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盛宴彰显经济活力
体育盛宴彰显经济活力
本报记者 李 景
随着钱塘江畔的亚运圣火缓缓熄灭,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承载着亚洲人民追求和平、团结、包容的亚运会,在浙江大地上谱写出亚洲文明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新辉煌。
以体育为媒,走发展之路,以亚运视角,翻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篇章。干在实处,浙江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要求,将亚运会办赛质量与标准推上新台阶;走在前列,杭州亚运会打造史上首届绿色亚运、首个“云上”亚运、首个亚运数字火炬手,一系列“首次”将智慧赛事推上新高度;勇立潮头,诸多企业特别是浙江民企冲锋在亚运一线,将赛事红利充分转化为助力民营经济突围的新机遇。
放大亚运效应
据杭州亚组委统计,本届亚运会创造了3项历史之最:规模最大——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全部报名,共11830名运动员、5711名随队官员参赛;项目最多——共设立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包括藤球、卡巴迪、武术、象棋等具有亚洲本土特色的项目列入本届亚运会;覆盖面最广——除主办城市杭州外,前所未有地设置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5个协办城市。
可以说,杭州亚运会是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竞赛组织难度最高的亚运会。随着亚运会比赛圆满结束,各项服务工作顺利收官,杭州亚组委也用实际行动向亚奥理事会履行了安全办赛的庄严承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深有感触地表示,杭州亚运会在许多方面都将成为榜样,它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何为新标准?杭州亚运会绘就了绿色底色、注入了智能基因、塑造了惠民品牌、谱写了文明乐章,以体制机制优势为引导,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办赛理念和行动力为支撑,为全亚洲奉献了一场高标准的体育文化盛宴,更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之江大地诗画山水、城乡秀美、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同时,国际体育盛会向来都是赛事经济大放异彩的舞台,更是盘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杭州亚运会的各项运营经营收入也展现了一届成功大赛应有的经济带动能力。
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介绍,截至10月7日,杭州亚运会体育比赛项目门票已售出超过305万张,票务收入超过6.1亿元,验票上座率超过92%。“一票难求”的背后,是亚运体验式消费需求的迅速升温、浙江文体旅消费融合创新的供给侧优化,以及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而在赛场外,在亚运热潮带动下,中秋国庆假期浙江接待游客总量、日均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总量等主要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亚运红利的溢出效应凸显。
带动城市提质
亚运会不仅定格了竞技体育的经典画面,也记录了各办赛城市的发展蝶变。从成功申办到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历时8年时间,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过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创造崭新业绩。各办赛城市经过超大规模、超长时间赛事举办,留下的诸多亚运遗产将成为日后经济发展、功能区域拓展、造福百姓生活的宝贵财富。
本次亚运会的智能技术应用让人印象深刻。在推进智能亚运建设过程中,浙江就在谋划后亚运时代科技遗产的应用。“比如,‘智能亚运一站通’平台用户数已突破1亿,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我们计划赛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城市的服务平台。”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张鸽表示,将以智能亚运推动城市产业发展,长远地服务于市民与城市。
“早在亚运会项目场地比选时,我们就已经在谋划后亚运时代场馆利用问题。总的来说,所有亚运场馆、亚运遗产都会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发展。”杭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金承龙表示,杭州开创先河,在亚运会举办之前就将一些比赛场馆面向群众开放,同时,为更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还开发了“亚运场馆在线”数字健身平台,持续做好体育场馆赛前惠民开放。未来,杭州将以“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单项赛事举办”的模式对亚运场馆进行利用。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金华市将办赛与兴城相结合,同步提升城市颜值、人文底蕴、文明韵味。”金华市亚运赛事分指挥部执行指挥长庄凌飞表示,作为典型的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金华的经济开放度在亚运期间得到了明显提升。比如,通过举办“外交官说亚运”活动,9个国家的外交官一同推荐金华并同步推出全国首个境外个人境内移动支付示范场景。“世界超市”义乌收到的亚洲国家体育用品订单也在不断增多。
展现企业担当
