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区甜瓜飘香 山西大宁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瓜农在大棚中采摘甜瓜。 王志君 摄
中新网临汾6月9日电 题:吕梁山区甜瓜飘香 山西大宁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作者 杨静 侯耀强 王志君
走进位于吕梁山南麓的山西大宁县三多乡三多村甜瓜种植基地大棚中,茂密的枝叶下,蜿蜒的瓜藤上挂满了色泽光亮、圆润饱满的甜瓜,瓜香扑鼻、长势喜人。采摘、搬运、装箱……9日,瓜农王云刚在大棚里忙碌着,眼下该村的甜瓜已经全部成熟,正大量上市。
“我们村的甜瓜5月就上市了,今年培育种植的优质品种‘新甜125’甜瓜,施用的是农家肥,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属于无公害、纯绿色食品。”王云刚一边打理着甜瓜一边对记者说。
三多村地处大宁县东南部义亭河畔,209国道穿村而过,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村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种植甜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三多村种植甜瓜历史悠久,个大质优,味道纯正,以“脆、香、甜”出名,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大宁县立足土地资源优势,巧做特色产业文章,引进甜瓜新品种,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大棚甜瓜种植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和王云刚一样,在路边的另一座大棚里,37岁的瓜农杨建军也在挑选成熟甜瓜采摘、装箱。“以前种的老品种甜瓜,个小,不好管理,自从换了新品种‘新甜125’优质甜瓜,上市早,产量是以前的好几倍。”
“今年我承包的大棚甜瓜经过精心管理,坐果率高,亩产达到8000斤左右,刚上市卖到20元一斤,现在也能卖6元左右,预计一个棚收入在6万元以上。”杨建军说,种这些甜瓜不容易,每天起早贪黑,正月开始整地,二月栽苗,直到夏季挂果丰收,“但看到种甜瓜收入高了,手头宽裕了,心里是甜的”。
今年开春以来,三多村在政府支持下,针对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引导村民发展新品种大棚甜瓜“新甜125”11棚,占地10余亩,亩产8000余斤。
同时,村里还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先后组织瓜农赴曲沃、侯马、翼城等地的大棚甜瓜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并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提高瓜农的管理水平。
“村里甜瓜产量高、效益好,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年头一茬大棚甜瓜进入市场后,很快销售一空。”三多村党支部书记薛建华说,今年全村仅甜瓜一项预计收入可达50万元,今后该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着手打造特色甜瓜品牌,力争把甜瓜打造成村级特色产业,真正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岛、湖南多个项目获得贷款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
-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AS700首架交付即将开启商业运营
- 国家统计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
- 日本福冈发生机动车冲撞行人事故 多名学生受伤
- “2024年宁夏蔬菜产销对接活动”在银川举办 签约金额达5.3亿元
-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着力对标国际一流
- 官方通报“女童被狗咬伤”:罗威纳犬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海南岛西南海域一外籍货船与渔船发生碰撞 渔船上8人失联
- 以“智”提“质” 陕西光伏产业持续向“新”发力
- 英国威廉王子:过去一年“最艰难”
- 美国主办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难掩其反民主本质
- “春之声 游长沙”文旅季启动 邀游人共赴花海约会
- 2024年浙江省畲乡农民丰收节在龙泉举行
- “五一”假期调整带动高铁旅游增长
- 三季度中国民航业总体运输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
- 中国红十字会驰援涿州洪涝灾区
- 河南7月上旬降水增多 利于缓解部分地区旱情
- 池黄高铁全线34座隧道全部贯通
- 美官员:宾州工厂爆炸事故致至少2人死亡 仍有5人失踪
- 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突破5000万户
- 热门推荐
-
- 休假期间挺身而出 列车长勇救溺水男子
- 天津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历经三十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已达1400余家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
- 马来西亚简化中国公民入境措施
- 《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山西首演 英国主创解密经典奥秘
- 武汉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上“赌石”诈骗案
- 中科院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成年人群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 爱奇艺发力“短剧”和“微剧”,微短剧“创新升级”有了步骤
- 青海柴达木盆地:“追风逐日”处处“好风光”
- “5·19中国旅游日”天津分会场活动启动
- 城市之根,对话时代
- 遇见福建:东山“头水”紫菜上市
- 国产化产品破解“卡脖子”难题 本届服贸会上新赛道破茧而出
- 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 青海海东警方破获特大电诈案 涉案金额高达5540余万元
- (杭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龙舟项目比赛地瓯海:城市蝶变吸引八方来客
- TVB监制陈维冠:翻拍“鹿鼎记”要有新奇感
- 湖北老河口一化工厂设备爆炸 造成三人死亡
- 入境游升温 四川冀吸引更多“头回客”“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