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过去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约1/4新增绿化面积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 陈溯)在15日举办的中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发布了美丽中国建设最新成果。
成果显示,中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全球第一。过去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一,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湿地总面积8.45亿亩,居全球第四。中国对508万多株古树名木进行全面保护,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
在防沙治沙方面,中国通过深入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05亿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率先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为世界提供了防沙治沙中国方案。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了国家公园“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目前,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对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打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种群持续增加,东北虎数量超过50只,东北豹数量超过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北京、广州设立了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云南亚洲象北移南归获得世界点赞。
中国已全面建立起林长制体系,现有各级林长近120万名,构建起覆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法律制度框架。(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举行
- 四川南充:非遗文化走进街头巷尾 民众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 “贵州省水书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 (走进口岸看新疆)新疆伊犁主攻四大经济板块 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
- 北京市档案馆将开放24398件档案,亮点有哪些?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价格暴涨超10倍!有人买回去泡水喝防新冠,医生提醒
- 服装市场稳步回暖
- 国际热评:上合“朋友圈”再增员,发展“稳定器”添助力
- 湖南零陵特色农业兴村 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 山东布局建设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 疏通水网“毛细血管”
- 哈萨克斯坦首都迎开学季
-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试点项目建设加速
- 上海:警方连破4起“直播带货”售假案 涉案金额超亿元
- 港澳人士访浙江:冀交流合作向“全面”拓展
- 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完善租购并举发展模式
- 山西黄河生态治理:大河奔流 龙行入海
- 口味较重、不按时吃饭……你有哪些不良饮食习惯
- 北京房山、门头沟防汛救灾一线见闻
- “不要再给我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了!”
- 热门推荐
-
- 俄罗斯客运列车与货运列车相撞 已造成2人死亡
- 商务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
- 今年前10月超12万中国游客赴哈萨克斯坦旅游
- 中国资本市场时隔10年再迎“国九条”
- (乡村行·看振兴)生活即艺术:吉林松花湖岸“绘画村”治愈“Z世代”
- 福建三明气温“断崖式”下降 电力部门确保“温暖”过冬
- 四川: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交付使用
-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组团来河北觅商机 欲打造专业产业集群
- 中国厂商发布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
- 地铁上禁饮食?不必执着于“唯一正确答案”
- 广西非遗美食新潮化:油茶传承人收上“洋弟子”
- 国际社会呼吁彻查“北溪”管道事件
- 新蚕种连起“新丝路” 中乌两国蚕桑产业合作共赢
- 指挥家曹鹏从艺80周年 大爱交响铸华章
- “为了俄罗斯,乌拉!”红场阅兵,普京讲话有何看点?
- 中国铁路便捷化举措不断升级
- 重庆潼南火车站开行入粤返岗列车
- 中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实施,已入库改造项目162个
- 文明的坐标丨古DNA研究揭开“最古老奶酪”之谜
- 义乌江畔的生命托举:从救起一个人到温暖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