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书就的传奇,仍在继续……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54】这所大学书就的传奇,仍在继续……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这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这所大学书写了一段传奇:在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烽火岁月里,在滇坚持办学8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175位两院院士……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平津相继沦陷。为存文化血脉、保国之栋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往长沙;不久,日寇进逼长沙,三校师生又不得不千里跋涉西迁昆明。西南联大由此诞生。
“怀着‘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信念,师生们在辗转跋涉中留下很多感人故事——史学家陈寅恪强忍丧父之痛,身患眼疾一路奔波,以致后来双目失明;部分师生从长沙徒步走到昆明,一路备尝艰辛,但沿途仍不忘收集历史文献、民间歌谣,进行社会调查,保留第一手的学术资料……”在西南联大旧址,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动情地回顾。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记者看到,尽管夏日炎炎,仍有不少人专程前来参观,在古朴肃穆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前肃立,向先辈致敬!
“纪念碑是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的,叙述了西南联大组建由来、南迁经过及历史意义,表达了联大师生抗战胜利的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复兴继续奋进的决心。”李红英说。
八年患难,西南联大师生过着极其艰苦的日子:住的,是“土墙泥地茅草顶”;吃的,是混杂着稗子、麸皮、石子、老鼠屎的“八宝饭”。即便如此,在躲避敌机轰炸,跑郊外、躲山沟、钻防空洞的时候,师生们总不忘带上一卷书、一册手稿……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华罗庚写出《堆垒素数论》,冯友兰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钱穆完成《国史大纲》,吴宓用英文写就《世界文学史大纲》……邓稼先、王希季、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何兆武、许渊冲等,都从这里发轫,成为日后的名家大师。
“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南联大旧址时,对该校创下佳绩的动因给出了最精当的概括。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完成了使命,三校相继北返复校。尽管斯校已去,却将赤心报国、研精毕智的精神,深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西南联大师生播下的薪火,势成燎原。
这薪火,是“良师”之于学子的重要。
“三校北返时,西南联大特意将师范学院留在昆明,在原址办学。今天的云师大,承继了当年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整建制力量。回顾西南联大的成功,离不开叶企孙、吴有训、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300多位名师巨匠潜心任教、为国育才。今天,已有数万名云师大学子投身云南边疆教育事业,全省80%以上的特级教师都是云师大毕业生。”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宝璋说。
不仅注重师范生培育,云南还创新推出“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在5年内集中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该计划办公室主任王世波对记者说:“目前接受培训的已近8000名。这些有情怀、有责任感的校长,将成为夯实云南基础教育根基的实践者。”
新时代,“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坚守穷乡僻壤,照亮无数山区女孩求学之路的事迹,也印证了“良师”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薪火,是“刚毅坚卓”的报国情怀。
让青年学子将自身学业与乡村振兴、祖国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是云南高等教育的着力点。“乡村是文化根基所在,也是认识中国的起点。”去年10月起,由云南大学牵头,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875名师生奔赴云南42个县348个行政村,展开一场“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
云南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聂忠思主动报名参与了这次大调查,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写下数万字的田野调查日志:“我选择了深度调研,以此透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给云南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调研所得,也让我和我的同学们对深入基层、报效祖国充满干劲儿!”
这薪火,是博采众长的育人门径。
在西南联大旧址旁,记者看到,一栋教学楼门口挂着“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的牌子。
“去年9月1日,西南联合研究生院举办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研究生院联合了以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师大6所高校为主的师资力量,遴选了包括34名院士、291名‘杰青’和长江学者等在内的325位名师。研究生院的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实行‘双导师’制……”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综合部负责人常志伟表示,“集各家之长,拓展学术视野,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田,是对西南联大的精神的最好传承!”
赓续优良传统,面向时代所需。近十年来,云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34%提高到97.16%,高校数量由68所增加到8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5.61%,累计培养高素质人才近300万名……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今天,彩云之南,依然回荡着西南联大的不辍弦歌,依然涌动着教育兴国的火热情怀!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徐鑫雨 见习记者 阮紫嫣)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京都知事:东京4周内可能出现流感大流行
- 长三角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方案出台
- 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回乡交流团走进黄山 冀增进两地交流合作
- 也门首都萨那传出爆炸声
- 港股全日升118点 三大指数齐涨
- 陕西榆林一男子因散布“天然气爆炸”谣言被处罚
- 央行:授权中国银行(塞尔维亚)有限公司担任塞尔维亚人民币清算行
- 中国首款载重超3吨大型无人运输机成功首飞
- 台风“摩羯”继续加强并向海南岛以东海面靠近
- 厦门借力“金鸡百花”打造中国影视产业新高地
- 俄乌局势进展:乌军方称俄黑海舰队司令在袭击中身亡 俄国防部称拦截多架乌无人机
- 中国2023年银行结售汇呈逆差 外汇市场韧性较强
- (聚焦博鳌)追“新”逐“绿” 业内人士共话能源低碳转型
- “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湖南沅陵:“纸龙船”进课堂传承龙舟文化
- 美疾控中心:2022年美国自杀人数近5万 达历史新高
- 鲁迅文学奖得主曾清生谈获奖作品《回乡记》:坚守人民立场
- “北溪”调查:政治考量凌驾于事实真相之上
- 阿根廷10月通胀率降至2.7%
- 林松添:中方愿助力太平洋岛国尽早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 国庆节忙着参加婚礼 “份子钱”成沉重负担
- 热门推荐
-
- 网友钓到“编码鱼” 这是谁的“毕业论文”?有人来认领了
- 田间地头农事忙 从春耕生产看“江南粮仓”何以丰产增收?
- 江苏省气象台发布海区大风黄色预警
- 福建漳州海警局接连查获2起海上走私案件
- 前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 俄媒:俄军坠毁的伊尔76运输机上全部人员死亡
- 去年我国实施消费品召回逾七百次
- “中国天马之乡”的新跨越
- 美联储“褐皮书”:美多数地区制造业活动有所下降
- 不要印澳了?日媒炒“加拿大想与美日韩建新版四边机制”,日本还……
- 铁警董益增的第四十个春运
- 尚赫:三十而立,再踏新征程
- 两部门:严禁电竞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
- 官宣!檀健次成为滴滴出行网约车品牌代言人
- 卡萨帝:以致境套系向生活致敬
- 甘肃敦煌发布冬春旅游优惠措施 拍短视频最高奖励3万元
- 河北市场监管局:已对“假防火玻璃”涉事企业问题产品查封扣押
- 联大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 日本御岳火山连续喷发 烟柱高达1200米
- 北京试点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