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展会上,中国企业贡献了“绿色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如何促进企业和社会更好地利用和发展“双碳”,目前正在召开的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博会”)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在这里,人们能看到电力企业如何绿色发展,新技术如何帮助能源企业提高能效,低碳生活方式如何加快实现。
聚集近600家企业,“碳中和”成展会“主基调”
2020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由此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
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各省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接连制定,一系列文件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动能。
作为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此次上海国际碳博会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成果的推广宣介,是贯彻国家“双碳”目标的又一具体实践。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国内外绿色低碳领域交流的一个中心。本次上海国际碳博会也邀请到国内外近600家知名企业参展,旨在搭建碳中和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交流的平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上海制造的典型代表企业上海电气,便是其中之一。有着120多年历史的上海电气,在煤电、气电、核电、生物质及垃圾发电等能源装备领域优势领先,曾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和世界“第一”。近年来上海电气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此次参展为行业客户带来了绿色低碳新赛道的创新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为了响应“双碳”目标,上海电气的600㎡展台还采用了100%的绿色电能供应,将低碳进行到底。
加速能源转型,中国企业争当“排头兵”
实现“3060”双碳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
如何触达“3060”双碳,在业内看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能源尤其是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绿色低碳转型也成为能源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上海电气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近年来通过集成创新,全面布局低碳新赛道,致力于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排头兵”,形成了绿色低碳路上的企业经验。
此次上海国际碳博会专门设置能源转型板块,展示化石能源如何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如何推广应用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加快建设等。
以上海电气为例,作为能源装备领军者,上海电气近年来持续地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致力于成为新能源装备的引领者。
此次上海国际碳博会,上海电气带来了“全方位”新型电力系统和“立体式”零碳产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能源的能效提升,到“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氢”等“多能互补”新装备新技术,再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优化组合,致力帮助全球更多的客户、伙伴实现降碳甚至是零碳发展。
展会首日,上海电气发布了“双碳”行动方案,以及“风光储氢”四项新能源创新产品,集中展现上海电气向“能碳管家”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助力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此外,上海电气还在本次展会上牵头启动了《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与评价导则》的标准编制,携手华东建筑集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能效中心、江森自控、施耐德电气等企业,探索和研究标准的建设和应用,引导和激励有条件的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为零碳产业园区的落地提供依据参考。
通过这次展会,人们也将看到,众多中国企业戮力同心,以智能化、绿色化为目标,聚力推进能源革命。
让“双碳”走出去,中国企业“服务”全世界
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受到各方关注。世界经济论坛此前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当前面临的风险,其中多项与气候变化相关。与此同时,全球绿色转型亦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中国不仅注重自身的绿色发展,还通过“双碳”行动与世界同频共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本次上海国际碳博会就面向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方案。
在此之前,国内清洁能源技术也正通过中国企业之手输出到海外,帮助世界实现绿色发展。
从可拆卸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球场”,到照亮绿茵场的每一缕灯光,再到搭载球迷在街道上行驶的新能源客车……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场内外,绿色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作为全球装机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上海电气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复合项目,实现了我国大型机电产品出口国际高端市场的突破。
从国家名片到世界名片,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首个项目全面建成,依托的是我国30年不间断的核电建设经验和强大的核电产业链企业。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从能源进口大国转变为清洁能源输出大国,从高碳的能源结构到引领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国在为全球低碳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企业也参与其中,凭借自身实力,走出一条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路,打造中国低碳领域“走出去”金名片。(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晋世界遗产!除了普洱茶,景迈山还有什么?
- 中国乳腺癌诊疗初现成熟体系 专家呼吁提升内分泌治疗意识
- IMF称中国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 天气忽冷忽热 “毁容”可能离你很近
- “西方300年来的霸权正在终结”
- 新疆巴州米兰古城遗址迎来旅游热
- 火车票全网“免费退”?铁路12306:系某平台营销炒作
- 俄媒:克宫称普京尚未发表参加2024年俄总统大选的声明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多国学生齐聚冰城 赏冰乐雪体验中华文化
- 美股道指跌逾千点 衰退恐慌不减
- 2024浦江创新论坛:外国嘉宾谈“中国印象” 全球科创携手路在何方?
- 首批30位老人感觉好玩不累 “候鸟老人”康养归来
- 浙江浦江:画院与古村“乡约” 以艺术点亮乡村
- 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山火火势大部分得到控制 拉海纳镇重建需至少55亿美元
- 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获人民文娱高度评价,热度持续走高
- 中国LED显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集中度提升
- 澳媒:澳大利亚教育成本价格飞涨
- 新疆兵团护林员马晓华植树造林28年守护生态
- 新西兰央行再次加息50个基点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丨广西开展“名中医八桂行”活动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中国财政部: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 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保有世界最典型锥状岩溶地貌景观
- 建设银行首单500亿元TLAC债券成功发行
- 福建首艘单体总量最大PTA出口土耳其
- 《乌梅子酱》流量与争议齐飞 爆款小情歌道出行业隐忧
- (新春见闻)香甜灶糖迎小年 手工艺人守年味
- 拉萨车站多举措迎暑运客流
- 法国经财部长:巴尼耶政府遭弹劾下台导致120亿欧元损失
- 受大雾影响 北京、河北等地关闭收费站393个
- 五台山下“泥人王”:根在乡土 泥造万象
- 两岸陶瓷艺术展开幕 180件陶瓷作品展中华瓷韵之美
- A股本周飘红收官 半导体板块走强
- 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
- “雁”遇青春诗会 《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走进湖南衡阳
- 山东省成立聊城鲁西化工“5·1”爆炸着火事故调查组
- 财政部:截至6月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1.1%
- 云南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启动 300余场活动为民众献上文化大餐
- 北京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大部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
- 中国五年来查处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1.9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