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在衡水举办
中新网衡水4月11日电 (崔志平 朱微 王雅鸣)10日,第三届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及现场观摩活动在河北省衡水市举办。我国冬小麦产业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农机龙头企业代表及河北省各市种粮大户160余人,共同观摩和探讨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和推广。活动中,产学研三方还举行了这一技术的协同推广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主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为中国冬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地区搭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展示研讨和推广平台,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固碳减排、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科江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和深埋滴灌这一节水减排技术协调推进的成果。
李科江介绍,保护性耕作即免耕沟播,是指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和镇压作业,将土壤侵蚀和机械扰动降到最低,保护和培育土壤,降低种植全过程的碳排放水平。深埋滴灌技术,则是将滴灌管埋在25厘米到30厘米的土层,灌溉过程中水肥通过地埋滴灌管上的滴头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整个作物根层的灌溉技术。
“3年前我们开始在此处尝试性结合使用免耕沟播和深埋滴灌技术。经过实践监测发现,将两种技术结合后,亩均节省作业成本50元,节水30%,省肥12%,节地8%,效果非常明显。”李科江说。
当日交流会上,武强县种粮大户张巧英说,他种植的500亩农田采用免耕沟播技术,2023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一路之隔的邻家地块的麦子倒了,他家的没倒,亩产稳定在1100斤,效果明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打造新型平台培养青少年工程技术创新能力
- 完成“自我升级”,飞书如何为海底捞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方案?
- “双11”男性消费力超过宠物:“成箱买茅台、五粮液”
- 比利时“我们是一家”青少年专题画展开展
- “跨国公司内蒙古行”投资合作推介会举行 17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与
- 各地多措并举应对寒潮保供电 守护万家“烟火气”
- “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省下来的钱用到哪?
- 国铁西安局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煤保供工作
- 舞台剧《魔域·亚特之光》邀观众共赴一场奇幻之旅
- 外媒:美国海军在东地中海举行双航母演习
- 新学期 你的孩子书包选对了吗?
- 允许户口回迁农村背后
- 《二〇二三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正式发布
- 吉祥航空开通上海至曼彻斯特直飞航线
- 2022年中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770.47亿吨
- 广东台山豆角滋味多 隔屏唤起侨胞乡愁
- 罗大佑:写了45年歌,糟糕,它好像很难戒掉
- 真我GT Neo6 SE正式发布,首销1699元起
- 春节档电影火爆 各影院上座率持续up!
- 山西隰县:寨子乡文旅志愿者国庆黄金周服务记
- 热门推荐
-
- 再添展会新IP 文博会潘家园分会场启幕
- 浙江义乌新生代企业家“新知新质”培训班开班
- 叙反对派武装攻入重要城市哈马 联合国呼吁用政治手段结束冲突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在莫斯科开展
- 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前景如何?各界看好的声音持续增多
- 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 联合国:20辆运送援助物资的卡车未能进入加沙
- 宁夏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统一调整为15%
- 2024“寻找原汁原味老字号”启动 打造京味文化新体验
- 今年前10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2.98万亿元
- 低龄接种宫颈癌疫苗效果更佳
- 细读外贸“半年报”,量稳质升看点多
- 浙江之江文化中心周年启示:公共文化集群为何那么火?
- 国家卫健委:我国职业病危害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 人工智能发展急需“善治之道”
- 如何深挖金曲价值?作词人易家扬频出“新招”
- 天津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验区
- 俄乌局势进展:泽连斯基称乌军正在反攻 俄称在多个方向挫败乌军进攻
- 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邱大洪在辽宁大连逝世
- 中国荔枝主产区减产 大量越南荔枝进口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