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读取人心了 心中的小秘密还能藏多久?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电影《蚁人2》中,当反派想问出主人公的下落时,给他的朋友路易斯注射了一剂“吐真剂”。这针药物直接让路易斯什么都往外说,把主人公的情感生活都快抖搂干净了。
而就在近日的《自然——神经科学》上,来自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提到他们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助力下,开发出了一种现代“读心机”,虽然它不能让你直接“说真话”,但是可以将你的大脑活动转换成清晰的图像或语言直接表述出来。
原本电影不过是电影,但现代“读心机”却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在这种“读心机”诞生之前,最接近“吐真剂”的设备应该是测谎仪,然而它也是通过心跳和脑电波等情绪上的起伏来间接反映人到底有没有撒谎。那么这款“读心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AI如何直接读取思维?
直接读取思维,或者说是“思维解码”,是指能够直接从大脑中提取和解析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诸如神经元活动模式的识别,以及将这些模式与特定的思维或感知相关联。
2023年5月1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语义解码器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只需要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就可以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将参与者大脑中所想的故事甚至图像翻译成连续的文本流。这一系统可能会帮助那些有精神意识但无法说话的人(例如,中风患者、聋哑人)进行清晰的交流。
有意思的是,这项研究工作部分依赖于大语言模型(LLM),而大语言模型正是最近爆火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 ChatGPT 的基础。
在训练系统阶段,科学家们让志愿者躺在fMRI机器中,在接受fMRI扫描的同时,从耳机中听取播客故事。在训练阶段,研究人员利用基于GPT-1的大型语言模型,将参与者fMRI数据显示的大脑活动,与播客故事里的语言特征联系起来。
志愿者接收几十个小时播客故事后,研究人员会让志愿者听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一次,他们要求解码器根据志愿者的大脑活动,输出语言来描述志愿者听到的故事。
实验结果显示,这一系统能够根据志愿者的fMRI数据,描述出志愿者听到的故事,虽然达不到100%的准确度,但是它能够读出志愿者大脑中想到的故事的大意。
除了可以将文字故事解读出来外,这个系统还能解码图像内容。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观看一小段没有语音或文字的动画视频,然后解码器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大脑活动,输出语言描述视频中发生的事件。但这项研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隐私问题——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是否可以通过语义解码器窃取他人大脑中的想法呢?
论文通讯作者 Alexander Huth 教授表示,语义解码器是量身定做的,在使用前需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训练,志愿受试者需要保持完全静止,并将精神集中在他们正在听的故事,该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研究团队也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身上测试了该系统,其解码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
目前的进展
尽管目前还远未能完全解码人类思维,但研究人员还是取得了一些关键的进步。
例如,在今年3月份,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使用AI解码出了人们看到或在大脑中想象的图像,甚至是他们正在听的或想象的语言。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生物杂志》网络版上。作者说:“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重建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图像的像素值被优化,以使其深层的神经网络特征与人类大脑活动的多个层面的解码相似。”“虽然我们的模型只接受自然图像的训练,但我们的方法成功地将重建过程推广到人工形状,这表明我们的模型确实‘重构’或‘生成’大脑活动的图像,而不是简单地匹配样本。”
该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当人在观察一幅图像时,会在脑海中复刻这张图像,AI通过特定的算法将志愿者的fMRI信号和图片的DNN(Deep Neural Networks深度神经网络)特征关联,继而训练可以读取你思维的AI。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研究大多依赖于粗糙的大脑成像技术和有限的数据。因此能解码的思维种类和精度都还有限。
除了准确度,延时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仪器与人类的交互读取处理信息等都需要时间,且不同的人大脑的活动方式也有差异,这对于系统的处理性能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fMRI需要参与者躺在特定的机器里才能收集到可靠的数据,这种苛刻的条件要求会对未来的推广带来不小的阻碍。
未来的可能
未来,随着大脑成像技术的进步和更多的数据可用,我们将有可能训练出能够解码更复杂、更精细的思维的AI。
这不仅可能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和思维,也可能开启全新的交流方式,如帮助行动困难的人群直接用思维控制界面,或者可以理解语言障碍人群的思维。
然而,能读取思维的AI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谁有权访问我们的私人思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思维隐私?这些都是在开发这项技术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还暂时不用担心该项技术会对人类隐私带来什么威胁,因为每个实验的成功进行都需要志愿者的高度配合。如果你不想被机器读取到你的思维,可以通过走神来树立无懈可击的屏障。
总的来说,AI直接读取人类思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和其他所有的革新科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人类提供福祉,也可能剥夺人类的隐私,引起巨大的伦理问题。如何发展它,如何利用它,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马拉维姑娘夏美丽: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期待
- 北京推进涉税事项数智融合 提升税费服务质效
- 纽约等地纪念“9·11”事件22周年
- 中国教育机构与印尼总统大学签约合作
- 法国思塔高公司将在天津建设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 以雪为令!北方多地积极应对 数措并举保交通保民生
- 被“冒名顶替”后的人生
- 长城汽车2024年三季度财报:揭秘高质量发展的“长城密码”
- 国际最新研究:与虚拟化身互动新型疗法或可改善幻听病患感受
- 山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近百件骨蚌制品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资本市场“江西板块”不断壮大 江西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2家
- 一群90后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 旅居空间站的益生菌即将“回家” 它和从前一样吗?
- “出圈”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迭代进化
- 广州疾控专家:我爸患慢阻肺10多年,也已接种新冠疫苗
- 广西北海175艘渔船伏季休渔期间获准赴南沙生产
- 中国—东盟青年分享亲历故事 手拉手促民心相通
- 优化行业生态,促进出版繁荣 拼多多与三家出版社开启战略合作
- 正常光照下,手机亮度应控制在50%!看手机的正确姿势,快来get
- 热门推荐
-
- 探访浙江万亩“未来农场”:新技术激活中医药产业
- 老父亲把房屋承租权转给女儿,没想到却被女儿告上法庭
- 滇鄂共组探访团 在云南“沿着长江读懂中国”
- 中国卫星互联网落地泰国进行应用演示
- 中国首票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试点货物在广西通关
- 虹膜识别应用场景广阔:有哪些用途?与人脸识别有何不同?
- 2024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启幕 港澳台展区抢眼
- 营销升级·品牌长青 六个核桃2023经销商大会圆满结束
- 第19届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颁出 杨晓培获年度最佳制片人
- AI眼中的中国|当人类月球日遇到中国古诗词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乌克兰重建科学基础设施将需要超过12亿美元
- 马来西亚前总理穆希丁再被指控新罪名
- 贵州:2024年旅游热度更高人气兴旺 将持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效
- 手背上“青筋”暴起说明患病?
- 首届“星河杯”隐私计算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 广东多举措推进民众应急科普
- 匈塞铁路管理人员赴武汉“高铁驾校”学习交流
- 直播间里的“相亲局”
- 多国红十字会代表贵州研讨韧性社区建设
- 加拿大森林大火持续肆虐 温哥华岛交通中断、物资供应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