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科技服务业晋升为支柱产业之一 占GDP比重首超10%
7月11日,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召开。 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刘文曦)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了145.1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比重首次超过10%,晋升为昌平支柱产业之一。
这是记者11日从“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上获悉的。
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表示,科技创新是昌平的最大优势,也是驱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区内的未来科学城作为“三城一区”枢纽型主平台,既有大量原创科研成果,又有承接产业化的条件。
支现伟介绍,科技服务业方面,2022年昌平区共输出技术合同2390项,成交额超过360亿元,较2021年翻了一番;新增专利授权量1万余件,同比增长6.8%;去年昌平区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了145.1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10%,晋升为昌平支柱产业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经有78位战略科学家创办的企业落户昌平,比如:邵峰院士创办的炎明生物、王晓东院士创办的维泰瑞龙等。支现伟表示,为了推动研发经济破题,昌平区将科技服务业、科创金融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保障,也就是“3+2+1”中的“2”,以此打通科技、金融、高校、产业之间的链接。
科创金融方面,昌平区积极融入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联合市金融局等5部门出台了科创金融政策,推动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成功落地。
同时,该区还率先建立了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政府性投资母基金群规模已达到340亿元,助力20多家企业上市。支现伟表示,未来三年,昌平区将推动母基金群规模达到1500亿元,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校城融合方面,昌平作为一个大学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机遇。
今年,昌平区出台了校城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教引领、人才兴昌、成果转化等“五大工程”。
目前,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已经开工,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也在加速落地。同时,昌平区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在全区建成“双创”孵化空间64家、面积240万平方米,为大学生们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体验、新场景 我国“春日经济”持续升温
- 冠军中国,青春接力!“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四季)”举行上线活动
- 日本和歌山县北部发生4.0级地震
- 2023首届“天涯诗会”将于9月启幕
- 江南南部华南中北部有强降雨强对流
- 安理会紧急审议黎以局势 中方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 长江中游部分航段实施汛期临时交通管制
- 今年前10个月天津口岸发运中欧(中亚)班列货物超5万标箱
- 宁夏援外医疗队开设“中文角” 为非洲医护培训汉语
- 何以“又高又新”?兰州高新区多措激发创业活力
- 中俄将继续巩固能源矿产粮食等贸易规模
- 北京发布新版专技类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规范预收资金存管
- 莫让露营经济“来去匆匆”
- 普京:愿为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和平条约发挥作用
- 安徽截至9月底实有各类经营主体近818万户
- 到2025年 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拟达1.8万亿元
-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推动存储产业发展?
- 新疆兵团:盐碱地变丰收田 万亩水稻穗飘香
- 北京IPv6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第一 推进技术创新应用
- 重庆两江新区将建绿色低碳数字能源城市先行示范区
- 热门推荐
-
- 税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走进中国乡村) 广西博白:一根草“编”出大产业
- 美国“印太战略”难以跳出三大悖论
- 国家发改委:支持广州南沙大胆开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
- 柬埔寨旅游升温 期待中国游客回归
- 抢救仅1100克超早产儿 重庆医生首次为超早产儿做床旁手术
- “北溪”管道被炸,美国欠世界一个解释
- 长春科技赋能城市绿化 成功探索治理新途径
- “繁花”出海传递中国年味
- 食在东乡:万人同享平伙宴 共探民族风味传奇
- 用戏剧传递真善美
- 大藤峡船闸过闸核载量突破3亿吨
- 儿童用药新进展:药片变小、肿瘤可筛
- 中国驻加纳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 这些公交和公园可以用数字人民币买票啦
- 首届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将于7月3日至6日在泉州举行
-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脉动——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侧记
- 货拉拉女性货车司机从业报告:33%女司机收入超过家庭收入一半
- 上半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9279亿元
- 湖南常德一学校门口发生撞人事件 有人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