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姜“小专家”的田间智慧
11月22日,初冬的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新华村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空气中散发着丰收后的谷香与恬静。姜阁中,整齐摆放的姜种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在这块土地上,14岁的天门镇董店中心学校九年级学生朱晴雨倾注了课余的时间和精力。她结合“回南天”现象进行观察和梳理,助力铜陵白姜提产技术研究,为村民带去丰收喜悦。前不久,她入选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人。
在铜陵天门镇,很多村民祖祖辈辈都种姜。偏酸性的疏松土壤、适宜的气候为白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铜陵白姜纤维少、口感脆嫩,北宋时期即为朝廷贡品,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种植系统还于今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回南天’俗称‘返潮’,是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就是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白姜喜欢温暖且湿润的气候,这时候播种,出芽率高。”脚沾泥土的“小姜农”朱晴雨说起白姜种植头头是道,好似一位种姜“小专家”。
事实上,“小专家”经验来源于积累和学习。打小在姜田里长大的朱晴雨,最喜欢跟着父母一起催姜芽、挖姜田、踩姜垄。“一到种姜的时候,爸妈凌晨四点就起床了,一直要忙到深夜。”朱晴雨心疼地说,即便这样,家里白姜收成有时也不如意。正是这份“心疼”,让朱晴雨从2020年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提升白姜产量。
当年,她所在学校成立气象兴趣小组,朱晴雨第一个报名参加。那段时间,朱晴雨在校内气象站、市气象台之间来回转,实地测量、收集记录、制作统计月报表、曲线图和折线图,并带领小组成员撰写《探究当地“回南天”现象产生条件气象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这篇报告还获得第九届安徽省中小学生气象科普竞赛中学组一等奖。
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家乡许多农作物的种植和“回南天”现象有关。生姜种植和“回南天”有没有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朱晴雨召集几位同学成立兴趣小组,对生姜种植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她随身携带笔记本,一放学就往姜田里跑,蹲在姜田里记录白姜的特性、种植气候、生长环境。
“如果种植过早,因为温度低,很容易出现白姜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的情况。如果土壤水分过多,也很容易出现烂芽的情况。”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测试,朱晴雨发现,白姜在播种时,如果没有踩准“回南天”气候的“点”,就可能出芽率低,出现老姜农所说的“好两年坏两年,不好不坏又两年”,产量起伏不定。
为此,她和同学们将下姜种前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温度和湿度测量出来,并绘制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准确找准下姜种的最佳时间节点,提高姜种出芽率。
2021年3月初,朱晴雨拿出自己的研究资料,认真与爸爸妈妈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能看得出来,孩子准备得很充分,又分析一大堆数据,又给我们讲各种原理,又是做推论,我们应该支持。”朱晴雨的妈妈许红丽回忆。就这样,在父母支持下,朱晴雨在自家姜田里划出一小块“巴掌地”当作试验田。
当春暖升温、土壤湿度增大时,别的姜田还“静悄悄”,朱晴雨就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踩准“回南天”现象节点,开始开姜垄、下姜种。此后每天放学,朱晴雨总是飞奔到她的“巴掌地”,认真记录姜田的温度、湿度,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忘记回家吃晚饭,每天忙得“灰头土脸”。
不出所料,试验田的姜种如期出芽,出芽比爸爸的姜田又早又好。从春种到秋收,时间在大地颜色变换中流逝,在朱晴雨和兴趣小组精心照料下,“巴掌地”里的白姜也迎来了丰收。
“试验田里的姜种出芽率提升了10%,算下来一亩姜的产量就能达到3000多斤,那一亩就能增收4000多元。”为此,“姜把式”爸爸朱胜旺也来到她的地里仔细地又秤又算,不禁竖起大拇指。2022年,朱胜旺把女儿的技术要点也用了起来。
在父母和老师支持和帮助下,朱晴雨结合“回南天”现象研究“姜阁催芽、深翻高垅、遮阴搭棚”等白姜提产技术,并将其制作成课件、“明白纸”和手抄报,推广科学白姜种植技术,宣传白姜文化。“希望通过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家乡白姜的产量和质量,传承、守护白姜文化。这一成果不属于我个人,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朱晴雨自豪地说。
“希望今天的新农人,能成为明天的兴农人,用劳动和智慧创造更幸福的生活!”这是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颁奖活动现场,带领村民致富、续写山乡巨变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对朱晴雨的寄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李莉 杨竹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数字+”模式为贵州七星关区乡村振兴添智赋能
- 免疫球蛋白“错位”
- 不开玩笑,这真是个正经节日!
- 燕之屋新一代鲜炖燕窝发布会暨年度环保成果报告会成功举办
- 巴基斯坦一法院驳回对前总理伊姆兰·汗的谋杀指控
- 中德经贸合作论坛暨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举办
- 大连话剧《老酒馆》即将亮相北京舞台 演绎大连传奇往事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新车注册量上升
- 2012年以来首位 叙利亚任命驻沙特大使
- 意大利一黑手党头目在医院死亡 曾逃亡30年后被捕
- 开创发展新局 2024年双汇业务暨职工代表大会在漯河举行
- 国家邮政局:上半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94.2亿件,同比增长20.5%
- 赓续京华文脉 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举行
- 西门子中国高级副总裁江崇龙:拥抱中国速度创新技术方案
-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
- 蓝领中产化,权益保障也要跟上
- 一季度中蒙甘其毛都口岸跨境无人运输货运量破90万吨
- 夸克发布全新PC端 系统级全场景AI能力升级AI电脑
- 新时代,我看中国丨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中国引领绿色科技发展 欧中合作有望创造更多价值
- 1—7月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开行6529列
- 热门推荐
-
- 俄罗斯发生公共汽车与列车相撞事故致8人遇难
- 美独立日假期变 “血腥周末” 大规模枪击致2死,数十人受伤
- 四川内江:男子搭讪女孩遭拒后打人 已被刑拘
- 一口咬出8个“金元宝”!山东大馒头还藏了多少惊喜?
- 湖南江永持续擦亮女书名片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 海关总署:我国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 花旗在上海落地外汇展业项目
- 中外学者研究显示:1200年内青海湖的锂储量达稳定状态
- 西十高铁汤峪河特大桥箱梁架设完成
- 保供电、保生产、送清凉 各地多点发力战高温保民生
- “2023丝绸之路万里行·共赢之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启幕
- 浙江宁波打造“卡嫂”共富工坊 筑就集卡司机“安心巢”
- 古都开封开行首趟城际货运班列
- 专家:晚期乳腺癌是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挑战
- 天津多举措推动基层健康发展 提升群众就医安全感
- 汉语为桥 “云游”中国
- 全国大众冰雪季黑龙江汽车挑战赛开赛 百辆车冰雪赛道上“竞速”
- 海南自贸港布局临空经济 航空特货“超级运营人”等项目开建
- (经济观察)乘“后奥运经济”东风 广东体育用品出口走俏
- 数字化钻井队:“听着钻机声,我们使劲‘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