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上半年:“钢丝绳”上谋生机
2023年上半年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持续严监管态势。
重拳整治收单业务、巨额监管罚单频出、支付机构加速洗牌……多位受访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第三方支付的2023年,犹如“走在钢丝绳上”, 央行259号文落地执行对线下收单市场冲击巨大,整个行业更趋保守,业务也转向收缩状态;不过,合规线上还有生存线,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线上机构受业绩推动业务表现也有所激进,不过一般也不敢触碰法律红线,新业务市场布局方向主要集中于跨境、航旅、新业务形态(如数字藏品等)……
严监管空前
谈及2023年对支付行业的最大感受,“严监管空前”,是不少支付人士齐齐说到的关键词。
“必然是‘6·30’事件(《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灰色地带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完全合规化运营,支付公司营收挑战确实不小。尽管随着社会经济复苏,支付公司也会迎来一波利好,但与监管压力形成的营收对冲会如何,暂时无法预测。” 一华东地区支付机构从业者坦言道。
华北地区一支付公司高管同样提及了线下机构的挑战,优惠费率追偿,对多家线下机构的追偿确实具有很大的震慑力。尤其是259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的落实,对于真实商户和交易的穿透,对线下收单机构影响较大。
所谓优惠费率追偿,缘起于今年上半年业内热议的“跳码”事件。今年4月底以来,包括拉卡拉、翠微股份、新大陆、新国都、仁东控股多家公司相继自曝“跳码”,把优惠费率给予了并不该享有优惠的商户,从多家公司已披露的在营业外支出“其他”项金额来看,5家公司由“跳码”产生的退还资金总额已超28亿元。
严监管除了对线下收单的整治外,在今年披露的罚单中亦有体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十余家支付机构收到至少36张罚单,罚没金额总计近63亿元。
就在不久前,央行对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开出巨额罚单,其中,财付通因涉11项违法行为类型,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5.66亿元,罚款24.27亿元;支付宝则因涉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等7项违法行为,同样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8.309亿元,并罚款22.31亿元。
从上半年罚单来看,涉反洗钱被重罚的同样不少,例如,被罚常客开店宝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违法行为,被罚款1984万元。
对于2023年监管形势,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从监管角度出发,我觉得支付行业正在从相对宽松的行业整体性规范向细分业务规范演化,预计2023年《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或将正式发布,且其中部分条款或迎来变化。后续,主要还要看检查监督的频率,特别是对于反洗钱和跳码、代理商等问题的查处,后续可能还会更加严格,频率也会更高”。
保守与激进
严监管之下,不同业务类型机构表现也不尽相同。
“活下去应该是所有支付公司目前最看重的事。”前述华东地区支付机构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行业机构应对来看,目前应该是激进和保守并存。“6·30”之后,支付企业面临合规运营、存量机具消耗等众多困境,一方面是保守的保证生存,另一方面也面临激进的库存(代理商为主)和开拓新业务场景。
从多家支付机构反馈来看,受监管影响更多趋于保守的是线下收单机构,过去近一年来监管部门对所有银行卡收单机构的优惠惠率进行了核查,部分地方监管要求收单机构对套现交易进行降额,259号文也要求对终端商户和交易进行穿透,都使得线下机构业务更加保守。
也有人士透露,部分线上机构受业绩推动表现有所激进。不过整体来说,近年来由于严监管的原因,机构普遍提高了对风险的重视程度,再激进的支付机构一般也不敢触碰法律的红线,创新主要集中于跨境、航旅、新的业务形态(如数字藏品等)、下沉的聚合支付等。
就在7月17日,PingPong回应称“已落地和AliExpress速卖通的平台合作,支持中小跨境电商卖家通过更多平台展业全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同行走出去,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也有更多企业参与到跨境支付行业中来,这意味着跨境支付和全球市场已经成为行业认可的具备广阔增长前景的领域”。
另外,一家不久前完成股东变更的支付公司从业者也表态,“上半年主要忙于控股股东的变更,后续一方面会加强对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支持。另外会加强电商场景,尤其是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拓展”。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2023年已经过半,整体来看,支付行业危与机并存,一方面,从牌照续展等情况来看,支付洗牌程度继续加剧,一些机构主动或被动退出市场,使得存量玩家继续减少,另一方面,巨头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取支付牌照进入市场仍在持续,反映出支付牌照仍具有市场价值及其含金量。
不过,支付公司目前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压力,苏筱芮进一步说到,伴随着支付流量的逐步见顶以及获客费用的上升,获取增量客户的难度仍处于高企状态,另外则是维护存量客户,尤其是中小商户方面,如何强化准入和日常巡查,防范洗钱、套现等风险仍需要支付机构进一步提升水平。
