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中国粮食产业开拓科技新局面
中新社盐城10月21日电 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中国粮食产业开拓科技新局面
作者 王梦瑶
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从粮食种植到粮食产品,产粮大省江苏的粮食产业在现代科技加持下,走出了一条科技、绿色、健康的粮食发展之路。
科技种地大不同
“原来地还可以这么种!”参访江苏射阳县芯谷里优质粮种植基地的嘉宾们感叹道。
一万多亩水稻,预计产量和虫害情况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进行高空监测,作物长势和养分情况由无人机速测系统进行统计,土壤盐分、紧实度和湿度则由各类传感器实时传回,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肥情等不同数据都能够通过各类监测手段实时获取。
在充足数据的基础上,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还可以进一步给作物开出“数字处方”,提供施肥、灌溉、施药和作业建议。
农业科学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能凭借经验和感觉“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水稻种植的各个流程都做到有据可依、对症下药。数字化技术在粮食生产种植端的运用实践,切实助力了粮食产量增加、化肥农药减量、灌溉效率提高和综合成本的节约。
少用药造就绿色安全粮
稻米是亚洲地区的重要主食,水稻种植期间农药、化肥的使用问题一直以来也备受关注。如何在保证粮食产量、质量的同时,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成为水稻种植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
江苏阜宁县罗桥镇有机稻生态循环基地,通过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灭虫的方式,将粮食害虫“聚集歼灭”,同时辅以生物农药防病治虫技术,提升了粮食的绿色生产水平。
同时推广采用“水稻+油菜”“水稻+瓜菜”的轮作模式,利用油菜、瓜菜生长期短的特点,拉长水稻生产期,提高稻谷产量,前茬作物的剩余肥力可以使水稻种植期间的化肥使用率降低20%左右。
2022年阜宁县农药使用量较2016年下降了17.63%,化肥使用量较2016年下降5.5%。
健康产品成粮食行业新风尚
“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吃得饱”对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成问题,在吃饱的基础上,如何“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成为当代中国家庭的普遍关注,主打“健康”的各类产品成为粮食行业的发展新目标。
专为减脂期人士设计的藜麦代餐、奇亚籽代餐,为控糖人士设计的低GI(升糖指数)大米,保留米粒胚芽结构以求减少精米摄入的留胚米,从稻米中提取、有“米油赛参汤”之称的稻米油,江苏省优质粮食工程成果展示区中各类主打“健康”的粮食产品异彩纷呈。
“低GI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功效?”“留胚米怎么做?”“这款稻米油多少钱?”展区访客们一连串的问题反映出强烈的购买意愿,“为健康买单”成为粮食大国的饮食新风尚。
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中国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粮食种植更加科学省力,粮食制品产业链有效延伸,饮食结构也得到优化,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在科技赋能下打开了新局面。(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启 具有五大特点
- 卷才艺,还是长技能?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什么?
- 深中通道开通搅动中山楼市,马鞍岛滩涂变新城
- 想用公维却面临产权困境?“公维金”修漏雨,堵点如何打通
- 将非遗项目带入社区 上海一街道与上海书画院共建仪式在沪举行
- 广西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林业产业协作
- 她用一本书和自己的生命,让世界记住了南京大屠杀
- 潮汕味道香飘海外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
- 兰原高速东坝头黄河大桥“超大跨径”钢箱梁成功架设
- 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大会在沪举行
- 中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明代沉船遗址
- 蒙脱石散“一夜售空” 上市医药流通平台:近期就会到货
- 湖北举办北斗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 “中国荔乡”广东茂名贡园“荔王”树果拍出188万元天价
- 演员刘奕铁:从细节中表现角色,才能令观众信服
- 地震中伤势较重 一名五岁藏族女童即将转运至成都救治
- 高温下的坚守|电力工人用坚守与汗水保障百姓炎炎夏日享受清凉
- 一轮网课让家长“熬不住” 这些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反思
- 北京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 昆明“三月三·耍西山”活动启动 云南民歌唱靓西山风景区
- 热门推荐
-
- 阿根廷首都两列火车相撞致90余人受伤
- 全球首个迪士尼“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年底开园
- 防暑“三件套”并非“万金油” 这些功效真没有
- 广西打通水铁联运新通道 南广高铁跑出粤桂发展“加速度”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在山东青岛完工
- 中国人工智能大咖云聚腾冲 探讨产业脉络与前瞻
- 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官方辟谣:相关内容虚构事实
- 注意!所谓高价收藏品可能是批发的 已有上百位老人受骗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日本强行批准核污染水排放方案极其不负责任
- CSP-J/S认证考试数据解读报告:满分有多难?
- 弘扬丝路精神 坚守成功之道:专家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 2023年吉林外贸活力足 对俄进出口“井喷式”增长
- 家门口的菜市场 看得见的新变化(经济新方位)
- AI如何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023年服贸会聚焦探讨
- 150幅农民画在西安集中展出 展现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蓉澳丹青共叙情谊
- 工信部通报62款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
- 年轻人脱发 可能是饮食问题
- 外媒:瓦格纳队伍陆续进入白俄罗斯 乌军加强边境安全
- 青海西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低2.6℃ 为62年以来同期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