”交响曲
五月杨梅六月荔枝,七月龙眼八月柿子,又迎来千万农人共同守护的收获季。农人用汗水耕耘,但常因为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技术转型和市场波动等问题而陷入困境。对此,建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金融力量多举措助力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为记录乡村振兴的真实故事,传递农民富足、产业兴旺、生态可持续的美好愿景,《今日建行》特开设专栏“金融生鲜季”。
大宅社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三面环山。
十几年前,这里是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五千元的小村庄,几百亩的地瓜、花菜,养不活2000多人,许多年轻人为谋求出路,只好背井离乡。
如今,大宅的1400亩优质火龙果长势正旺,各种火龙果加工食品琳琅满目,别具风情的闽南古厝错落有致,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旅客,人来人往,生机勃勃。
这份繁荣始于八年前的一场变革,在当地政府、果农和许多建行人的努力下,以一颗来自中国台湾的火龙果为起点,大宅迎来崭新的起点。
从一颗火龙果到“十二道村味”
2006年6月,大学毕业的陈锦芳成为了翔安区大宅村党组织的一员,他看到了大宅村的发展短板,村里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也没有成立合作社,销售较为零散,村民收入极其微薄。
从那时起,陈锦芳总觉得村子需要一场蜕变。
大宅纬度和台湾云林相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果,台湾许多高优水果都能种。并且火龙果每年五月便进入成熟期,一直到十一月都可以陆续采摘。
2015年6月,陈锦芳任职大宅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这场变革开始了。
那年,在党建引领下,大宅社区实行“支部+协会”模式,成立富美大宅果蔬专业合作社,陈锦芳从台湾引进红心火龙果,试种新品种,带动全社区300余户农户加入协会,统一管理,统筹规划。
台湾水果品种繁多,每种果树的养护方法都不同,为此,大宅请来台湾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帮助农户少走弯路。
从“孤军奋战”到“抱团取暖”,这一举措卓有成效,大宅火龙果种植如火如荼,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大宅的火龙果产业只局限于鲜果销售,产业链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村民收入也有限。
为了朝前更进一点,陈锦芳从外地买来干花的样品,找到熟悉食品深加工技术的村民陈海云,希望她推动火龙果衍生品的制作。
之后,陈海云买来设备,对着样品反复研究,在她的尝试下,火龙果花干、火龙果茶、火龙果烘干片、火龙果酒、火龙果馒头、火龙果面等十余种产品陆续诞生,深受食客欢迎。
不仅如此,大宅还推出了以火龙果为主题的“十二道村味”,包括冰镇火龙果花苞、火龙果花干煲老鸭汤、火龙果馒头等特色美食。
同时,大宅与厦门象屿集团旗下象屿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将7栋民宿改造成为拥有30多个房间的“厢语香苑”民宿,兼具古厝的古朴和现代的质感,成为网红打卡点。
2019年以来,大宅连续举办火龙果文化旅游节,远道而来的游客采摘火龙果,享受一顿“十二道村味”,再喝一杯火龙果酒,十分惬意。如今,大宅村的旅游及特色住宿餐饮收入达千万元,设有厦门首个围绕乡村振兴模式打造的乡村特色党建品牌——“田间党校”。
“社区种植火龙果有1400亩,年产值达4500万元,实现年利润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火龙果年加工收入达200多万元。陈锦芳表示,火龙果种植基地打出了品牌,闯出了特色,知名度日益提升,已经成为厦门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更多“大宅”迎来新起点
2018年,建设银行厦门翔安支行的客户经理蔡赟在走访各个村落时,看中了大宅村的发展前景:“下班后拉着同事直奔大宅火龙果园,被犹如头戴皇冠的火龙果花惊艳到了。”
从此,她与大宅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8年,大宅社区党委与厦门翔安支行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为扶持乡镇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深化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分行针对乡村企业及个人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合格抵押品的痛点难点,先后推出了“农业担保贷”、“信用快贷”等无抵押的金融产品,解决大宅社区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
蔡赟多次组织支行团队,公私联动走访社区,为社区企业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为村民提供金融知识普及、贷款绿色通道、定制理财等金融服务。
陈锦芳说:“前几年,我们村民种植火龙果,缺少资金购买种子和肥料,也不太清楚怎么办贷款。后来,建行的客户经理来到我们社区走访,了解到我们的实际困难,就为我们提供了特色农产品贷款,村民们在手机上随时办理、随时提取贷款资金。”
