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针对“超罕见病”的保障体系 专家呼吁多层次保障
近年来,中国罕见病的防治领域经历了重大变革和快速发展。 视频截图 摄
中新网上海8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的罕见病已经超过7000种,其中一些疾病确诊人数更少,被称为“超罕见病”,比如: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等。
记者从21日在线举行的第二届赛诺菲罕见病高峰论坛上获悉,近些年,多地已因地制宜,成功探索针对超罕见病的保障体系。以江苏省为例,去年7月,包括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和黏多糖贮积症IV型等超级罕见病病种被纳入了江苏省医保报销范围。符合条件者最高可获得90%的报销比例,大大减轻了患者和家庭的用药负担。浙江、山东等地也在国家基本医保目录之外,探索实行了针对罕见病患者的特殊用药保障制度。
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黄如方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把患者人数看做分母,研发、市场培育、诊疗体系搭建、患者公益援助等方面的总和看做分子,那么,超罕见病领域拥有着‘最小的分母’,同时承担着‘最大的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罕见病基因携带者,而人类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会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性。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罕见病患者背负了人类进化试错的重担,承受了人类进化的代价。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罕见病乃至超罕见病群体,让少数人能够拥有常人一般的生活、回馈社会。”
据了解,治疗超罕见病的高值药物,由于患病人群极小、病情极其严重或致残致死、疗法在临床上急需且不可被替代、相应地研发和生产成本也较高,除此之外还需负担诊疗体系建设及患者援助的长期投入,导致成本高昂。患者数为百人数量级,在量价挂钩原则下,人均分摊的治疗费用就远高于常见药物价格,这是超罕见病保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当日论坛上,临床专家和患者组织代表等共同就罕见病多元保障、诊疗前沿和合作生态等议题建言献策。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林康21日表示:“近年来,中国罕见病的防治领域经历了重大变革和快速发展。但当下很多罕见病的患者还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保障难的困境。”
李林康说,在政府的指导下,包括临床专家、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为罕见病的患者不断呼吁,提升了人们对罕见病的认知,逐步建立并完善罕见病的诊疗保障体系,让广大的罕见病的患者能够和其他人一样享有正常的生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院长、神经科黄海威教授表示:“如何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有效串联医疗、医药和医保三个环节,探索创新形成‘三医联动’,尽最大可能来保障超罕见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用药难题,这是值得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例如,在基本医保做支撑的基础上,设立针对罕见病的专项支付方式,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等外部的支持,并结合商保的力量,从而形成‘1+N’的多方保障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谢俊明教授介绍:“切实解决超罕病患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脚踏实地来实现共同富裕,是浙江建立罕见病地方保障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未来,我们希望探索发展包括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型商业保险、企业和慈善帮扶等多层次的保障机制,充分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在罕见病用药保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跨国药企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谢丽娟表示:“近年来,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仍需关注‘超罕见病’那百万分之一的极少数人,帮助他们跨越‘诊断难’‘治疗难’‘保障难’的大山,让这群‘超罕见病’患者也能获得可支付、可持续的治疗。”
据了解,在神经科学领域,因欧美国家与中国人群存在人种异质性,补充针对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治疗有效和安全性的循证证据至关重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京津神经免疫中心主任施福东教授呼吁:“中国临床科研人员要进一步开展神经免疫领域的研究,与多方合作进行更多早期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在神经科学领域,跨国药企与国内专家共同完成了多个针对中国人群的IV期研究、单中心和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充分完善了针对多发性硬化的“中国数据”;不久前,中国大陆LSDs酶替代治疗临床研究,暨中国大陆婴儿型庞贝病酶替代治疗研究(APOLLO-IOPD研究)发布,填补了该领域本土研究的空白。
据悉,针对医生认知和诊疗能力还有待提升的现状,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STEP项目)在江苏省、天津市与广东省落地,并在山东省、浙江省、山西省推进单病种协作组诊疗工作探索,加强筛、诊、治、管4种能力建设;在神经免疫领域,多发性硬化诊疗能力建设培训项目(SHIP学院)为多发性硬化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数字化工具;在渐冻症领域,企业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教授团队合作,成立运动神经元疾病医疗质量工作组,带领全国30个省市的渐冻症中心,持续推动渐冻症的规范诊疗及管理。(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首条市域外城市快速路通车 广安加速“同城融圈”
- 俄总理:扩大非原料非能源产品外贸 推动发展高效经济
- 又一国!尼加拉瓜宣布与厄瓜多尔断交
- 国际旅行商大会重庆启幕 引全球旅行商“采购旅游”
- “仅退款”要平衡好买卖双方权益
- 百余名香港乡亲抵杭州:忆点滴乡愁 促浙港交流
- 黑海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遭袭,俄罗斯宣布召见美国大使
- 2024年10国新建孔子学院
- 湖北交通受阻情况逐步缓解 正恢复运行
- 昆明一商铺招牌坠落致3死7伤 相关责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 云南11月起将实施“痛经假” 医生建议:应及时排查病理性原因
- 中方:共谋和平发展是地区国家人心所向
- 中国数字美食榜单:川粤浙湘鲁菜系排名前五
- 重庆辟谣:网传“重庆9月1日摩托车可以上高速”系谣言
- 以色列代表团赴埃及会谈 加沙约90%人口流离失所
- 印尼总统佐科吁各方支持印尼主流媒体发展
- “数智”交通平台聚集优势在天津初步显现
- (新春走基层)西安铁路油罐车“洗澡工”
- 韩国锦山举行世界人参庆典
- 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富裕
- 热门推荐
-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 天津港开通直航东南亚海运航线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一窑炉火映千年 “渭北瓷都”焕“新颜”
- 江苏组建20个检查组对无锡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开展现场检查
- 宁夏取消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 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签约超500亿元
-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在重庆揭牌
- 飞行摄影师诺敏·何:做驰骋天际的“光影诗人”
- (经济观察)法治保障“加码”,中国再释支持民营经济信号
- 接到新型视频通话 小心“共享屏幕”骗局
- 攻克10余项关键技术 湖南超级地下工程装备研制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 “烟台-长沙-新加坡”航线开航
- 广州批发市场火灾现场失联人员已找到 已无生命体征
- 一个烤箱引发的“双11”骂战
- 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 东南亚多国遭遇高温热浪
- 南湛高速重点控制性工程——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主桥墩身施工完成
- 上海有18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临床移植逾600例
- 2023年8月23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 财政部:我国明年将从5个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澳中贸易有望不断复苏向好丨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