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1万亿元国债,释放什么信号?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李金磊)1万亿元国债来了!
为何要在此时宣布增发1万亿元国债?增发的国债用于何处?释放了什么信号?
增发1万亿国债 今明两年安排使用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当前已进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
为何要在此时宣布增发1万亿元国债?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朱忠明指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紧补短板、强弱项,体系化全面提升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主要用于8个方向 “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据财政部介绍,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发的国债主要用于8个方向: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指出,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能够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表示,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
释放了什么信号?
外界关心,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是不是作为提振经济的重大举措?
朱忠明回应称,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朱忠明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中新财经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总需求仍需进一步提振。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振信心与预期。一段时间以来,信心不足制约了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影响了投资和消费,当前增发国债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赤字率突破3%意味着什么?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朱忠明表示,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在罗志恒看来,中央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预算调整,赤字率将上升到3.8%左右,以实际行动打破3%赤字率的束缚,充分利用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
据悉,财政部将充分利用直达机制,将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全部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发现的可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基层医疗“强起来” 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 高铁时代,为何仍需绿皮车支棱起来
- 杭州构建普惠托育体系:如何让入托方便又放心?
- 山东东营追“风”逐“绿”:“绿电”乘“风”而来
-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预警 贵州湖南等6省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今年前十个月泰国大米出口量大增
- 宁夏出台《实施意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水润华章 运河古韵涌新潮
- 欧盟对哈马斯下属实体实施“人权制裁”
- 兴业银行晋升全球银行1000强第16位
- 国家防办:突出抓好中小水库度汛、城市内涝等防范应对
- 国产剧年度盘点:平凡的英雄,生活的传奇
- 包皮:并非一定要切!
- 泰国冀推动传统节日文化走向国际吸引游客
- 美媒:美政府大肆举债终将难以为继
- 安徽黄山65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 北京将携手津冀打造交通一体、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功能协同的首都都市圈
- 国际最新研究称,有证据表明南美兽脚类恐龙受骨病困扰
- 联合国:9名近东救济工程处工作人员可能参与了对以袭击
- 重阳丨佳节又重阳 登高赏秋华
- 热门推荐
-
- 中国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持续保持平稳
- 稳消费:减税让利优于发钱撒币
- 甘肃技能大师工作室:青砖上“复刻”世界 传承千年技艺
- 海南首份河流“体检报告”:万泉河水生态状况总体优良
- 中注协会同监管机构约谈新备案会计师事务所
-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明日开考 各考点积极准备保障考试公平有序
- 就阿航空难向俄提出三项要求 阿塞拜疆总统:其中之一已实现
- 车主请注意:六年免检≠不检
- 英国“出生证”中国“身份证” 牛顿苹果树“落户”上海科学会堂
- 广西“鱼米之乡”:抢抓农时插秧忙
- 孩子反复高热?警惕川崎病“伤心”
- 瑞士驻华使馆首次举行罗曼什语周活动
-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周年》纪念封发行
- 浙江洞头红树林湿地1.2万“新住户”增添生态经济新效益
- 中华红丝带基金第三届校园情景剧开机仪式在京举行
- 数量居全球第一!我国24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百强名单
- 告别“爽剧”模式,微短剧还能“勾”住人吗?
- 2023上半年云南文山三七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总产值达136.7亿元
- (寻味中华 | 饮食)纽约荣乐园:现代川菜出海“第一枪”
-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会见日中友协新任会长宇都宫德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