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迈上新台阶
原标题:开展多种职业培训 助力专业人才培养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东非之角,首批24名学生在吉布提鲁班工坊完成3年的学习与实践后,走上亚吉铁路的工作岗位;
在红海之滨,从中埃合作建设的埃及职业学校里走出的年轻人,备受相关企业欢迎;
在高原水乡,借鉴中国减贫经验,越来越多的乌干达民众开始投身竹产业;
…………
“能力建设工程”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的“九项工程”之一。近年来,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双方在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为非洲各国提供了大量人才,彰显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高水平发展。
“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不久前,22岁的吉布提青年艾查从鲁班工坊毕业,成为亚吉铁路那噶德车站铁道交通运营部的一名员工。艾查每天的工作忙碌又充实,“鲁班工坊帮我实现了铁路梦想,没有什么比梦想成真更让人高兴。鲁班工坊是中国为吉布提青年成才搭建的理想平台。”
4年前,非洲首家鲁班工坊在吉布提挂牌运行,从吉布提工商学校电工专业毕业不久的艾查成为首届学生。公共基础课、职业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实训技能课……艾查和同学们在校期间勤奋学习。他说:“我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与亚吉铁路紧密相连。”
艾查回忆起第一次走进鲁班工坊时见到的情景——一个立体化沙盘形象地展现了亚吉铁路轨道上的机车运行情况。“我清晰地记得当时老师向学员们演示‘列车引导用语’——‘现在列车即将进入那噶德车站,请值班员做好接车准备’……那就是我现在工作的车站呀!”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通过鲁班工坊,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工程学院的校园里,一幢灰黄色建筑掩映在苍翠之中,上面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分别写着醒目的大字:埃及鲁班工坊。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技术实训室,大三学生塔伊布向记者分享其学习体会:“工程系学生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此前,我系统地学习了理论,但由于条件限制,动手环节比较薄弱。现在好了,中国帮我们建设了鲁班工坊,同学们有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操练的平台和机会。”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有益尝试,自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落地吉布提以来,中国已在埃及、肯尼亚等1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10多所鲁班工坊,为非洲青年提供技术和职业培训机会,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校长特沙勒表示,鲁班工坊的设立为埃塞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技术服务与人才支持,“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成为向埃塞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培训和研究的机构。”
埃及《东方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伸出援手,创造性地搭建了鲁班工坊这个重要平台,埃及等许多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提高本地就业及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在宽敞明亮的电焊培训室,31岁的埃及学员法伍齐身穿保护服,戴着手套、防护面罩和特制眼镜,埋头练习中国老师刚刚教授的电焊技术。
法伍齐是一名汽车焊工,刚入职不久,技术还不熟练,便报名参加了由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组织的焊接课程。“我通过培训,学到许多实用技术,希望培训结束后,能更好适应工作要求。”法伍齐说。
培训中心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有多个教学楼和实训中心,培训项目包括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等多个专业,旨在为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几年来,数千名埃及青年在此获得技能培训。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前主席叶希亚·扎基表示,培训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深化埃中产业和教育合作,培养的技术人才提高了本地企业及其他在埃企业的生产力,让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地区受益。