市场开发作为历届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赛事提供资金、技术和服务等方面保障的职责。最新数据显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市场开发全业务总收入为53.16亿元,赞助收入和赞助商规模都为历届亚运会最高。新纪录背后是广大企业,特别是浙江民营企业的支持和助力,这也充分彰显了浙江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为工作导向,一以贯之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杭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一直是面向全球寻求合作伙伴,但浙江企业的参与热情格外强烈。”杭州亚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杜梦菲分享了两组数据:一是在176家赞助企业中,浙江企业有107家,占比为60.7%;二是64家特许生产企业中,浙江企业有46家,占比为71%。可以说,杭州亚运会社会化、市场化办赛的模式,成了浙商大显身手的舞台。
杜梦菲认为,浙商踊跃参与亚运主要缘于3个方面。首先,浙江一直拥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以及配套完整的供应链产业链企业,更容易对接亚运会上的生产制造需求;其次,浙商拥有浓厚的家乡情结,企业家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缺席家门口办的亚运会”,生动体现了浙江企业家对家乡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再次,从商业价值看,家门口参与亚运会的性价比很高,无论是从品牌的传播度、影响力,还是从成本可控性以及资源调度等各方面而言,都是事半功倍。
作为最早参与亚运会筹备工作的浙江民企之一,万事利充分运用官方供应商、特许生产企业的双重身份,在亚运会期间收获了极大关注度,其推出的AI丝巾定制成了亚运期间的爆款。
“亚运会期间,日本电视台专门直播了我们从丝巾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用他们的话说,‘中国传统丝绸的最新技术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说,通过服务亚运,公司向世界呈现了杭州丝绸的独特魅力,展现了智能丝绸的创新之美,让世界透过丝绸这扇窗口重新认识企业、认识中国、认识亚运。
像万事利一样,众多参与亚运的浙江民企在家门口获得了充分的曝光,同时,企业的营销曝光以及参与加持,也让杭州亚运会的知晓度和品牌价值节节攀升,真正实现了赛会和企业的“双向奔赴”、能量的“双向叠加”,民营经济在亚运沃土上展现出勃勃生机。(经济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5件国产大型设备从吴淞口岸出口助力几内亚力拓西芒杜铁路建设
- 四川多地按下野猪猎捕“暂停键” 野猪致害防控为何这么难?
- 广西河池(宜州)西过境线高速公路通车 促桂黔合作
- 中国传媒大学和群坡教授:“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是公益的新模式
-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晋升世界自然遗产
- 能源工程建设提质升级 保障经济发展“电量”十足
- 山东持续深化招才引智 激活就业创业“一池春水”
- 克宫钟声响起,俄罗斯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式
- 澳大利亚邮政推出龙年纪念邮票:红底配金龙超有“中国风”
- 安徽开展“守护消费”行动 重点突出旅游教育培训等领域
- 水污染折射美国环境治理弊端(观象台)
-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新增项目:探索“未来医疗”新模式
- 美国加州一架飞机失事 机上6名乘客遇难
- 生态环境部: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
- 2024海峡两岸青年阅读季在厦门启动
- 中国多地政府开展调研走访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沪剧《陈毅在上海》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强对流天气来袭 陕西再迎强降水
- 天津红桥首个城市微更新项目启动 注入城市织补理念
- 别让马拉松赛道成为“鸡娃”场所
- 热门推荐
-
- 2023年中国消费品新增近2000万种
- 培育新生力量 业界聚焦保险行业人才建设
- 中企承建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顺利合龙
- 日媒: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将访美 拟与特朗普会谈
- 国际识局:两国外长吵翻了,以色列和西班牙“杠上了”?
- 中国科学院逾270项成果亮相第二十六届高交会
- 外媒:瑙塞达赢得立陶宛总统选举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等事项备案工作指南》
- 广西罗城:《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精彩上演
- 山西运城16家A级景区实行首道门票半价惠民政策吸客
- 上海专家为胎龄26周、出生仅690克重的超早早产儿完成心脏床旁手术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广西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扩大开放水平
- 珠江水利委员会有力应对北江特大洪水 确保流域防洪安全
- 商务部: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有望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 泰国总理祝贺华裔女性伍伦盼当选足协主席
- 安徽实现全部公安事项“只进一门”就能办成
-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怎样才能不焦虑?
- 国家发改委: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古榕树下感受“太平洋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