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蟹卡有猫腻
免费蟹卡有猫腻
翟子豪
眼下,一些人收到装有大闸蟹免费兑换卡的快递,未曾多想便按照提示扫码入群,结果在客服诱导下遭遇诈骗。此类新型诈骗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不少网友也表示收到过类似蟹卡。
此类新型诈骗为何能得逞?这是由于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得消费者信息,通过快递形式获取信任。在消费者扫码入群后,诈骗分子便会要求其下载APP,开启刷单任务。前期以小额返利使消费者放松警惕,在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完成诈骗。
可以看出,此类诈骗不过是披着蟹卡外衣、使用刷单返利手段的老套路。近年来,经过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和媒体曝光,公众对刷单返利这一诈骗手段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但面对包装精美的快递,一些消费者还是掉进了诈骗分子的陷阱,可见预防网络诈骗的防线仍需不断加固。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消费购物的方式愈发多样,同时更容易接触虚假信息。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的电话诈骗,到通过算法仿真合成的“AI换脸”诈骗,再到如今的蟹卡诈骗,新型诈骗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泄露和消费者风险意识不足。
一直以来,时常有不法分子以非法手段盗取、贩卖用户信息。黑色产业链不仅会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稍有不慎更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各方重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收到不明快递时,一定要验证快递员身份、查看包裹内物品,不要提供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有免费的礼物送上门,更应提高警惕并通过官方途径核实快递来源。
诈骗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观察:体育经济的“潮涌”与“脉动”
- SK-II再度携手莫文蔚官宣全新品牌代言人,共赴下一段晶透之约
- 《财米油盐》|关于买车,这三个文件你了解吗?
- 太原警方再次回应“水果捞纠纷”:女生父亲首先辱骂对方
- 韩国前防长金龙显的保密手机遭警方与国防部扣押
- 猴痘,我们需要哪些科学认知?
- “数据要素×”大赛湖南分赛落幕 898支团队“乘数而上”探寻产业新机遇
- 众议长难产 美政治乱象难有休止符
- 中新健康丨两部门:加强右美沙芬等药品管理 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 我国旗舰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系统全面受益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将亮相京津冀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引洮工程润泽陇中600万百姓
- 长三角年轻人流行跨年“城市微度假”
- 全球艺场锁定“上海时间” “西岸美术馆大道”展览云集
- 安徽“双创汇”走进滁州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
- 山西一乡镇借光伏产业打造“屋顶银行”助增收
- 重庆近16万户企业实现纳税信用级别修复提升
- 云南武定持续赋能彝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欧盟委员会主席与巴勒斯坦总统就巴以局势通电话
-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在中国美术馆为观众带来油画大师课
- 热门推荐
-
- 秦刚同白俄罗斯外长阿列伊尼克通电话
- 【世界说】美国犯罪率“下降”难消民众不安 专家警告:数据收集不完整,恐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三星堆博物馆
- 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议推进长三角总部经济区域协同
- 北京铁路警方加强警力部署 全力应对春节返程客流高峰
- 男子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中西医结合助康复
- 以军持续轰炸 加沙南部最大医院“完全停止服务”
- 巴彦淖尔一重点排污公司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2人被刑拘
- 取消景区预约,游客体验如何?
- 成都海关所属邮局海关查获6只进境外来物种巨人恐蚁
- 土地交易传递楼市企稳回暖态势 多地热门地块成交激发市场信心
- 中俄界湖兴凯湖进入“流冰期” 预计4月下旬全面开湖
- 突发:韩国城南市一楼发生火灾致多人被困
- 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落地宁夏
- 美国自杀人数反弹逼近历史最高 非裔自杀率增加近20%
- 中新健康|可休两天!多省份规定“痛经假”
- 上海银保监局: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中资银行共投放纾困融资4678.7亿元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诗词里的中国樱桃你吃过吗?
- 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全线首座系杆拱桥顺利合龙
- 海南华侨中学迎建校85周年 海内外校友相聚话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