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近日召开第二次会议指出,充分发挥我国综合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从中长期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以及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近年来,全球经贸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
应该看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必须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要素进入国内市场。
要充分认识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对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随着我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作为连接中国市场与全球资源要素的重要桥梁,外资企业已经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在扩大市场规模、满足消费需求、提升创新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外资企业为中国市场贡献了大量终端产品,并通过建设经营配套体系,创造了大量中间需求,从多个环节促进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其次,外资企业将大量优质商品引入中国市场,丰富了国内消费者选择,更好满足了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此外,外资企业为了更好适应中国市场需求,调动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大在华研发布局力度,强化与中国企业创新合作,成为推动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要多措并举降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成本,稳定发展预期。市场资源要素的选择有其自发性,哪里的发展空间大、投资成本低、经营政策稳,资源要素就流向哪里。降成本、稳预期,才能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要素选择中国市场、留在中国市场。
要扩大市场准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发挥好各类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已宣布的准入政策要抓紧落地见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及时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深化与外资企业、在华外国商协会的常态化交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提供便利,努力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
金观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特写:浙江建德暴雨红色预警的12小时
- 320件文物精品亮相 《西厢记》文化展在粤博举办
- 为啥外商都爱往义乌跑?
- 夏日夜游玩法“上新” 点燃消费市场活力
- 韩媒:历史有50年,“香蕉牛奶瓶”申请成为韩国文化遗产
- 江苏7月11日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江西鄱阳湖举行第28个湿地日活动 书写“共生”之美
- 国内首创DSC通信分集接收系统投入使用
- 朝鲜谴责美国核潜艇驶入韩国釜山港
- 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邢少云:把麻风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 外媒:以色列袭击加沙城一处住宅 至少8人死亡
- 江西省台办:过去十八届赣台会累计签约项目1143个
- 尽快建立反诈屏障 阻挡“AI换脸”诈骗潮
- 中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限制“清零”
- (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 票房破80亿!多样惠民活动助燃暑期观影热潮
- 南方将迎强降雨 部分河流或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浙江启动“千方百剂”下基层 让中药制剂成“共富好药”
- 天津举办首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促进大会 成立天津市轨道交通协会
- 青海首个省级电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筹建
- 热门推荐
-
- AI系统发展出类人脑特征 会用与人相同的思维来完成任务
- 河南方城通报学校火灾事故情况 涉事学校7名责任人被依法控制
- 河南“一揽子”惠企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 文化中国行丨看明代“世界地图”寻访中国与海洋的交集
- 杭州争“开门红”:保障企业用工动作频频
- 大港油田刷新国内侧钻井尾管下入最长纪录
- 北京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
- 国际最新研发出机器-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 可执行语音识别等任务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
- 多地网约车新增按下“暂停键”,灵活就业者还能入场吗?
- (经济观察)中国绿色转型成色十足
- 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吉达领事馆附近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2死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 各方期携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 山西多维联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难题
- 类型创新颠覆想象 电影《解密》观摩研讨会举办
- 14.5万立方LNG入库保障广州市民温暖过春节
- 泰国政府拨款解决鲫鱼泛滥问题
- AI“魔改”国产老剧有风险 专家:存在多种侵权行为
- 氢燃料电池汽车困局调查 年销不足万辆 加氢站成本高利用率低
- 青海2024年将完成国土绿化及生态修复55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