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借一转”,牟利百万?
整治官员高利转贷须强化源头监管
作者:周群峰
发于2023.8.14总第110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我写过多个领域的反腐报道,近期江西省抚州市统计局原党组书记高连珠、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原副厅长贾奋强等多名公职人员,依靠高利转贷轻松获利的新闻,颇为令我关注。
让我感兴趣的是,在持续高压的反腐态势下,高利转贷这个金融领域的刑事犯罪罪名,为何能频频出现在被查公职人员的通报中?
公职人员凭借其影响力,成为银行眼中的“优质客户”,他们因此能以更便捷的手续和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然后再加息转贷他人获取利息差。有的凭借这“一借一转”就牟利数百万元。既能轻松获利,还比贪污受贿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是公职人员乐于高利转贷的原动力。
多位受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由监委管辖,高利转贷罪由公安机关管辖。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面对高利转贷现象,如果涉及此问题的公职人员态度较好,又没有造成金融风险,一般也不会移送线索给公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要想打击这类犯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还应该加大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力度和惩治力度。
在严查官员高利转贷时,需要多方配合,除了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等也要认真履职,发现后依法及时处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应从银行角度做好源头治理。在这类案件中,银行作为放贷方,也可说是整个案件的源头。要想整治官员高利转贷行为,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必不可少。
对银行而言,这些案件频发也暴露了他们的诸多问题。在放贷前,银行对每笔贷款都有严格的审查程序,但很多案例显示,对于一些明显有问题的贷款,银行还是能够顺利放款,这也说明银行的贷前审查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甚至是与借款的公职人员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在放贷过程中,银行也没有对这笔款项的走向和实际用途进行认真把关。
针对高利转贷案件暴露出的银行诸多问题,金融监管机构也应该监督银行做好把关工作,加强监管,杜绝银行的放贷成为腐败的帮凶。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30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媒:“一带一路”造福中低收入国家
- 南昌海关向江西省文物局移交罚没文物42件(套)
- 穿搭追着爱好走 这届年轻人衣橱保鲜期“超短”!
- 艺术家姚邦亮荣获“智慧之手”奖项 将携中国漆艺赴法国访学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肠胃不适”,突然中断直播采访
- 广州发布低温冰冻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提示
- 中国PPI环比7个月来首次转正
- 德国宣布关闭所有伊朗驻德领事馆 伊朗抗议
- 40多家跨国公司齐聚湖南 5位高管被聘为湖南全球招商顾问
- 漫步京城会馆戏园
- 江苏无锡为海内外高校应届毕业生送上“高定”礼遇
- 医院院长倒卖出生证明 全面彻查背后利益链
- 日本上半年流行语排行榜出炉!“蛙化”“蛇化”啥意思?中国网友不理解
- 联合国秘书长对叙利亚严重事态发展深表关切
- 美媒:苏丹武装冲突进入第三天 已造成近百人死亡
- 外媒:“电报”创始人法国被捕后首次发声
- 中新真探:功能饮料营养丰富可以提神,熬夜可以喝?
- 国企民企“双向奔赴” 助力五地核电“上新”
- 中国统一购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为20% 对“限购”“非限购”城市一视同仁
- 上交所:ETF已愈发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优质工具 良性市场生态正逐步形成
- 热门推荐
-
- 中亚媒体人参访新疆霍尔果斯感受发展变化
- 总台记者探访丨美国驻军20年间 阿富汗农业发展滞后
- 30万民众聚巴西“唐人街” 激赏中巴中秋“双龙会”
- 山东: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及以上终身享受无限量临床用血费用减免
- 跟着跑友看绿道 感受东湖生态美(身边的绿道②)
- 雪后天气寒冷,如何防寒保健康?
- 陕西西安:铁路“医生”秋检忙
- 中新真探:荞麦面升糖指数很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 2023年12月5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 粤东城际铁路全线首个连续梁“0号块”浇筑
- 中国贸促会调研数据显示 外贸企业信心稳活力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通报6起不文明行为
-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较好
- 外媒“秋游”陕西:与秦俑“面对面” 入梦“盛唐画卷”
-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
- 沈阳226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受聘上岗
- 郑州火车站提醒:出门注意千万条 带好孩子第一条
- 农业农村部: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 奔走在无声的送餐世界
- 各行业乘势而上正当时 中国经济“生机勃勃”彰显“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