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应“多条腿”走路
继“成人小饭桌”风行之后,年轻人又盯上了社区食堂。今年7月份,商务部等13部门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各地民政部门也根据实际情况,对食堂建设、老年人用餐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社区食堂正在各地悄然兴起。
社区食堂一度被称为老人食堂,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社区食堂的饭菜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年轻人也逐渐成为其忠实消费者。随着就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些老年人多了几分担忧,社区食堂场地规模有限,年轻人的进入会不会挤占了他们的空间?服务能不能跟得上?但如果只提供老年人就餐服务,社区食堂也会面临困境:社区食堂规模不大,运营成本较高,只服务老年人会造成顾客群体单一,加上利润并不高,仅靠“吃补贴”维持不了日常经营。长此以往,社区食堂将难以为继。
社区食堂要想走得远,须不断探索求变,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做足服务性,增强生命力。不能仅靠政府“输血”,还要走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道路,努力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经营者在满足老人用餐需求的同时,应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体。用物美价廉的菜品吸引各类人群,努力做到在关心“老年人的胃”的同时,也照顾“年轻人的心”,努力做到全龄友好。
社区食堂也可以通过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广开创收门路。比如,依靠社区食堂配建便利店、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突破单一的用餐功能,不断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合理有效解决社区食堂公益与盈利平衡的难题,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投资的同时,还可以将社区食堂与困难人群就业等相结合。让社区食堂充满生机活力,不断提高社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小小的食堂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摒弃“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尊重规律,多维联动,社区食堂才能走得更远。
经济日报 陈蓉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胞青年行走天津:感受有“范”又亲切的“津味”魅力
- 加沙一救援物资领取点遭袭百余人死亡 多方谴责
- (新春走基层)高铁线上的“夜行者” 春运路上的幕后“护航人”
- 调研指2024年近三成中国雇主计划增加员工数量
- 北约要在日本开设这一机构,马克龙反对!
- 柬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访泰 双方冀2025年双边贸易额达150亿美元
- 中外嘉宾北京共论提升自然博物馆吸引力
- 河北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结束 发现大量汉代遗存
- 广东人赛龙舟,为啥这么“拼”?
- 最快“当日办结” 北京公积金中心新增三种便民服务模式
-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在厦门举办
- 探访长江水上绿色“驿站”:加油购物、休闲娱乐样样有
- 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新办涉税经营主体643.5万户
- 国家林草局: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美国政府的救援行动让我们感到失望”
- 2023国际黄金产业发展大会举办 共探黄金产业新机遇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4亿美元军事援助
- 菲律宾7月通胀率降至4.7% 连续第六个月放缓
- 莫让农民工烦“薪”忧“酬”
- “90后”轨道车司机:当好“钢轨快递”配送员
- 热门推荐
-
-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四年报”有哪些看点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1.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2023年下半年片单发布
- 查明“往黄豆酱里大小便”传言对食品安全和市场公平负责
- 蔚来给出历史最高交付和营收指引:销售能力建设奏效
- 聚焦数智时代 第三届影视译制与跨文化传播论坛举办
- 博拉·蒂努布当选尼日利亚总统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遭乌军袭击已致5死37伤
- 景区降价提质是大势所趋
- 江淮江南北部等地降雨增多 华北黄淮仍有高温天气
- 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于1月14日开幕 产业项目率先发布
- 中越边境线上风情串联 推动边境旅游提档升级
- 深圳全市进入暴雨戒备状态
- 海南临高留客于山海间 特色民宿助推乡村振兴
- (乡村行·看振兴)黄河岸边体验“甜蜜与激情” “体育+农文旅”共促乡村全面振兴
- 广西“鱼米之乡”:抢抓农时插秧忙
- 《武林外传》IP遭横店影视城恶意侵权?网友支持维权
- 国家税务总局简并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报表
- 向“新”而行 文博会绘就文化产业新图景
- 高技术产业成山东省利用外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