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不可消费“信任”
直播带货不可消费“信任”
郭存举
多名网红日前“摆拍卖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他们蓄意设计剧本和话术,通过直播带货虚假营销,欺骗善意的消费者。由于涉案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假助农,真带货。卖惨式虚假营销,于情不顾、于理不合、于法不容。需要反思的是,类似的闹剧已经屡屡上演,网络上早就不乏批评之声,打着助农旗号的网红为何能够反复招摇撞骗?
流量造假违规成本较低。一个脚本,几个演员,在互联网平台通过虚构经历,就可以获取网民的同情,堂而皇之直播带货,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涉嫌构成犯罪。较低的风险,巨额的回报,成为一些直播运营机构和网红铤而走险的驱动力。
直播带货缺乏刚性约束。近年来,网红经济快速发展,在商业化包装之下,众多主播走红,并快速将流量变现。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山寨当道、假货横行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从侧面说明,直播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其相匹配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也要及时跟上。
消费维权举证困难重重。分散在各大直播平台的网红数量庞大,多数商家并没有实体店铺,虚假宣传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直接取证难度不小。普通消费者很难溯源货品真实来源,证明网红虚假宣传更是难上加难。通常情况下,只有商家受到行政处罚后,消费者才能凭借处罚记录进行投诉。
乱象屡禁不止,平台难辞其咎。在流量为王的价值追求下,一些平台已然成为假货集散地,贴标售货、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其中。长期来看,这些平台将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度,导致用户逐渐流失,最终得不偿失。因此,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平台应严格过滤用户内容,真正落实惩戒措施。
摆拍卖惨虚假营销,不仅透支了大众善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网红们应该意识到,粉丝经济是信任经济,如果大肆消费信任,一旦翻车,后果十分严重。既然虚假营销对各方都会造成危害,就要严查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善意的直播账号,切断流量赋能和违规牟利途径,还网络消费清朗空间。(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半年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
- “多部电影涉投资诈骗案”?电影如何与诈骗扯上关系
- 天津港新增直航中美洲海运航线
- 中央汇金增持四大国有行,历史上出手五次,三次增持在市场底部
-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新规:不得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
- 山西专项整治自然资源领域“黄牛”“黑中介” 等问题
- 企业如何抢抓电池产业升级迭代新风口
- 江西鄱阳湖举行第28个湿地日活动 书写“共生”之美
- 天鹅到家CEO陈小华:家政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人才仍短缺
- “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家油画作品展”启幕
- 广电部门对“红果短剧”规范发展提出要求
- 跨山海促销费 浙江“搭台”助对口地区农优产品进入长三角
- “蒙煤外运”增铁路专用线 太铁加速完善能源运输结构
- 通讯:中国图书走俏“狮城”
- 肖复兴新作《天坛新六十记》:一幅当下市民生活百态图
- “神兽”巡街,古画“活起来”……这场“云联欢”可太有看头了!
- (经济观察)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 首次提及这对“关系”
- 胡润首次发布中国能源民营企业100强 宁德时代市值万亿元登顶
- 安理会通过决议延长朝鲜制裁委专家小组任期 中方阐述立场
- 广州明年1月起试行住宅工程质量业主查验
- 热门推荐
-
- 菲律宾发生枪击事件致六人死亡
- 安徽进一步推动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 晋电援湘抗冰突击队紧急抵湘 全面投入电网抗冰工作
- 起底“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拆分病名暗示能消瘤治癌,把保健品吹成“神药”
- 兰州一公交车刹车失灵致多车相撞 目前已致4人受伤
- 《漫长的季节》如何穿透悬疑抵达人生?
- 呼吁“善待宇辉”,我们在共情什么
- 湖南辰溪乡村民众自建自管“微改造”带来“山乡巨变”
- 8月2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下降0.14个点
- 国家邮政局约谈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
- 芋头包和芋粒糍:侨乡台山的中秋糕点
- 中国(尚志)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当地木耳市场年交易额超150亿元
- 中企承建沙特新未来城隧道支洞项目完工
- 未来或实现残疾车位预定 上海推动“随申码”迭代升级为“城市码”
- 成功出氢 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热产业一体化项目投运
- 《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藏汉对照版正式出版发行
- 波司登北京三里屯登峰概念店启幕
- 龙卷风等恶劣天气袭击美国得州 造成至少四死十伤
- 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宣布即将交付使用
- 德语版《蝴蝶梦》“飞入”申城 为曼德雷庄园“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