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游玩法“上新” 点燃消费市场活力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周静圆)在夏夜听一场露天音乐节,约上三五好友来一次户外骑行,去人流如织的大排档吃一顿烧烤……炎炎夏日,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大力发展夜经济产业,多样化夜游玩法“上新”,进一步扩展夜间消费场景,为文旅市场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市、夜食的出现,让城市的夜晚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晚上六点,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的埌西夜市早已人声鼎沸,热气腾腾的烧烤、香气扑鼻的烤鱼、清爽可口的甜品……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
“带孩子来南宁玩,正好路过埌西夜市,在外边看觉得环境还不错就带孩子进来吃点东西了。”游客黄先生手拿小吃,分享了他的感受。
入夏以来,河北正定、江苏盱眙等地夜市热度攀升;北京举办“深夜食堂嘉年华”“簋街不夜节”等活动,聚焦夜间餐饮消费,各类小吃香气四溢,人声鼎沸,热闹欢腾,传递着城市的热情与活力;近日,“2024不夜重庆生活节”开幕,重庆将陆续推出系列惠民优惠活动,预计发放千万元红包消费券。
各地聚焦“夜经济+科技+文旅”深度融合,让夜游更具科技感。北京延庆推出“妫河夜画”夜游体验活动,融入灯光、置景、全息投影等多媒体特效,游客可乘船游览历史悠久的妫河畔;甘肃嘉峪关通过激光投影、数字科技等多元形式,推出关城夜游灯光剧,展现“天下第一雄关”的别样魅力;江苏南京打造“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空间,以四大数字场景再现太虚幻境,重现《红楼梦》经典场景……数字技术不仅丰富了“夜经济”,也推动了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有故事、有场景、能长见识的博物馆夜游项目,也为众多游客打造了更具文化味的夜游体验。
据介绍,7月以来,北京20余家热门博物馆深入挖潜,采取延时开放、错时闭馆等措施,更好满足观众参观需求;上海45家博物馆将在周末晚间掀起“博物馆奇妙夜”热潮,不仅延长开放时间,还结合特展、互动体验、文创市集、露天电影播放等多种形式,让观众走进丰富的文化体验空间。
从夜市小吃到夜间旅游项目体验,“夜经济”延长了消费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此前表示,夜间经济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内涵,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夜晚已成为人们工作以外放松和社交的重要时段。同时,城市功能逐步从生产向消费转变,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也在加速释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开年首月末 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7.77万亿元
- 共建“一带一路”·上海说丨在上海,遇见世界
- (新春见闻)书香中的年味:多彩“文化大餐”迎新春
- 四川省人大代表苏拉王平: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场地代替“野生网红徒步点”
- 福建宁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 “Z世代”遇见长寿乡:慢生活里寻找“小确幸”
- 菲律宾爆炸事件已致11人死亡 菲总统:令人发指
- 民主失真、政治失能严重侵蚀美式人权根基
- 国家自然博物馆:7月延时开放8月增加夜场
- 三亚南繁耕地配发“电子身份证” 数字化助力高效监管
- 只此青绿,何以是“浙”里?
- 中国精品咖啡第一县孟连咖啡精品率升至62%
- 重庆免税品消费市场火热 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逾2倍
- 一个人的810万双眼睛
- (经济观察)“智囊团”共议以改革创新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 北京人艺新排跨年大戏《迷幻》将登台
-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彭博针对金融业推出大型语言模型BloombergGPT
- 秋日里的中国太太太太美了!每一帧都值得收藏
- “90后”天津非遗传承人:让传统宫廷技艺焕新彩
- 热门推荐
-
- 房产经纪人李旭文:闭上眼睛去感受,帮助视障客户构建家的模样
- 着力优化环境 福建促民间投资“会投”“能投”“敢投”“想投”
- 围炉煮茶手冲咖啡,艺术为媒反哺城区发展
- 台风“马力斯”携狂风暴雨登陆广东
- 特步陷北半马“假赛”风波,为何运动品牌都爱“卷”马拉松?
- 打卡珠峰之乡 发现最美铁路
- 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 格力回应被判赔偿奥克斯5849万元:不实信息
- 泰国官方预测小长假将带来166亿泰铢收入
- 业内建议网红游乐项目统一安全标准
- 被裁决不具备伊利诺伊州初选资格 特朗普团队:将上诉!
- 上海古风市集兴味浓 外国友人沉醉其中
- 一线调研丨山东青岛奋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 长征故事 | 打草鞋为什么是红军将士必备技能?
- “石榴花开美京城” 第三届56民族团结跑成功举办
- 穿越代际?凤凰传奇如何“拿捏”年轻人
- 俄国防部:俄军一夜内击落乌军50架无人机
- 治理“假就业”,关键何在?
- 俄媒:扎波罗热核电站遭乌军无人机袭击
- “二战”高考、成功保研 当年的留守儿童走进联合国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