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古建筑博物馆”
依山傍水的“古建筑博物馆”(走进传统村落)
鹭溪河畔,玉屏山前,一座新月形状的古村依山傍水。从高处俯瞰,古村宛若一只斜风细雨中振翅起飞的白鹭,若隐若现——这里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村。
白鹭村始建于南宋年间,保存完整的明清客家古建筑有200多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建筑多以客家理念结合赣派风格,气势恢弘,更有数不胜数、造型各异的花窗、木雕、石雕、彩绘等,既古朴厚重,又美观大方,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2012年,白鹭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沿着古代“村落规划师”设计的“丰”字形街道进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村,石板与鹅卵石铺就古老村道,石缝间点缀着碧绿的苔藓,青砖砌底的细细水沟中,清澈的流水缓缓流过。村子的中心,一幢幢祠堂、牌坊、亭阁,各具特色,重重叠叠,紧紧偎依在翠绿的玉屏山前。
淳朴又好客的客家人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房门洞开的祠堂,醇香悠然的擂茶,香气扑鼻的炸鱼条,和着几声随意哼唱的东河戏曲小调,古村的烟火气穿越流转的时光,数百年来生生不息。
鹭溪河畔 岁月悠长
村子的历史,要从村里的古祠堂世昌堂说起。始建于南宋时期的世昌堂位于白鹭村的中心,占地约400平方米,特色是重檐构架。祠堂正门门首巨匾横书“世昌堂”,中门巨匾横书“钟氏宗祠”鎏金大字。
世昌堂是后人为纪念先祖钟舆所建,数百年来历经多次重修扩建。古老的屋檐曾抚过宋元的风,沐过明清的雨,当人们伸手去触碰墙体时,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呼吸。
村里祠堂古宅建造时间跨越数百年,无声地讲述着白鹭古村绵延至今的家学家风。
文庆堂是村中明代建造的著名民居,大门上悬挂“会齐桑梓”的大匾,意为从白鹭古村走出去的人才能够回村发展、建设古村。
村里人“出走”与“归来”的人生经历,也见证着当地独特的商贸文化。赣江自古就是中国水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随着唐代梅岭(大庾岭)古道的开通,打通了运河—长江—赣江—珠江的黄金水上贸易通道,也让江西迎来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盛景。
明代以后,白鹭人利用鹭溪河直通赣江的优势,将周边的竹、木、茶油、桐油等货物通过鹭溪运往外地销售,又将外面的布匹、煤油等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运进来,将鹭溪河打造成经商的黄金水道。
此外,村中的耕读之风亦盛。在白鹭村口,有一座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书箴堂,祠堂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书可读田可耕二事均宜着意,箴有辞铭有训两端俱要留心”。这副对联教导后人,无论将来是读书还是务农,从政抑或是经商,均要尽心尽力,方能有所成就。
从清代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白鹭人争建学堂,一口气建了11所私塾。明清时期,白鹭村共考取秀才568人,举人17名,进士2人。
白鹭村的传统建筑群如琥珀般将千年岁月定格其中,这些建筑既具有封火马头墙、四水归堂等赣派特色,亦有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客家元素,见证着白鹭村团结谦让、和谐相处的历史。
融古汇今 以旅彰文
一场秋雨,滋润万物,古老的巷子在烟雨中别有一番风致。玉屏山中水汽氤氲,若明若暗,一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在往来穿梭的游客面前徐徐展开。深入古村的深街幽巷,古宅纵横交错,到处是恢弘的门楼与精美的花窗、木雕和彩绘。
走到村子深处的王太夫人祠前,高高的门楼下摆着一张方桌,3岁的小女孩扎着冲天辫,睁着大大的眼睛,一旁的母亲正哼着乡音童谣。古祠中如今依然居住着村民一家四口。
不同于许多后期统一规划改造的村落,白鹭古村里的大部分祠堂依然居住着村民,村民们的日常成了古村中一道特别的风景。
“白鹭古村的古建筑大多保护完好,在古建筑修缮方面,白鹭村采取流转一栋修缮一栋的方式,修旧如旧,保存传统建筑特色风貌。截至目前,共完成13座祠堂流转,5栋古建筑修缮。”白鹭乡党委副书记谢云龙介绍。
修古桥、修河道、保护山林、建民俗广场,白鹭村利用项目资金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提升,同时围绕圩镇与古村风貌融合,推进圩镇和古村200余座房屋的风貌改造,古村周围面貌焕然一新。
