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爽剧”模式,微短剧还能“勾”住人吗?
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从套路化转向精品化
告别“爽剧”模式,微短剧还能“勾”住人吗?
阅读提示
经过一段时间“跑马圈地式”的“野蛮生长”后,微短剧相关的各级监管政策不断趋严,多个平台和地区同步落地优质微短剧扶持政策,该行业逐步呈现出迭代创新和规范化发展趋势。转型中的微短剧行业有何新特征?如何引导其有序发展?怎样推动微短剧市场实现“量增质升”?
15秒一次反转,30秒一个冲突,3分钟演尽爱恨情仇……
近年来,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兴业态之一,在信息海量化传播的趋势下,凭借“短、平、快、爽”等特征,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内的新型精神需求,成为深受用户追捧的“解压神器”和“电子榨菜”。
微短剧行业自2023年“破圈”以来,得益于供需两旺的行业生态,逐步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态势。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为358.6亿元,同比增长234.5%,预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可达484.6亿元,未来5年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鱼龙混杂倒逼转型发展
《逃出大英博物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谈起近两年爆火的微短剧,00后观众梦洋如数家珍。自2023年以来,观众梦洋看了多部不同题材的微短剧,“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坐地铁和吃饭时都能看,剧情也很解压,很爽很上头。”
“微短剧的受众更偏向于年轻、快节奏的观众群体,他们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内容。”对于微短剧爆火的“流量密码”,河南嘉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磊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微短剧每集时长以1~3分钟为主,“这要求剧本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故事的起承转合,整体节奏感强,场景切换快,以最大化地利用时间,让人始终处于高节奏的观影体验中。”
然而,在行业高速扩张和鱼龙混杂的发展态势下,部分微短剧一味追求流量,盗版、侵权、价值引导不良等问题不断出现,减损了剧作的内容意义与价值,进而导致该行业面临诸多质疑。
抛却俗套的“狗血爽剧”,摆脱滥用的土味剧情,一些微短剧正在尝试创新和转型。“比如,在题材和内容上与传统文化遗产相结合。”梦洋以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举例,这部剧借助拟人手法,讲述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国文物偶遇中国记者、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通过剧集呼吁更多人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剧发布当天点赞破500万,全网总播放量超10亿。
创新内容题材与商业模式
“随着微短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观众对内容质量与深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谈及微短剧观众需求与题材变化,曾担任多部微短剧制片人的河南原本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翔靖表示,当下的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爽剧”或“套路化”的剧情,而是更加倾向于有深度、有内涵、能够引发共鸣的作品。
“人的审美总是会疲劳的,一时的爽感很好,一直给你这样的爽感也会疲乏。”在北京幕维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任职的微短剧导演豌豆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方式之一,是解决头部投资问题,“首先要选择更优质的剧本、更新颖的题材,同时把更高的成本预算给到制作团队,那么一部好的片子顺理成章就出来了。”
观众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带来了微短剧内容题材的创新,“微短剧+沉浸式文旅”模式即是其中之一。洛阳剧本杀产业园引进的洛阳颢博文化有限公司聚焦发展微短剧、影视项目,致力于洛阳文化IP剧本创投等业务,该公司总经理罗宏伟表示:“我们开发了很多洛阳城市文化IP,让文化IP故事化、剧本化,比如洛阳的沉浸式文旅微短剧等。”
除了内容题材创新,一部好评如潮的微短剧,也需要在商业模式上不断精进,贴合互联网传播环境属性,实现精准触达用户。
“微短剧不再只是一个独立的投资型产品,而是逐步跟其他的市场,比如跟文旅需求、企业需求以及其他商业需求实现良性互补。”罗宏伟认为,除了播放量、点赞量、会员充值等数据和收益之外,微短剧行业可以与其他赛道共同实现商业价值“微循环”。
走向精品化和有序化
“微短剧的发展方向是精品化和有序化。”罗宏伟表示,过往一些相对粗糙甚至低俗的微短剧终将被市场淘汰,行业将告别“野蛮生长”,逐步实现规范的良性发展。
对于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方向,郑磊认为,一部精品化的微短剧不仅要有吸引人的题材,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能力,“能够深刻挖掘人性、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题材,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塑造,合理安排故事的深度和娱乐性比例,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共情,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入人心。”
微短剧行业各级监管正不断加强。6月,微短剧正式进入“全备案时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此次发布的新规,明确了微短剧的发展方向。高质量好内容、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观剧体验,就是方向。”豌豆说。
此外,多个地区以及播放平台对优质微短剧作品的扶持政策相继落地,助力微短剧逐渐从高流量走向高质量,从套路化转向精品化。比如,北京广播电视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年设立5000万元产业引导经费,促进微短剧发展。
“政策的改变、时代的阅片理解变化,使得对作品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头部影视公司的加入以及大平台的下场操作,将会带来更加工业化的制作体系和更高的制作标准,推动微短剧整体质量的提升。”李翔靖分析认为。
“未来,微短剧将在题材上更加细分和多元,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李翔靖表示,品牌定制微短剧将快速地打入市场,以微短剧形式进行推广与传播,“打破题材的同质化、创新创造新的感官体验,是目前以及未来所有微短剧从业者的主要工作。”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阿里移民警察助民种青稞
- 多地探索针对“超罕见病”的保障体系 专家呼吁多层次保障
- 澜湄“Z世代”展开江源对话
- 旅游平台:中国民航新航季国际航线增班以东南亚为主
- 北京昨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今明两天最高气温可达37℃至40℃
- 行走赣鄱看非遗:悠悠传唱数百年 客家唱船中的“烟火气”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 英国高等法院宣布推迟裁决阿桑奇引渡上诉案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在黑海摧毁一艘乌侦察艇 乌称已建立黑海运粮替代走廊
-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六届经师资格评定活动在北京举行
- 从自救到救人,一位血友病患者的“罕见独白”
- 新疆阿尔金山兽道“交通”忙 珍稀野生动物频繁“亮相”(图)
- 美记者:伊朗计划过暗杀特朗普吗?伊朗总统:绝对没有
- 安徽祁门红茶开园采摘
- 俄专家:金砖合作可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 《2023年全国小学生暑期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发布
-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100本完整面世
- 电力人韩海安:拨开隋代州府园林影壁“神字”“涩”雾
- 山西锅巴首次出口日本
- 万千气象看云南丨从一颗核桃开始,在西南边陲探索“一县一业”
- 热门推荐
-
- 新药可使新冠病毒“自断生路”【动物实验表明可显著降低病毒水平】
- 来谈,先要想清楚几个问题
- 绿满青山地生金
- “京津冀最美湿地”秋季增殖放流青虾苗8054万尾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滨州!
- 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官方辟谣:相关内容虚构事实
- 约旦外交与侨务部:以色列在加沙拉法市开展军事行动将导致严重后果
-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 游客草原手抓鼠兔拍照,真的不怕染疫?
- 黑土地上的新农人韩凤香:带领村民科学种田致富
- 成都世园会设展园112个 参展城市覆盖五大洲
- 南京开启全时段文旅消费盛宴 邀全球游客四季常有约
- 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出版学院 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 中国最大陆路口岸今年过货量突破2000万吨
- 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以色列再次袭击联黎部队哨塔 造成2名士兵受伤
- 杭州“劝架大哥”孙子见获评“钱塘最美爸爸”
- 安徽省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橙色预警
- 天津首条智能网络联网汽车示范应用线路开通
- 西安站将首次开行进京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