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见证光彩事业聚沙成塔
提到光彩事业,有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他是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也是光彩精神的践行者。在光彩事业发起实施30周年之际,刘永好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讲述他与光彩之间的故事。
记者: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组织推动下,30年前,您和其他9位民营企业家一起发出《让我们投身于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您的初衷是什么?
刘永好:我小时候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光着脚去街上捡煤渣。后来有一次坐火车经过凉山,看到窗外有孩子跟自己当年差不多大,也是赤着脚在铁路旁捡煤渣,我很受触动。当时国家已经取得一定经济成就,我们企业也有了很大发展,给老少边穷地区的援助也持续了多年,但还是有覆盖不到的人群,怎样才能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我先后向全国工商联和中央统战部的领导汇报,说中央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民营企业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有市场观念,有就业渠道,能否用这些优势,做一些有利于贫困地区老百姓的事呢?他们都很赞同,并希望由我牵头召集民营企业家发起一个倡议。
我联系了几位企业家,大家一拍即合,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决定要做这个事了,但名字没有定。后来有人提起当年胡耀邦同志说搞个体工商业是光彩的,我们办民营企业,做扶贫事业,当然更光彩。于是我们就把要发起的扶贫事业叫做光彩事业。
记者:四川凉山与您颇有缘分。您参与发起光彩事业的念头是在凉山产生,投建的第一家光彩事业饲料厂是在凉山,此后又深耕凉山。您能否介绍下光彩事业在30年中给凉山带来的变化?新希望的帮扶模式有何变化?
刘永好:谈起凉山的变化,你刚才提到我们建的第一个光彩事业饲料厂是最好的见证者。厂子刚建好时,四周都是荒地、农田,现在饲料厂四周都是高楼住宅和商铺,工作几十年的员工对能带动周围发展都感到特别骄傲。
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帮扶模式已经走过了“三代”。第一代,是由我们自己投资的产业扶贫模式。1994年,新希望投资1500万元,在四川凉山建起全国首家“光彩事业”工厂——西昌希望饲料公司。这家工厂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用63天,30年来,每年带动两万六千多农户增收超过2亿元。
第二代,是1+1+1+1+N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凉山昭觉县,我们采取“政府+扶贫单位+龙头企业+村集体+N个贫困户”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代,是全产业链带动扶贫模式。在贵州施秉,新希望依托旗下多个公司分别实施扶贫项目,将生猪养殖、农货外销、易地搬迁、环境打造、旅游开发等产业建设相结合,保障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持续造血扶贫。
记者:您那一代的企业家普遍经历过苦日子,对贫困人群天然有一种亲近和关爱。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二代、企三代开始接班,如何确保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继续传承?
刘永好:我认为,首先要让企二代、企三代很早就深入企业内部,并且从基层工种做起,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应将做出卓越贡献、优秀的年轻民营企业家纳入国家高规格表彰体系,树立模范典型,像爱护科学家一样爱护他们,让他们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
记者: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光彩事业的“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如何统筹兼顾?
刘永好:一直以来,光彩事业都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探索集市场行为、经济行为和公益于一体的有效扶贫开发模式,推动过去简单的捐赠式扶贫向“输血”式扶贫转变,再向“造血”式扶贫升级。
我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增强农村和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产业扶贫目的不是商业化和规模化,其核心在于更好地利用市场的效率机制来推动脱贫、来助力乡村振兴、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使得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更有效和更可持续。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只有把自己的企业办好,自身实力增强,才能务实高效地支持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事业。因此,企业一方面要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公益事业更有规划性、更长远;另一方面要考虑与自身优势相结合,充分整合资源以实现公益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记者:30年前,《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中写到,中国民营经济每年要为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一千个人才,开发一百个项目,开发十种资源。如今,这个目标早已完成,并远远超出预期。后来您给自己立过新的目标吗?新希望集团为此有哪些规划?
刘永好:2020年,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新希望提出用五年时间做五件事助力乡村振兴,简称“五五工程”,即:未来五年要投资500亿,振兴乡村产业;新增5万就业岗位,带动大学生、农民等农业从业者就业;再公益培训5万绿领新农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服务5万涉农主体,帮扶农户及中小微企业成长;建设5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打造数字化乡村振兴样板。
未来,新希望将在乡村人才培养、科技节粮两个方面持续发力。2021年,新希望集团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起乡村振兴“村长班”公益培训项目,想培养一批了解市场、懂管理、懂融资、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基层管理者。2022年,新希望提出“节粮专项行动”,联合21家产学研单位,组成“节粮创新联合体”。目前已实现节粮138万吨,相当于节约了200万亩土地的粮食。
记者:您曾经说过光彩事业是没有终点的长征。从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您认为民营企业未来在光彩事业中应该有哪些新作为?
刘永好:首先,向互联网企业学习,把新技术、新形式运用到光彩事业中。其次,要紧跟时代的需要,设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再有,要搭建平台,号召引导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公益需要的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一起做更多,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最大可能地调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聚沙成塔”。(完)(《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塞北小城山西天镇: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第十六届湖南茶博会线上线下成交总额达7.32亿元
- 上海发放网络购物专属消费券 首批10家电商平台上线“上海网络购物专区”
- 阿联酋、意大利、阿尔巴尼亚签署三方跨境绿色能源合作协议
- 宁夏固原:瓜果飘香 六盘沃野“丰”景独好
- 2023“多彩贵州风 黔酒中国行”广东站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
- 长期照护师能否吸引更多“青春养老人”
- 湖北宜昌加快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
- 湖北多地降水 武汉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普京胜选后讲话,谈及台湾问题与俄中关系
-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打卡式观展”引争议
- 泰国拟投10亿泰铢开发新旅游路线
- 上海创新启动“市民健康茶饮文化节” 打开喝茶新方式
- 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监测成果 鱼类物种数量再增加
- 40场报告精彩纷呈 考古“国家队”2023年度田野考古收获亮眼“成绩单”
- 中国个人征信机构2023年提供服务420亿次
- 山西向“新”力:“链长制”撬动转型发展新动能
- 河北保定1117公里太行步道全线贯通 串联9县(区)492个村庄
- “穿越”秦风唐韵 《乘着大巴看中国·陕西站》热播
- 宁淮城际铁路南京段首个墩身浇筑完成
- 热门推荐
-
- 作家葛亮的南方图志
- 零食“高学历造假”? 消费者权益法:最低罚款1000元
- (经济观察)年轻人为什么下班后热衷于做副业?
- 浙江常山培育“鲜辣”产业 年经济效益逾15亿元
- 中东部现雨雪冰冻 春运大省赣湘鄂应急响应
- 银川客运段端午假期运送旅客量同比增长36%
- 景美如“桦”:吉林桦甸打造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 卢卡申科:要求瓦格纳撤出白俄罗斯是“愚蠢的”
- 货通全球、物畅其流 国际新航线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 国际锐评丨中国与意大利为何都如此看重“丝路精神”?
- 强台风“杜苏芮”致福建泉州多处受灾 39人轻伤
- 88岁老太太每天吃十几个柿子 吃出10公分胃柿石
- 福建龙岩启动“一元游龙岩”全域旅游活动
- 黑龙江深化交旅融合 年初以来开通旅游专线113条
- 一“兔”何以火遍全球?中华文化这样焕发奇妙魅力!
- 受台风影响 广铁部分列车调整运行区段或停运
-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签署法律设立父亲节和母亲节
- 山东济南两辆公交车发生刮碰事故 伤者送医均无生命危险
- 北京市首批“全球服务伙伴”集中授牌
- 西瓜、甜瓜等为什么是甜的?科学家找到了最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