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原标题:健康“医”点通
寒露节气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人民网记者 闫妍
今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余学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寒露时节起,天气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
在饮食方面,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香燥和生冷食物。由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宜食梨、苹果、葡萄,以及银耳、莲藕、百合等具有润肺、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适时添衣 注意保暖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注意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早睡早起 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散步、爬山等。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但要避免雾天进行室外活动,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调畅情志
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被问现年80岁拜登能否完成第二总统任期,白宫发言人模糊回应
- 守护万家平安的“龙年龙警”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广州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
- 代表委员支招上海入境游“流量”变“留量”
- 交通运输部:7月份共收到网约车订单信息8.21亿单,环比上升7.6%
- 华裔青少年在清华上“建筑课”:很喜欢北京的红砖绿瓦
- 阎维文携“男团”再登北京音乐厅唱响“永远的小白杨”
- 赏花经济别样红
- 浙江迎降水间歇期 气温将重回“2”字头
- 滴滴举办第五届司机节 “橙意保障计划”发布十大承诺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5.9%
- 戏曲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开启中国稀有剧种的传奇之旅
- 石破茂在日本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
- 世界首例大型站改钢结构整体跨线顶推成功
- 前5月中国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3.8%
- 一个冒险失败的文艺片导演:可能那个时代已经过了
- 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启动
- 元代大儒赵复墓碑现身湖北云梦 弥补理学经典缺憾
- 叙利亚军方:反对派武装已进入阿勒颇市大部分地区
- 热门推荐
-
- 江西南昌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3年进出口总值达1112.9亿元
- 江苏举办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共话产业未来
- 黎巴嫩多地遭以色列战机袭击 已致2人死多人伤
- 5月北京PM2.5月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9.7%
- “源·缘——闽台艺术展”亮相国博 诠释“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
- 罗森退市 便利店“大浪淘沙”
- 泰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干旱 外出觅食大象踩死村民
- 绽放自然之美!贵州初步监测发现陆生野生动物近200种
- 中缅边境打洛口岸连续3日出入境旅客突破6000人次
- 图解: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
- 宁夏首次进口液化石油气
- 1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回升明显 企业对消费市场信心稳步增强
- 青海油田:2024年油气生产转入冲刺收官阶段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石河子!
- 恒生香港交易所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正式推出
- 江西多地为户外工作者撑起“清凉伞”
- 黄淮和四川盆地等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南方高温天气持续
- 欧盟向乍得追加1000万欧元援助应对苏丹人道主义危机
- 专家学者福建泉州共话南戏及古老剧种的传承发展
- 这个旅游日,用最“野”的方式,打开云南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