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口头“示好”的背后算计
美国总统拜登26日谈到《芯片与科学法》时表示,该法“不是用来伤害中国的”。近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等高官接连对华喊话,或表示有意访华,或希望加强合作。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称:“本届美国政府内部已形成共识,与中国‘脱钩’不是目标,也无法实现。”
美方高官最近这些看似“示好”的言论并不意味着他们改变了错误的对华认知,美方在反华行动上也丝毫没有罢手迹象,持续在科技、经贸、国际事务等领域围堵打压中国。美国之所以口风有所调整,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算计。美方若有意改善对华关系,需拿出实际行动。
缓解困境的内部动机
耶伦日前在一场智库活动中说,美中两国必须继续努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从而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开展合作。美中两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很快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就两国如何应对经济领域冲击的问题,双方必须坚持充分交流意见。
美国政府目前急于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与中国对话。这与当前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面临困境有关: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31万亿美元,美联储为遏制通胀持续上调利率,多家美国银行近期相继陷入危机,金融动荡加剧了经济衰退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民主党籍的总统拜登25日正式宣布竞选连任。当前,美国经济和金融形势不稳,对拜登谋求连任不利。“局部缓和”对华紧张关系有助于稳定美国经济和金融形势,从而争取更多选票,这是拜登政府一些高官近来连续放出“软话”的重要动因。
埃及开罗大学教授努尔汗·谢赫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的重要推动者,也是美国国债的主要债权方之一。耶伦作为美国财长,她清楚美中紧张关系升级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在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诸多棘手问题的时候。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说,目前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大,政府债务面临“爆雷”风险。美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求于中国,希望稳住对华经贸合作,以缓解美国国内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政客的对华表态有所调整。
面临舆论压力的外部考量
近段时间,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美国感到不安。沙特阿拉伯在中国斡旋下与伊朗和解,与叙利亚关系也在缓和。欧洲盟友频频发出战略自主呼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后表示,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欧洲不会因为与美国结盟,就盲目遵循美国的立场。在金融领域,美元霸权面临挑战:产油大国沙特表示对以非美元货币结算贸易持开放态度;巴西和阿根廷正在推进有关建立南美洲共同货币的讨论,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探讨在该地区加强本地货币使用。这些动向反映了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潮流,表明越来越多国家反对美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
美国国内也出现质疑政府对华强硬政策的声音。《纽约时报》发表题为《谁能从与中国的对抗中获益?》的社论,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越来越具有对抗性,值得反思。20多名美国商界领袖、外交界人士、前政府高官等日前发表公开信,呼吁中美加强对话,共同“修复和稳定”双边关系。《反击》双月刊网站刊文指出:“拜登必须承认:我们过去十年奉行的遏制中国政策是一场重大失败……中国的经济政策对美国不会构成威胁,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遏制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一飞认为,美国对华打压的政策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令一些国家利益受损。美国想通过放一些“软话”来安抚相关国家情绪。
与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不断给冲突点火浇油,对他国肆意霸凌。其所作所为不仅破坏其国际形象,也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奥丽娅娜·马斯特罗表示,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关于美国搞军事干预、中国则缔造和平的说法在发展中世界尤其得到认同。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上撰文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看到大国竞争失控,都认为中美如果发生冲突,会给它们带来负面影响。“在未来几十年里,许多国家会更愿意团结在一个似乎更有可能促进和平、稳定和秩序的大国身后。按照同样的逻辑,他们往往会疏远扰乱和平的大国。”
口是心非的一贯路数
近年来,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挑战美国霸权的“战略竞争对手”,把围堵打压中国当作第一要务,遏制中国这一政策主线从未发生变化。部分美国官员的所谓“软话”最终被证实为“假话”“空话”。
美方说不搞新“冷战”,却大打“意识形态牌”,炒作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论调;说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却极力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等一系列机制,企图拉“小圈子”围堵中国;说《芯片与科学法》“不是用来伤害中国”,事实上却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来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还规定“接受资金援助的芯片企业不得在中国修建(半导体制造)相关设施”,并企图伙同他国对中国进行芯片断供。
最近一段时间,美方持续炒作“间谍气球”和新冠病毒溯源等荒唐话题,推进与英澳核潜艇合作计划,执意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窜美,通过新增军事基地等方式加强在亚太军力部署……从这些行动来看,美国无意改善对华关系,更不用说从根本上改变其错误的对华政策。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指出,中国人相信行胜于言,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文字游戏来展现所谓减少敌意的意愿,但在贸易、技术和经济等领域却继续打压中国,这对稳定两国关系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美方应该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建科与滴滴签署合作 今年已有39家央国企接入滴滴企业服务
- 交通运输部:各主要网约车平台下调抽成比例1到3个百分点
- 考古专家:8000年前查海遗址分早中晚三期 体现聚落考古重要性
- 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恐袭致逾百人死伤 多国谴责!
- 深化多领域合作 苏港创新科技合作沙龙在南京举行
- 吉林启动“新电商直播节” 瞄准开拓“大市场”
- 沉浸式“海淘”中东欧 中国消费升级带给世界新机遇
- 我国北方地区现大范围PM10重污染,呈现粗颗粒污染特征
- (新春走基层)穿行在铁道线上的“快递铁哥”
-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启动
- 第五届世界杭商大会启幕 海内外杭商共赴“未来之约”
- 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 (新春走基层)迎新春杭州花市旺 春节遇上情人节部分商家“不打烊”
- 扫码返利 真有便宜可占吗
- “同心号”盾构机穿越津京唐高速公路,助高水平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 首个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活动11月3日在上海启动
- 2024年“时代新材杯”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落幕
- 源自香港,“健康快车”让22万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满八个月 产品数量达674款
- 甘肃宕昌文旅产业招商推介走进青海西宁
- 热门推荐
-
- 长三角跨关区协同监管 畅通跨境电商出口新渠道
- “多点发力”畅通快递包装绿色循环 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持续推进
- 中轴线有了“世界身份”,家门口的文化遗产如何守护?
- 多国侨商走进“极边之城”腾冲 感受侨乡发展活力
- 23℃的贵州成为避暑游热门选择 游客畅享清凉夏日
- “Z世代”非洲小伙爱中医:用这门医学造福更多人
- 嗓子有异物感 你会想到是颈椎病吗
- “千万工程”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 “欧佩克+”宣布自愿减产,市场分析喜忧参半
- 蔡昉:从民生着眼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
- 如何给科学教育做加法?
- 老幼共托如何多赢
- 女生求职简历衣着暴露?“示众”简历涉嫌违法
- 广东“文物医生”李涛:妙手匠心让文物起死回生
- 中方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首日 上海两大机场口岸逾160人次获益
- 韩警方累计抓获59名“杀人预告”发帖者 防身用品销量飙升
- 全球制造业PMI持续下降 经济复苏动力趋弱
-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谈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原因
- 新春旅游市场火热开启:“年味游”引领小众目的地热度攀升
- 延迟退房2小时被收半天房费,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