中国已与非洲多国开展职业院校合作。依托于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已举行超过50期员工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中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与卢旺达穆桑泽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的穆桑泽国际学院,从2017年至今已培训学生超过5000人;中国援布基纳法索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开展5年来,相关专业学生就业薪资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表示,非洲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对非职业技术援助已成为非中深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各国在非投资的现实需求,也是非洲各国提高本地就业及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非洲人才能力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距离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不远,一片竹园郁郁葱葱。轻风掠过,竹叶沙沙作响。竹园主人、乌干达竹业协会主席弗拉维亚·娜布吉尔正仔细查看竹子长势。
“越来越多的乌干达人开始投身竹产业,这与中国经验密不可分。”娜布吉尔曾任乌干达水资源和环境部国务部长,曾多次前往中国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其中不少与竹产业相关。
“在一座巨大的展览中心里,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种类之多令人惊叹。”回忆起参加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的经历,娜布吉尔如数家珍。她还在中国专家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竹子种植园、加工厂等,现场观摩了竹子如何被加工为家具、竹炭等高附加值商品。娜布吉尔说:“充分发挥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潜能,这种创造财富、保护环境的做法令人鼓舞。”
回到乌干达后,娜布吉尔成立了竹业协会,致力于共享竹子生产加工相关知识和技术资源,推动当地竹产业发展。如今,该协会已拥有300多名成员,经常组织竹林种植管理、竹子生产加工和竹产品营销等培训。
乌干达竹产业发展的故事,只是中国援非人力资源开发众多合作项目中的一个。
近年来,中方通过开展官员研修研讨、技术人员培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等项目,积极推动援非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涉及政治外交、公共管理、国家发展、农业减贫、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体育、交通运输等17个领域百余个专业。
“中国发展经验对非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乌干达副总统办公室经济事务顾问安东尼·穆拉表示,他曾赴华参加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研修班,并正在将学习到的经验应用于乌干达的工业园区建设,“期待中国未来能开设更多相关培训、研修课程,尤其是在新兴城市规划、工业发展、现代农业等领域与我们开展更密切的合作”。
(本报开罗、约翰内斯堡、北京6月12日电)
人民记者 黄培昭 闫韫明 邹 松 俞懿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部分地区降暴雪 9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关闭
- 中国首艘大型Mark III Flex薄膜式LNG船在沪交付
- 总井深超60000米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
-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2.6%
- 10岁娃跑马拉松,为何“没那么励志”?
- 民调:通胀带来经济压力 美国近半数民众生活捉襟见肘
- 全力保障“菜篮子”货足价稳
- 市值管理成资本市场热词 提升投资价值是焦点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水润城,千年闽都有何“水上密码”?
- 2024云南省非公企业百强榜揭晓 入围门槛升至11.32亿元
- 国际热评:彰显大国形象,中国“会客厅”友朋满堂
- 智利中南部多地森林火灾已造成约43.6万公顷森林被毁
- 慢性病人群如何抵御疫情?
- 大型生态情景音画《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巡演》收官
- 上海搭建绿色金融产业“朋友圈”
- 西藏岗巴边境派出所描绘民族团结美丽新画卷
- 女大学生摆摊卖糖葫芦被壮汉轮番威胁?广西南宁警方回应
- 王辰:医学信息学学科是否强健影响医学发展水平
- 青石峁气田首条骨架外输管道外销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
- 空客中国总装第700架A320系列飞机交付
- 热门推荐
-
-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 收录近500幅优秀作品 《你好,插画》新书在广州首发
- 不以山海为远 携手共谱新篇|北京智慧农业在内蒙古结出“幸福果”
- 美财长警告债务僵局或引发美国宪政危机:政府信用也将扫地
- 20亿美元!白宫官员确认美国新一轮援乌计划
- 国家防总紧急调拨物资支援重点地区防汛救灾
- “家门口”奏响“诗和远方” 2023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启动
- 致敬上世纪90年代弄潮儿
- 国际识局:莫迪在莫斯科“拥抱普京”,美国及其盟国“大为恼火”
- “刮刮乐”一度卖断货 年轻人该如何面对“赔半”
- 广西横州茉莉花(茶)入选“土特产大众口碑百强榜”
- 广州云萝植物园正式开园
- 首届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将在京举办
- 印度航空计划订购250架空客飞机 交易价值320亿欧元
- 广东湛江警方打掉一个境内外勾结“跑分”洗钱团伙
- 一场冰雨 兴凯湖畔秒变“冰挂”世界
- 铁路杭州站暑运累计发客1957万人次 发客量创历史新高
- 国家防总维持针对辽宁、吉林的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 长寿乡数量占中国总数逾三成 广西打造宜居康养胜地
- 韩国国会通过尹锡悦总统弹劾案