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起来,消除病耻” 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举办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灵北中国公益支持、丹麦文化中心策展的“联合起来,消除病耻”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无需抱歉”抑郁青少年艺术作品展在北京798丹麦文化中心举办,并于当天在位于北京、上海的地标建筑点亮绿丝带,通过多种形式、多方力量的呼吁,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领域疾病,联合起来,消除病耻感,共同关注、守护青少年精神健康。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渡过抑郁患者社区负责人李香枝、灵北中国总经理霍衍思(Jens Hoeyer)等出席活动并致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以及其他权威精神科专家和抑郁症患者代表也在活动中发表了主题演讲。此外,活动上还宣布了《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的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渡过抑郁患者社区共同发起、灵北中国公益支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心理健康蓝皮书》副主编陈祉妍教授也出席了论坛并介绍了该项目的重要性。
“青少年阶段处于抑郁障碍的高发期,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从而延误了诊疗,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美好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拥有并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渡过’长期专注对抑郁青少年家庭的支持。如果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理解、包容、抱持的环境,他们可以更好地康复和再出发,绽放精彩青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携手各方,特别策划了本次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向社会大众呈现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心声和内心丰富的一面。”渡过抑郁患者社区负责人李香枝表示,“我们呼吁社会提升对精神疾病领域的认知水平,减少偏见,营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抑郁青少年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品展汇集了绘画、视频、音频、手工、文字等多元形式的作品,结合多种创新的布展表达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诠释了抑郁症青少年的内心真实感受。
抑郁正在成为重要的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4800万抑郁症患者,与高患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症识别率、就诊率及治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和高压职业人士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并开展主题宣教活动,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活动。由郑毅教授带领团队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抑郁障碍占3.0%、抽动障碍占2.5%。
“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精神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郑毅教授强调,“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表现有时不典型,如进食变化、睡眠变化、脾气大,有时甚至被当成青春期叛逆来对待。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青少年抑郁至关重要。”
恢复社会功能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抑郁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目前,针对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2015年,《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抑郁症治疗目标是彻底消除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实现临床治愈、减少病残率。
“经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情感功能、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家庭职能的恢复、社交技能以及职业技能的恢复等。”陈祉妍教授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这也是本次我们启动《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对青少年抑郁症预防、治疗和康复现状的调研,了解当下青少年抑郁防治面临的痛点、难点和需求,为进一步构建良好支持环境提出有效建议。”
在活动现场,抑郁症患者代表思雨分享了她如何从抑郁症抗争,随即走上助人之路的故事。她分享到:“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调节生活方式、加入像‘渡过’一样的抗郁患者互助组织等,都对缓解病情非常有效。虽然康复之路坎坷,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陪伴让我感到希望。每一位抑郁患者都不是孤军奋战,通过科学全面的治疗都可以获得新生。”
提高公众精神疾病认知,消除病耻感
病耻感是精神健康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根据《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80%的受访者强烈认为病耻感和歧视可能比精神疾病本身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为避免潜在的歧视,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宁愿独自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对于如何消除“病耻感”,郑毅教授表示:“在社会层面,我们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去看待青少年抑郁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家庭方面,父母要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尽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学校层面,目前国家也已出台了政策,对学校在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和干预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表明,通过了解或接触精神疾病患者是减少病耻感的最佳途径之一。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认知素养同样可以减少偏见。全球性的意识倡导活动,如“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大脑意识周”等,均是传播精神疾病知识、消除错误认知和偏见的重要机会。
“绿丝带活动作为精神卫生领域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自2018年以来先后关注大学生、职场人群和疫情后大众的心理健康。灵北中国已连续六年支持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携手政府、专家、媒体、患者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希望唤起更多民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灵北中国总经理霍衍思(Jens Hoeyer)表示,“今年绿丝带科普活动将进一步聚焦提升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力量联合起来,携手消除病耻感,帮助每位患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本次活动的公益支持方,灵北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和开发脑部疾病创新治疗方案的全球制药公司。长期以来,灵北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与患者组织、社区等社会各界合作,提升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推动该领域的医生教育工作。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以“电商+”赋能县域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 福建泉州新增“89+108” 引入抗原检测助“早发现”
- 首都通勤圈已涵盖13个环京区县 吸引范围不断扩大
- 福建省市两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致力打造高标准智慧粮库
- 一船只在印尼附近海域沉没 致2人死亡,6人失踪
- 暑期将至 青海两部门联合发布校外培训消费提示
- 穿汉服、学舞龙 留学生在天津“寻美桃花堤”
- 舟山至重庆江海直达线开通 江海直达船挺进长江上游
- 文化和旅游部新通知“利好”出境团队游 产品咨询、搜索量增加
- 山东持续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 智慧旅游渐入佳境
- 山西朔州平鲁: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油菜花开引客来
- 重庆14个部门联合发文促进和扩大家居消费
- 好收成变好收益 湖南祁阳夏粮收购正当时
- 清明节假期银川铁路部门将加开至兰州、西安、天水等地列车
- 杜琪峯:一定会继续拍,但新作品急不来
- 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2024上海市防范打击非法金融“五进”系列宣传在沪启动
- 山西金融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 讲述山西金融业百年沧桑
- 墨西哥古代文明展长沙开幕 154件文物集中亮相
- 渲染“暑假最可怕”,恐吓式营销该治治了!
- 热门推荐
-
- 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积极行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 北京改善老年人医疗服务 提升疾病诊治能力
- 和评理 | 深化中非合作 让世界更繁荣
- 养生的风吹到了咖啡界 中式药膳受90后追捧
- 国际编号38132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 40天90亿人次!今年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
- 世界雪豹日:青海8年累计救护雪豹10余只
- 广西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 保障民众出行安全
- 贵州茅台2023年利润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 浙江县域“好City”:“外眼”打响国际传播知名度
- 中哈相互免签协定正式生效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迎来出入境高峰
- 广西90后宠物殡葬师:守护主宠深情 温暖离别时刻
- 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达成战略合作,联名推出酱香拿铁
- 培养高素质戏曲教育人才 王珮瑜戏曲教育人才孵化工作室在上海师大揭牌
- 小账本里看发展 各地文旅如何“景”上添花?
- 中国贸促会:首届链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拒绝苏丹主权委员会提出的结束武装冲突路线图
- 港股扭转跌势 本周升221点
- 外籍演员感叹《万里归途》幕后置景:“太像了”
- 河南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逾4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