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脉动——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侧记
“遇见中国·遇见新时代”中蒙媒体上海江苏行联合采访活动于近日落幕。来自蒙古国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今日报》等23家蒙古国主流媒体及中国中央媒体的40余名记者来到上海、江苏,围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内容展开全媒体采访报道。蒙古国记者在切身感受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脉动”的同时,也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图景介绍给蒙古国民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象让我印象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是许多蒙古国记者的兴趣所在。在上海豫园历史风貌保护区,蒙古国记者们不惧烈日,在这座设计精巧的明代古典园林中流连忘返。“这里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修缮,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蒙古国《今日报》记者米格玛尔吉日嘎拉说。
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蒙古国记者们再次被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古建筑保护所折服。蒙古国胡门赐网记者孟赫苏伦嘎向导游详细了解当年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的烧制过程之后,连连赞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特意为苏州之行穿上汉服、搭配发簪的蒙古国宝勒德网记者敖特根图雅精心挑选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保留着原来的样貌,也能看到许多身着传统服饰的人走在小桥流水间,很有意境,非常美”。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象让我印象深刻。”在南通五山滨江片区,面对眼前一江清水、两岸葱茏的美景,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乌干巴雅尔发出感叹,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因工业集聚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他表示,从长江“十年禁渔”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从捕鱼人到护鱼人”展现了中国不仅重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也关注民生,为长江渔民创造了更好的工作条件。“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肯定,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目前,在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的倡议下,蒙古国正在进行种植10亿棵树的活动。看到五山滨江片区的生态修复案例后,蒙古国网络发展联盟主席孟赫都拉深受触动,表示蒙古国在很多领域需要向中国学习经验。“我们不向这么好的邻国学习,向谁学习?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是绿色的,路上几乎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是绿色环保的电动车,而我们正面临荒漠化、空气污染和道路拥堵等。总统先生的提议非常有意义,现在我国每个公民、每个组织以及政府部门都参与其中。”
“有趣、强大、开放的中国”
第一次来到中国长三角地区的蒙古国记者协会肯特分会记者钢其木格,用“有趣、强大、开放”形容此行对中国的感受。在江苏启东吕四港开发区,采访团抵达港口时,一艘货轮刚刚靠岸,浑厚的汽笛声与一排排集装箱和远控桥吊深深震撼了来自内陆国家蒙古国的记者们。钢其木格说,蒙古国没有海港,因此港口对蒙古国民众来说非常新奇。港口运营是体现地方实力的关键因素,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吕四港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交会点。乌干巴雅尔表示,吕四港开发区面积很大、规划明确,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安全领域做得非常到位,正在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这让他深感钦佩。蒙古国正计划通过更多中国港口进口货物。今后,蒙古国记者也将继续报道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例,加深蒙古国民众的了解。
无人驾驶汽车堪称此行对蒙古国记者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技术。在上海西井科技公司,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在中蒙边境内蒙古策克口岸投入使用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Q-Chassis后,蒙古国记者们将工作人员团团围住,详细询问人工智能芯片、工业级AI摄像头、智慧物流等相关情况。策克口岸是中蒙两国煤炭交易的重要枢纽,这款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卡车进一步提升了口岸通关效能。蒙古国达日达斯网记者乌尼日陶格套表示,要想促进港口复苏、增加出口量,节省人力、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就在几天前,蒙古国总理访问了中国,双方计划在中蒙边境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这将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苏州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智控中心,蒙古国记者们不停地向中心的工作人员询问道路测试示范区内无人驾驶车辆的相关细节。蒙古国今日网记者阿伦高娃坐在虚拟驾驶互动舱内,一边从各个角度拍摄,一边对着摄像头解说。“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无人驾驶汽车,今天第一次体验自动驾驶,感觉奇妙又兴奋!”她告诉记者,她的视频节目主要面对年轻观众,计划把此行的真实感受制作成轻松的对谈节目,带领20多万粉丝一起感受中国的魅力。蒙古国网络联盟索宁网记者朝亦扎勒表示,他2019年曾来过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当时的主题;如今再次来到中国,感到全社会正朝着人工智能、未来科技领域发展,切实体会了中国的发展速度。“我相信蒙古国民众也会特别关注科技、电子、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成功案例。在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梦想吸引着每一个人。”
除了高科技推动的工业领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深受蒙古国记者的欢迎。在上海熙香艺享AI餐厅,他们品尝了机器人现场制作的番茄炒蛋;在苏州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思必驰,他们对语音控制的升降晾衣架、室内照明、可翻译的语音盒子等智能家居产品赞叹不已。孟赫都拉告诉记者:“对于Z世代的蒙古国网络媒体记者来说,这次不仅走进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也看到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新鲜、美妙,令人难忘。”
(光明日报记者 蔺紫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北宜昌打造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三峡路径”
- 供美军配件比市价贵近80倍?波音公司又摊上事!
- 广西北海遭遇特大暴雨天气 强降雨仍将持续
- 七部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 浙江宁波最大水路客运码头建成 甬舟互动再拓新通道
- (新春走基层)从自制腊肠到挥舞水袖 国际友人沉浸式体验江南年味
- 北京:老人们做核酸不再跑远路了
- 防范噱头营销 短期健康险迎整治风暴
- 专家初步判断:津南区八里台镇局部地面沉降属于突发地质灾害
- (乡村行·看振兴)生态助力,黄河内蒙古沿线民众过上好日子
- 沈阳:招商引资持续发力 装备产业向新而行
- “良药”不“苦口”:年轻人爱上新中式养生
- 武夷山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评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
- 供需如何理顺,谁在主导市场,“流感网红药”需求暴涨背后
-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 破案中展现多面人性 雷米《宽恕之城》全版权开发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九江!
- 德国总统在波兰参加华沙犹太人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请求“宽恕”
- 俄官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抵达扎波罗热核电站
- 热门推荐
-
- 听编钟旋律观木塔工艺 中国科技馆推出《触摸科技》第三季科普片
- 财政部:截至6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1.1%
-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密集“上新”
- 2024青岛国际车展启幕 智能汽车科技受关注
- 中粮推出进口大米新品牌KING FOOD
- 广西“十一超级假期”游客数量“井喷” 边海民族游成新时尚
- 被拐27年 湖北咸宁小伙终与父母团聚
- 外媒:泰国总理选举投票推迟 新政府依旧“难产”
- 《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2022》在珠海发布
- 企业代表齐聚新疆昌吉共谋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
- 赛后场馆利用样本:张家口冬奥村的康养转型记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辞去执政党前进党主席一职
- 龚琳娜24节气古诗词合唱音乐会品“流动的时光”
- 联合国:2024年全球人道主义工作者遇难人数创新高
- 福州2名牺牲消防员身份已确认
- 装修工高薪惹人艳羡的背后:人员稀缺、“青黄不接”
- “小菌子”撑开“就业伞” 湖南首个食用菌专业助力千亿产业
- 房企排名,最新“销冠”是→
- 2024年“寻美·上海”主题活动启动
- 广州白云机场至海心沙首条低空飞行航线成功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