几年间,蔡赟见证着大宅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从“一个普通的火龙果”到“火龙果生态产业链”,从火龙果的深加工到“十二道村味”,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专注一颗火龙果的大宅,正带领村民奔走在幸福的小康路上,而建行普惠金融,为大宅的大步向前更添一分底气。
为了将大宅的成果复制到更多地方,2022年底,厦门市分行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乡村振兴局、文旅局充分沟通,确定了文旅产业培训的主题。
厦门市分行围绕汉阴县农旅融合产业需求,依托厦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针对汉阴文旅产业安排课程,举办了“金智惠民-山海交响”助力汉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探索教育帮扶振兴乡村新路径。
培训课程除了安排宏观政策形势解读、乡村旅游创意定位、区域旅游经济解析等专题课程外,还特意安排了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乡村振兴成果实地考察等现场学习环节,帮助学员从中寻找乡村旅游成功案例背后的底层逻辑,为学以致用浇筑坚实基座。
“这一周的时间,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饱尝了一次‘理论大餐’、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特别是到大宅的实地调研,拓宽了我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调研对于谋求漩涡镇景区更深、更远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虚此行,获益匪浅。”这是在培训班结班仪式上,来自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罗樨梓的一番感言。
如今,大宅这个拥有福建省最具规模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的社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
而在大宅之外,还有更多像大宅一样的村子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新起点。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专家为患者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 农业大省吉林西部盐碱地成增产“米粮川”
- 浙江杭州打破“周一闭馆”国际惯例 倡“每天有博物馆可逛”
- 河南举行水文应急测报演练 新型设备纷纷“试训”
- 老年友好型社区里的“共享闺女”:与老年人双向奔赴
- 中国糖业协会举行“科学认识食糖”活动 普及科学用糖方式
- 韩国医政风波持续 医协新任会长要求政府取消扩招计划
- 致公党党员李建新:武术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语言”
- “人工智能+”首次提出 AI技术降低外贸门槛
- 法国小伙夏尔眼里的新疆十大文物宝贝⑧:彩绘伏羲女娲绢画
- 小城大业|莲花既美又能致富,这个小城种出数十亿元产业
- 广西掀起乡村旅游热 文旅大会在万亩荷塘中开幕
- 浙江“最美乡贤”逐梦山海间 聚焦海洋资源活化利用
- 中国财政部:1-4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1%
- 四川宜宾渐成动力电池人才高地
- 浙江安吉解锁乡村“松弛感” 释放县域文旅经济新潜能
- 全国老字号福州展示展销 国货潮品贺新春
- 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
-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多方反对
- 国际识局:夏威夷火灾阴霾笼罩 旅游业受创、诉讼堆积
- 热门推荐
-
- 2024年沈阳民政实施五项创新突破工程 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 (两会速递)郑栅洁:5%左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奋力一跳能够实现”
- 音乐疗愈公益演出云端开演 琴声、专家带领观众实现心灵疗愈
- 西藏建立30余个“组团式”区外就业基地
- 全国首个室内模拟火灾环境气瓶专业防爆实验室在大连正式运行
- 广西柳城“外来媳妇”变电商主播 带动村民致富
- 中新真探:脚气是身体在排毒,不用治疗?
- 《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天津特展开幕
- 重庆丰都通报网传一寺庙疑似供奉“日本邪神”
- 柬埔寨首个大型一站式国际仓储物流商贸城在金边建成
- 百家融媒重庆行丨百家融媒记者“洞”察山城交通背后的故事
-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热 市场活力足
- 202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在杭州发布
- 京津冀定制快巴:2月20日起,乘客务必携带身份证刷脸实名乘车
- 中缅边境云南德宏发放首张“五星卡”
- 黎真主党警告:若以色列全面进攻 真主党将打击以全境
- 包头通报高价售卖骨灰盒:成立调查组,立即排查整改
- 花1.8万买衣服一年不发货不退款 平台不能把消费者当软柿子捏
- 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全方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华南工博会上逾800家海内外制造企业“秀”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