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歌仔戏八度赴新加坡献演:传承有“好戏”
中新社福州6月8日电 题:厦门歌仔戏八度赴新加坡献演:传承有“好戏”
作者 叶秋云
“我们这一次新加坡的演出,效果非常好。”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前身为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副主任庄海蓉刚从新加坡演出归来,又来到福州演出歌仔戏《侨批》,在演出间隙同中新社记者分享新加坡献演之旅感想。“虽然有些老观众已经不在了,但是演出中有个6岁小朋友成了我们的戏迷,非常感动。”
在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6月9日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福建省档案馆在福州推出侨批档案主题IP——侨批馆,讲述19世纪闽南人下南洋艰苦打拼故事的歌仔戏《侨批》也在此上演。
庄海蓉表示,福建省档案馆结合流行元素和创新技术,推广侨批文化,这不仅提升了年轻人对侨批故事的兴趣,也有效地加强了公众对档案保护与传承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歌仔戏《侨批》的创作就像一部动态移动式的‘侨批档案馆’,走到哪里就把侨批文化的魅力带到哪里。”庄海蓉特地从厦门赶到福州,在此次演出中扮演剧中主角之一的布袋戏艺人黄日兴,获得阵阵掌声。
提及新加坡献演之旅,一直致力于歌仔戏传承和弘扬的庄海蓉表示,此行让他们更加坚信,只要用心去传承、去创新,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今年5月16日至6月2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受邀在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连演18天,受到新加坡戏迷追捧,特别是6岁小观众林瑞昇让庄海蓉印象深刻。
庄海蓉说,林瑞昇认真看完了《状元与乞丐》的演出,虽然听不懂福建话,但全程一直向他妈妈询问剧情进展;他还说最喜欢看演员翻跟斗,也想学。
林瑞昇的妈妈见儿子第一次看歌仔戏就喜欢上了,便接连几天带孩子观看。她还对庄海蓉说,小时候,她妈妈也带她看戏,现在换她带孩子来看了。
歌仔戏又名芗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2006年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民间故事为主,唱腔道白使用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的宝贵文化资源。
随着闽南人的足迹,歌仔戏奔赴全国,甚至走向海外。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联谊会总务陈添来说,他从小在庙里长大,也是从小看着歌仔戏长大。
但是,庄海蓉坦言,新加坡的观众在逐年减少,而且出现老龄化的趋势。陈添来也说,随着社会发展,当地各大剧团逐渐没落,所以邀请中国剧团到新加坡演出,希望带动和振兴这颗文化“遗珠”。
为了吸引新加坡华侨华人及当地人走进庙里听戏,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费尽心思。他说,剧团已是第八次到韭菜芭城隍庙演出,每次都会带上65人左右的团队,阵容强大。“每天剧目题材都不一样,别出心裁,绝对能让戏迷看得尽兴。”
歌仔戏传承有“好戏”,新生代演员必须“挑大梁”。庄海蓉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赴新加坡的演员年龄介于17岁至60岁之间,“观众可以看到四代演员同台演出,包括师父、徒弟、徒孙和曾徒孙”。
“我们要回来,戏迷们十分舍不得,有几个抱着我们哭。”庄海蓉表示,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不仅散发着文化传播的魅力,还有演员与戏迷情感的联结。(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充电桩不足、有桩用不上……拦住电动车上楼,这些问题待解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意工商界应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实现中欧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 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财政拨款预算“三公”经费支出1760.4万元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加拿大国会众议员阿亚宣布竞选自由党党领 欲放弃君主立宪制
- 【青春主场】AI眼中的中国|看顶流团宠的运动营业日常~
- 西藏军区陆军第955医院开展首例数字化固定义齿修复
- 农业农村部设立“大棚房”问题监督举报电话
- 河北鸡泽发现光绪年间圣旨 采用五种颜色绢帛制成
- 针对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 两部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
- “乌兰牧骑走进中菲人文之驿”活动在马尼拉举行
- 前三季度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439件
- 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在京迎百场演出 音乐剧版蓄势待发
- 今年前九月超百万游客到访阿斯塔纳 外国游客占比近四分之一
-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制造业转型有“超市”
- 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近十年来最大值 湟鱼洄游迎来高峰期
- 2023亚洲餐饮展览会落户济南 中外千余家品牌餐饮企业将参展
- 多位专家学者谈“读书”: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 热门推荐
-
- 简化捐献流程 京津冀已搭建“三献”信息共享平台
- 用脚步与一座城深度对话 Citywalk在中国渐流行
- 让更多全球优质生鲜食品丰富百姓餐桌(消费万花筒)
- 种业振兴行动取得关键性突破
-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者
- 冬季旅游欣欣向荣 “冰雪+”新产品向“新”力增强
- 百部中外戏剧走进桂林山水间
- 清理救援通道损坏堵路车辆是否要担责?
- 韩国一地铁站轨道发现昏迷中国籍男子 送医后不治身亡
- 12国36名青年在闽开启科技体验之旅
- 做足“美”的文章、开辟“新”的场景,暑期文旅新亮点释放经济新动能
- 手机行业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 优质影片不断“破圈”
- 甘肃“五一”假期串联百家景区 邀客体验“向往的生活”
- 三伏天如何科学消暑?
- 双预警!山西省发布大风、沙尘蓝色预警
- 台风“卡努”登陆韩国:数百航班取消,逾万人撤离
- 十年“文化巡礼”,让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的语言
-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浙江铜雕父子“守艺”更“创艺” 曾等比例复原战国戎人车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