危中谋生机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模式,博通分析的数据显示,条码支付、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加在一起超过400万亿元的年交易规模,每条产业链的流水分润都能超过1000亿元。
展望后续,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预计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在2023年全年会有较大反弹,预计部分支付机构的业绩也会随之有所上扬。
王蓬博指出,上半年虽然部分机构受到“6·30”大限的影响,提高特殊场景的费率,但也是部分机构为了避免商业违约,希望代理商自动流失的举动,银行卡收单市场仍是一个稳定且有较高收益的市场;不过观察预付卡市场,可以预计的是仍然不会有大的起色,目前来看,多用途预付卡的网点和使用场景限制仍然没有解除的迹象。
另外,在业内看来,支付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和商业数字化入口的地位不会改变,从互联网平台热衷收购支付牌照就是最好的证明。从支付业务模式上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目前已经步入产业稳定期,表现为产业链分工明确、份额固定、监管政策完善,而且已经形成巨额存量空间。
在王蓬博看来,目前阶段,主要是行业要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做出改革和出清,部分支付机构应该抛弃旧的灰色地带收入,尽早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博通分析认为,支付机构企业数字化服务将成为下一个各家支付机构和聚合支付服务商竞争的重点领域。
展望后续,苏筱芮则认为,目前市场仍有三类机会,侧重于技术方向,以刷掌支付为代表的新型生物支付手段,“掌纹+掌静脉”双因子验证模式能够严密商家的风控防线,为商家带来安全、便捷的支付收款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频繁进行支付的场景下,如餐饮、零售等行业,刷掌支付可以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另外则是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及硬钱包的应用,此外还有AICG+支付助力商户经营的具体应用,例如已有头部支付机构探索为小微商户提供生成式软件,助力其快速产出宣传文案、海报等,以技术为导向助力商户数字化经营将是支付机构重点比拼的赛道。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苏丹冲突双方达成7天停火协议 22日起生效
-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3站:换个视角看彩虹张掖
- 拜登提名万事达卡前CEO彭安杰出任世行行长
- 京剧“虞姬”走进昆曲《牡丹亭》——专访梅派青衣炼雯晴
- (新春走基层)一句承诺,守护“小院”62年
- 行走赣鄱看非遗:江西樟树非遗剪纸焕发新活力
- 1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66元 上调25个基点
- 《沪苏浙皖行业协会商会共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在苏州发布
- 用跑步宣传北京中轴线文化 近80位跑者完成百公里环湖接力跑
- 老年人怎么吃才能高效补钙?
- 粤提高城乡低保最低标准 广深低保最低每月1206元
- 上海全面推广人工智能精准医学检验 AI+医疗造福患者
- 5万职工在线抢课,1小时内课程“爆满”
- 刚撸完铁就被同学喊出去玩 18岁男孩1升调制酒下肚“肌肉溶解”了
- 今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5次刷新单月发运量纪录
- 中央救灾物资、社会援助物资已运抵西藏地震灾区
- 北京交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 受灾群众推行“延期办”“容缺办”
- 青海打造“四好农村路”:路网延伸 风貌多样
- 土耳其强震已致叙利亚政府管辖区1414人死亡
- 虚拟人“唱响”数字经济 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举办
- 热门推荐
-
- 胶东“土味”砂大碗重绽光华
- WAIC2024凸显AI赋能社会治理 法律科技集中展示
- 安徽马鞍山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 浙江建德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安徽聚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累计建成5G基站11.4万个
- 南铁迎来2024春运返程客流高峰 单日客流超百万人次
- 阿拉善百万光伏项目并网送电:“光”耀沙戈绘就生态绿颜
- 亚外长:亚美尼亚不打算加入北约 目前不在议程上
- “超过98%”,北约秘书长:北约已向乌克兰交付承诺过的几乎所有战车
- “五一”假期预计中国口岸日均出入境176万人次
- 总台记者专访丨南非学者: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将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 潘鹤与新中国雕塑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 门头沟区干部熊丽在抢险救灾中牺牲 年仅36岁
- 中国科学院庆祝建院75周年:出版新书讲述75个首创故事
- 江苏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收入441.24亿元
- 中国“网红小城”柳州端午假期火热 接待游客119.1万人次
- 纽约联储:美国工人对薪酬和工作前景更加悲观 忧虑程度达十年最大
- 85后女品酒师:告别化妆品香水,跻身国家队
- 音悦台回归 在线音乐物是人非
- “危险性非常高” 日本多地发布暴雨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