在古色古香的兴复堂前,几个村民坐在台阶上闲谈,他们聊着古村变化真大,许多祠堂和巷子通了电、亮了灯,大家休闲的地方更多了。
“截至目前,赣县区在古村修缮、鹭溪河整治、停车场修建等方面投入1亿多元。白鹭村一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接待研学团队50余个。”谢云龙说。
走进古村的小巷,几个专家正站在几米高的梯子上拿着放大镜研究门楼的檐角、石雕和彩绘,远处还有些游客在谈论民居前形状不一的抱鼓石。“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还要对古祠堂、古民居等人文历史和村中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讲好白鹭村的故事。”白鹭古村的讲解员王妍说。
“当前古村发展面临一些难题,例如,人才短缺、产品层次粗放,旅游配套产业体系还不完备。”赣县区白鹭乡党委书记罗本昌说,目前急需解决古村内原有水系枯竭,以及通信、电力和排污管网改造等问题。
古村发展依靠古村人。“古村还住着村民,我们通过乡村干部座谈会、乡村夜话户主会、群众代表专题会等形式让群众更加了解古村保护与发展前景规划,形成合力推动建设。”谢云龙说。
“我们正在筹划打造‘客家人的一天’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游览古村。”王妍介绍,游客们来到古村可以吃一顿客家美食、穿一套客家服饰、喝一碗客家擂茶、看一出东河戏曲、听一段客家故事、住一宿客家民宿、学一项客家手艺、赏一次客家民俗。同时白鹭村也鼓励群众参与到文化旅游中来,迈出第一步,笑迎八方客。
本报记者 杨颜菲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龙港漆器体验包热卖 非遗技艺焕新进入寻常百姓家
- 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
- 吉林省将开展千余项活动推进全民阅读
- 广州导盲犬学校开展国际盲人节活动
- 国家发改委:有条件、有能力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从“脏乱差”蝶变为“会客厅” 千年盐湖“盐值”飙升
- “反向旅游”成市场新宠 川西“宝藏小城”迎八方来客
-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发生持械伤人事件 嫌犯被捕
- 种姜“小专家”的田间智慧
- 中新真探:多吃红色的樱桃能补血吗?
- 许多医生都没听过的罕见病,她设了国内首个专病门诊
- 美国前银行家:美若不解决结构性问题 会有更多银行破产
- 美向世贸组织施压,中方对贸易霸凌说不,中美代表日内瓦激烈交锋
- 黄山旅游节在千年古城歙县开幕: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 1.3万亿斤以上,连续9年的丰收答卷
- 链博会“链接”全球,助供应链变“共赢”链
- 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胜出,普京迎接“硬核”挑战
- 古巴驻华大使:古中两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
- 多部中国电影和华语影片亮相第49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热门推荐
-
- “向南极出发”展免费开放 “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系列展览全国巡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谈白酒生产现代化,评国台酒智能酿造实践
- 2024中国国际黄金大会在上海启动
- 沈阳舒心“夜”市启幕 打造度假式招聘模式
- 泰国南部暴雨致泰马边境交通受阻
- 原创爆笑音乐喜剧《我愿意》即将开启全国首演
- 广东省财政下达奖补资金2.3亿元 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 我国首次明确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概念 合力构建三级防控体系
- 俄外长:少数西方国家无权代表全人类说话
- 部分中职招生“火爆” 需理性看待
- 国门卫士王微:在第二故乡戍守边关,做雪域高原群众的贴心人
- 国际锐评|中洪建交再次证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
- “闭幕”不“落幕” 东博会助力自贸区3.0版启航
- “可爱经济”为什么惹人爱?
- 全球机器人在北京“大显身手” 体验“机智”未来
- 《漫长的告白》:华语影坛久违的爱情片?
- 美媒:美防长在医院指挥了打击胡塞武装的行动
- 直播间里的“相亲局”
-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加速抱团“出海”
- 云南保山5.2级地震暂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