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科协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定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科协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定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开放创新,聚享未来”为主题,设论坛、展览、大赛三大板块,聚焦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前沿趋势,交流学术观点,展示机器人创新应用赋能千行百业的多元场景,开展高水平的脑机接口、人机协作竞赛,致力办成一场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机器人行业盛会。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许光洪表示,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起已在北京举办七届,相较往年,今年大会具有突出技术引领、注重产业化、扩大国际“朋友圈”等特点。
——突出技术引领方面,将围绕机器人前沿科技创新、共性难题突破、技术成果转化等,开展高峰对话、产学交流,助力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前沿观点碰撞,并发布《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
——注重产业化方面,将延续专业化、高端化办会标准,提升会、展、赛及配套活动联动效果。论坛将围绕机器人产业链进行系统化设计,博览会将重点展示具有显著应用成效的场景,大赛以需求为牵引挖掘产业人才未来之星,产需对接、成果转化特点更鲜明。
——扩大国际“朋友圈”方面,将邀请24家国际支持机构以及知名专家、企业家举办多场国际多双边论坛。邀请国际企业携一流展品参展,组织国际赛队参赛,赛事成绩实现国际互认,共同促进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世界机器人大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总体安排和筹备进展称,大会论坛拟举办3场主题峰会、4场国际论坛、20余场专题论坛。主题峰会设置主旨报告、主题演讲、院士对话、CEO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前沿技术、产业变革、应用推广、国际合作等主题,邀请政、产、学、研等领域与会代表交流分享;国际论坛拟举办包括中以机器人创新合作论坛、国际组织圆桌会议等。大会将邀请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尔(Alexander Verl),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何塞·维埃拉(José Vieira),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以及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高管参会并演讲。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围绕机器人场景应用和产业链协同,全面打破按机器人分类进行展示的传统形式,首次将全馆创新规划为“机器人+”应用场景进行展示,覆盖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建筑、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安全应急等10个场景应用板块及核心零部件板块。100余家中外代表性机器人企业将携500余件展品参展,仿生雨燕机器人、四足机器狗、机器鱼水族箱等亮点展品以及50余款首发新品将集中亮相,并同台展示人形机器人最新成果和未来应用。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大赛板块由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四大赛事组成,创新设置企业出题赛道,竞赛内容涵盖协作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操作和工业设计,以及青少年机器人科普教育等领域,预计全球将有8万余名选手参赛,大会将邀请其中顶尖的1000余支代表队4000余名选手到北京现场比拼。
梁靓表示,世界机器人大会为全球科技界、产业界搭建沟通协作、开放共享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还将通过不懈努力,在引领学术创新、深化技术交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落地等方面出成果、见实效。
许光洪说,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成为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交流、产业合作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大会先后获得25家国际机构支持,形成50多项大会成果,吸引17个国家超过1000家企业的3000多件展品参展,来自27个国家超过1600人次的中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科技成果,10万选手参与大赛,现场参会观展人数累计超过120万人次。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大会期间,除《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外,还将发布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以及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等成果,旨在凝聚共识,赋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范围降水将至 黑龙江东宁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 “MSC伦敦”轮完成改装 刷新箱船改造工程量之最
- 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前夕,他倒在了出差路上
- 江苏常州启用华罗庚创新中心 广邀海内外人才“加盟”
- 这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多久?它的成因如何?听气象专家分析
- 渤海油田渤南油田群年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
- 研究称罗马帝国铅污染可能造成当地人智力下降
- 国家发改委:中国将扩大与东盟的中间品贸易规模
- 350亿元!财政部将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
- 陈洪谈叶嘉莹:赓绍中华诗教,百年一人
- 文物里的国潮丨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了解那个一眼千年的城市——洛阳
- 阿里云参与修复100年前巴黎奥运珍贵影像
- 山西援疆的文化元素:润情润心润产业
- 春节旅游客房限价,一场民生与发展的双赢
- 7月21日0时,北京启动全市防汛蓝色预警响应
- 华北为何接连出现强降雪
- 俄罗斯将对自日本进口的鱼类等水产品实施临时限制
- 陕西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
- 超长寒假难适应 换位思考促和谐
- 凉皮配黄瓜丝被罚款 冷食究竟怎么管?
- 热门推荐
-
- “民歌大观”回荡怒江大峡谷
- 2024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 浙江检察机关打击女性就业歧视 以司法保障妇女权益
- 数字化平台 让宁夏“紫色名片”更亮丽
- 聚焦“书籍之路”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中日文版出版座谈会举行
- “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交流活动精彩纷呈
- 台风“海葵”致福建多地暴雨 海陆空交通受阻多景区关闭
- 广西越南经贸热络 多领域“双向奔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蓝皮书(2024)》
- 上海专家在女童大脑深处精准植入电极 让孩子重新迈出自信步伐
- 被喻为数字经济的“水和空气” 宽带发展路在何方?
- 国家发改委:要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
- 卸任在即 拜登将于1月15日发表告别演讲
- 外媒: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传出爆炸声,响起警报声
- 西藏林芝: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筑牢“防火墙”
- 广西南宁市一建筑坍塌 未造成人员伤亡 人员已全部撤离
- 防疲劳机制“上线” 骑手收入与工作强度如何平衡?
- 北京累计建成养老助餐点1770家 发展多元化助餐方式
- 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开幕 将陆续上演22个精品舞台剧目
- 北京公交集团将开通10条清明扫墓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