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福建:客家祖地水稻制种插秧忙
宁化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 黄尉峰 摄
中新网三明7月11日电 (雷露微 黄尉峰)“今天插的是母本,插在父本秧苗之间,从左边开始插,一行插8株,间距保持在16公分左右……”11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黄坊村高标准农田里,制种大户黄泽林正指导村民移栽水稻制种秧苗。
宁化县是客家祖地。近年来,宁化县充分发挥气候、地形、耕地等资源优势,开拓“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农户通过杂交水稻制种、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方式实现持续增收。
据统计,今年宁化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4.5万亩,预计可收获种子920余万公斤,产值可达1.6亿元。
水稻制种秧苗分父本、母本,插秧模式和普通水稻截然不同。黄泽林从2016年开始种植水稻制种,从当初的几亩发展到如今的40余亩,是村里的制种“能手”。他说,“父本一般提前5-7天移栽,算好时间后移栽母本,让它们在花期相遇,再配合赶花粉,才能确保水稻制种增产增收。”
经指导后,村民们头戴斗笠,卷起裤脚,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手一株,娴熟地将嫩绿的秧苗插入田里。黄泽林当天雇请了30多名村民移栽秧苗,每人每天140元,按日结算。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他们边插边聊,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黄坊村是个典型的山村,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温光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与显著的生态优势,让这里成为水稻制种产业的沃土。黄坊村瞄准发展势头,2016年以来先后引进多个制种企业,采取“订单式种植、公司统一收购”模式,由制种公司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让制种产业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黄坊村党支部书记黄庆禧介绍,村里的水稻制种采取“支部+公司+村民”模式,今年发展水稻制种1200亩,涉及农户近百户,每亩收入有3000多元,预计总产值36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近4万元。2021年,黄坊村被评为水稻制种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连着国家粮食安全,关系老百姓的饭碗。今年,曹坊镇全镇水稻制种面积达5000亩,涉及的农户数有390余户。(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建成本高昂 有毒污染难解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后问题重重
- 成都跨境旅游蓄势待发,旅行社:接到三年来最多的咨询电话
- 江南风+藏式风 青海“黄河民宿第一村”见真章
- 2023中食展(广州)开幕 全球顶级食材荟萃
- 春节假期“上半场”:消费市场热力十足
- “双节”长假西安天气“开盲盒” 时雨时晴游客乐享“慢生活”
- (新春见闻)北京中轴线上“声”“情”并茂品年味
- 跨越80年的友谊:战争记忆中的中英合作
- 菲律宾马荣火山喷发风险上升 阿尔拜省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基民族复兴|教育时评
-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南方将有降雨
- 日本地震致多条新干线停运 震中附近有核电站
- 全国首条525千伏直流海缆通过预鉴定试验
- 男子高速上驾车逆行引事故又剐蹭警车逃逸被抓
- 浙江德清:37个民族“火把节”载歌载舞
- 5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65%,5年期以上4.3%
- 年内多家相关上市公司发布近百起重大项目中标公告
- 颐和园流失海外宝云阁铜窗芯“回家”
- (新春走基层)广西客家铁警守护春节返乡路 每天巡线10公里
- 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 “借钱消费”不可任性
- 热门推荐
-
- 把家安在广武长城的守护者:守好长城,才能守好家乡
- 国产超声刀技术进入“7毫米”时代
- 年产7400万度清洁电能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启动发电
- 图恩的“忠诚测验”
- 广东省公安机关集中销毁非法枪爆物品
- 小新Talkshow:美国列车脱轨释放毒气,危害究竟有多大?
- 重庆市连续16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强降雨致福州闽侯村庄被淹 森林消防连夜紧急转移民众
-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
- 家用美容仪市场迎来新变局
- 专家学者来渝建言长江文化建设
- 挠力河保护区首次记录三种植物“新物种”
- 读懂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专家建议:从四个维度创新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 中国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半年 八类家电产品品种同比增33%
- 英国医生罢工要求涨薪抵通胀 病人抱怨就诊遭推迟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船造何以扬帆四海?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巴山蜀水竞风流——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观察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情况
- “松光里”尝试的一场救赎:借策展润文化 入眼更入心
-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去世,国葬安排将公布 生前多次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