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发出机器-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 可执行语音识别等任务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最新发表一篇生物计算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机器-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以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这一研究凸显出一种可能的方法,或可克服现有计算硬件的一些限制。
该论文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成为关键驱动因素,近年来对算力的需求急剧增加。不过,随着这些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运行它们的底层计算硬件的能效和性能却难以跟上。为此,受人脑结构功能的启发,研究者正在开发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以设计用于更高效地运行此类模型。
大脑类器官是用人类多能干细胞人工培育而成的三维聚集体,它会发育出类脑组织,能够复制发育中大脑结构的特定方面。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郭峰和同事及合作者开发出一种混合神经形态计算系统,部分是传统计算硬件,部分是大脑类器官。这种类器官的特点是集合了不同类型的脑细胞,包括早期阶段和成熟的神经元,以及早期类脑结构(如脑室区)的发育,以形成、发挥和维持神经网络功能,这一类器官从电刺激得到输入信号,经神经活动发送输出信号。
论文作者将类器官与一类被称为储备池计算的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这是一个动态物理存储层,可根据一连串输入信号捕捉和记忆信息。在输入和输出层使用了普通计算硬件,输出层受到训练可读取储备层,对原始输入数据进行预测或分类。
他们的研究表明,该混合计算系统能够被用于语音识别,经训练改进后能达到约78%的准确度,但与具有长短期记忆的人工神经网络相比,该系统在使用同一数据集时准确性稍逊。
论文作者表示,大脑类器官只是系统的一个部分,更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尚有待演示。
《自然-电子学》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随着这些类器官系统的复杂性增加,对于学界而言,研究含有人类神经组织的生物计算系统的相关诸多神经伦理问题变得重要。他们认为,创造出通用生物计算系统可能还要数十年,但这一研究有可能就学习、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影响等机制产生基础性的见解。(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 极端天气频发何解
- 江西新能源产业合作交流会举行 推动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
- 安徽合肥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 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坚守32年“中式摇滚”
- 国家大剧院制作经典喜剧《一仆二主》将再度登台
- 黑龙江“百日行动”热推冰雪游 加强与粤沪浙皖互游合作
- 木偶剧《东方白鹳》扬州首演 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春节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同比增长约3.7倍
- “无人机违规进入揭阳潮汕机场禁飞区”涉事人员已被刑拘
- 2023年中国光热示范电站逐步进入稳定发电期
- 河南文旅“龙”重登场 假期前4天接待游客2970.4万人次
- 北方各地滑雪场纷纷启动造雪和景区提质改造工作 提前布局冰雪经济
- 云南严惩跨境犯罪 2024年审结6000余案
- 闽台业内人士共议休闲渔业合作
- 全国认定历史建筑6.72万处
- 服务药物研发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一专项AI驱动对话界面
- 一票难求,天下苦“黄牛”久矣
- 各地少先队“六一”期间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实践活动
- 上海上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速较快 体现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
- 热门推荐
-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安吉“村咖”刷新中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
- 农产品上行丰富市场供给 乡村电商铺就消费快车道
- 广州从化冻眠荔枝首次出口
- 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传出爆炸声
- 冷空气携大风降温继续影响我国 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降雨降温在即
- 第六届进博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去年
- 陪蔡磊迎战渐冻症的日子
- 寒潮冻彻中东部地区 东北大部迎来强降雪
- 救护车司机直播飙车被行拘,安全岂能给流量让路?
- 风雨阻止不了一朵棉花的洁白
- 云南镇雄县再搜寻到5名失联人员
- 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揭开面纱
- 观瀑布、赏陶瓷……多地文旅活动“上新” 消夏纳凉有了新去处
- 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 出版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
- 10项重点任务 山西出台方案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疫情封控期,如何正确呼叫“120”?
- 代收货款159元,货物价格不到0.3元?
- 中国(尚志)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当地木耳市场年交易额超150亿元
- 暴雨蓝色预警!11省区将现大到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